小球1米高度自然下落,掉在无弹性平面上,什么条件时可反弹最高?
小球的反弹高度与直径无关,与两者的材质有关。当小球从高处坠落时,势能转化为小球和地板的动能和弹性能。小球的回弹高度与小球和地板的弹性能有关,与材料常数——的弹性模量有关。弹性模量越高,弹性能越小,回弹越高。我来简单算一下。
1.模型建立
小球半径0.1m,地面6*6*2m。为了缩短计算时间,采用了1/4对称模型。在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应变能储存在小球和地面。对于小球,来说,应变能量仍然属于他自己的能量,并没有丢失。真正损失的能量是传递到地面的应变能,这就是为什么小球的反弹高度会随着每次撞击而降低。因此,小球模型采用刚体模型,即忽略了小球,的应变能,这样可以加快计算过程。小球的密度为7800千克/立方米,由钢制成。
地面由密度为7800kg/m3、弹性模量为200GPa、泊松比为0.3的钢材制成,忽略塑性变形。虽然忽略了材料的塑性,但地面的弹性恢复能量不能及时传递到小球,所以小球损失了一些能量。
2.计算和分析
一般来说,自由落体的反弹过程可以分为:1)下降阶段,2)撞击阶段,3)反弹阶段。然后连续重复以上三个过程,直到能量耗尽。
1)下降阶段
假设小球从1米的高度自由下落,此时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可以计算出降落速度和时间:降落时间约为0.452s,降落速度约为4.427m/s,g为9.8m/s2。这两个参数与小球本身的重量无关。
2)冲击阶段
冲击阶段的过程比较复杂,很难获得冲击过程中小球的准确位置,必须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在撞击的初始状态下,小球的撞击速度为4.47米/秒,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约为10MJ,m为小球的质量,在撞击过程中,小球和地面都会发生形变,一部分能量会以应变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将小球的动能进行分割,从地面获得的应变能向下传递,在撞击过程中无法及时传递回小球。小球的速度从4.427米/秒急剧下降到零,然后从零反弹得到最初的反弹速度。下图中,冲击将从0.45秒开始,与理论计算时间基本一致。
3)反弹阶段
小球从离开地面得到一个初速度,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得到小球反弹的最高高度。这个过程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3.结果分析我算了两次,一次用钢(弹性模量200GPa),一次用‘刚体’(弹性模量20000GPa)。计算时间为1s,估计1s内至少能弹跳一次。地面由钢制成的结果如下:速度在0.45秒内约为4.403米/秒,在0.46秒内约为4.219米/秒.由于输出时间间隔,无法准确捕获撞击时间点。
影响过程如下:
对于“刚体”模型,0.45秒的速度也是4.344米/秒,0.46秒的速度是4.131米/秒,在表面上,大弹性模量的速度小于小弹性模量的速度。然而,由于软件结果的输出时间间隔,影响的开始和结束状态没有被准确地捕获。由于弹性模量大的物体相互作用时间较短,0.46s不能作为离地时间。其实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响应速度越快,破土速度越大,所以回弹高度更接近初始高度。当弹性模量增大时,计算时间呈指数增长。从0.45s的速度可以看出,大弹性模量的计算误差较大。
影响过程如下:
对比两张冲击图,很明显,弹性模量大的物体反应更快,应力能迅速扩散出去,反弹更快。对于绝对刚体来说,地面不会有变形,动能也不会损失。
4.摘要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球体在刚体模型中的反弹速度和撞击速度几乎相同,而球体在钢地面模型中的反弹速度会有所损失。即弹性模量是影响回弹高度的决定性因素,弹性模量越大,回弹高度越接近初始值。
因为计算时间太长,一晚上大概需要6-7个小时。所以对于更精确的模型,我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理论计算的撞击速度来看看反弹后的地速,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