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观复

 我来答
世纪网络17
2022-07-18 · TA获得超过59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笃:纯粹。作:生长,指生命的生长。

复:循环往复。根:根源,初始本真的状态。

复命:复归本真,天命。常:即常态,守常不变,指万物生长的永恒规律。

明:了解,明了。容:宽容、包容。天:指大自然。殆:危险。

心灵空虚到极点,就会拥有清净自守的状态。人们应当用这样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的变化,这样才更容易了解“道”。

世间万物共同蓬勃发展,我从万物的发展和变化中观察其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这样的规律不外乎从生长到死亡,再从死亡到生长。

万物纷纷芸芸,都要返回其最本初的状态,归其本源。回归本源称之为“静”,仿佛不再运动,这种寂静就是回归本源的状态。回归本源是万物发展的一种永恒的规律。能够了解这种永恒的规律才能称得上“明”,如果不能够了解这种规律而妄想胡作非为的话,就会给自己带来重大的灾难。

认识这种永恒的规律之后,通常能变得大度。只有拥有这种广阔心胸的人才能做到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能顾全大局,进而君临天下,这就是“王”。君临天下的人才能合乎自然的规律,能够顺从合乎自然的人才能算得上得“道”。而得“道”的人,才能得到长久,并且终身不受危难的袭扰。

老子向大家说明了自己悟道的方式,就是“观复”,“观”就是观察,“复”就是万物循环往复的规律,即通过观察万物循环往复之规律来悟道。

不过呢,在进行“观复”之前,还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让自己的心空虚下来,清净下来,只有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保证“观”到的东西是客观的,不带自己主观意念的自然规律。

接下来就是老子观察的结果了,他发现世间万物都要回归到原本的状态,这是一种永恒的规律,人必须了解这种规律之后才能行事,不然的话就是“凶”。

不知常,妄作,凶 。在没有找到规律之前,你怎么干都是不行的,是不能成事的,相反,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找到规律,就是“明”。这样的人,能体认大道,从而洞察万物,做到包容一切,达到很高的境界。

顺道而行,则能成功;背道而行,事不能成,而且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做事如此,做人也如此,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