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是什么?
1、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2、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
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3、脾胃好能长寿。研究发现,在排除老人身体活动量、人口学特征、营养等影响因素后,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风险更低。
扩展资料:
脾胃对于人体很重要,脾胃不好会有以下症状:
1、脾胃湿热证:表现为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呕、口中黏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寒湿困脾证:表现为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舌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3、脾气虚证:表现为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胀甚、饥时饱胀、大便溏稀、肢体困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淡黄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4、脾阳虚证:表现为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小便短少、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5、胃阴虚证:表现为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脾胃强,好度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脾胃是身体的轴心 脾胃不好几大表现
重点我们叙述一下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为什么祖国医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因为它是水谷之海,气血之源,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的营养加工厂和运输的脏腑。
脾胃居于人体中焦,相互为表里,脾胃脏,胃为腑;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主降,脾主升;相互分工合作,使浊气下降,清气上升,维持着人体的饮食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出。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开窍于唇,主运化水湿,脾统血,上下眼泡属脾,脾喜燥恶湿。
现在的许多病势吃出来的,一日三餐,饮食不科学,不规律,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冷热刺激,偏食,营养不均衡,吃得过饱,都会伤及胃肠。再加上有些人长期服药刺激,损伤了胃黏膜,发生了一些病症,如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窦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球部溃疡,胃出血及急慢性肠炎,结肠炎,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肠胃不好所引起的病症
中医非常重视脾,但许多人都不知晓临床出现哪些症状是脾的缘故或者和脾有关,分析如下:
(1)毛发干枯,脱发;(2)口腔溃疡;(3)下眼脸肿大,俗称“卧鱼”;(4)嘴唇干裂;(5)嘴唇暗紫,有唇线;(6)舌体肿大或舌苔厚腻;(7)头昏眼花,记忆力减退;(8)心肌缺血,脑缺氧;(9)神经衰弱,失眠;(10)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11)贫血;(12)血脂高,高黏血,脂肪瘤;(13)食少体胖;(14)不思饮食,食后腹胀;(15)腹满有力,爱放屁;(16)疲倦,乏力嗜卧;(17)肢体沉重,举臂迈腿无力;(18)肌肉松弛,重症肌无力;(19)胃下垂,子宫下垂;(20)无名低热,疲倦所致;(21)多谈,痰延涌盛;(22)脚气,湿疹;(23)妇女经少而色淡;(24)月经淋漓不尽,经期延后;(25)大便头起干,后变软;(26)大便溏稀,不成形;(27)产后失血性便秘;(28)脾胃不和——常嗳气。
我们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一些属于脾胃方面的疾病和症状,不难看出呵护脾胃的重要性,也就更进一步知道了中医为什么称脾胃为后天之体的道理。
脾胃雨其他脏腑的关系及影响
脾胃有病还会造成其他脏腑的疾病与症状。反过来也会受其他脏腑的病变的影响。下面简要举几条:
(1)知肝实脾,意思是说肝一旦有病,则需要加强对脾的保护。如重症肝病,会出现腹水,引起脾大,脾出血,脾切除。
(2)胆有病会影响到胃,由此造成的胃病占80%左右;影响胰腺,造成慢性胰腺炎占到50%左右。此处提醒一句,久治不愈的胃病一定要查一下胆,看是否是由胆引起的,以求标本兼治,彻底治愈。
(3)脾阳不振,脾气虚不能引血上行至肺、心、脑,造成心慌气短,心肌缺血,脑缺氧,头昏沉不清醒,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4)肺是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意思是说脾虚必带来肺虚,会导致肺部一些疾病的发生。
(5)脾肾阳虚会造成五更泻,大便溏稀,不成形。
(6)肝气盛,肝火旺会影响胃;会吐酸水,恶心呃逆,引起反流性食道炎的发生。
上面叙述较多,有关脾的临床病症表现有的是属阳虚,有的属脾气虚,有的是脾阳不足,有的则是脾血虚所致。了解脾胃的重要性,特别是知道了脾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与神经系统有关,与免疫力有关,与呼吸系统有关等等,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加强对脾胃的保护呢?
脾的功能及调养保护
还得重复一下脾的特点,脾喜燥恶湿;久居湿地伤脾,过食生冷,也是最为常见的原因。尤其是暴饮,最为普遍,也最为严重,易伤脾阳。
思虑过度伤脾,用脑过度,长期超负荷,不得休息,最易伤及脾血。
如何加强调养和保护:
(1)饮食不宜过饱,过凉,过肥腻,严禁暴饮暴食;
(2)要适当运动,但不能用力过度,时间过长过猛。科学运动,注意劳逸结合,切莫透支。
(3)保持三焦通畅,即上下道口通,只有浊气下降,脾气才能上升,因此强调睡前推肚子,可调脾养胃,并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的正常。
在饮食方面;脾既然恶湿,就是厌恶、讨厌湿。可吃些利湿的食物,如饭后吃些炒瓜子、炒蚕豆之类的食物,常喝些冬瓜汤、赤小豆粥、薏米仁粥等可利湿,常吃健脾补肾益肺的长山药(便秘者不宜服),常按"下水道“利湿,常按足三里健脾胃。中医讲四季养生,又有五季之说,夏秋之交这段时间通与脾,脾不好者这段时间临床症状会加重,气短乏力,浑身沉重,舌苔厚腻,不思饮食,腹满涨肚,《善养堂》独创了独特的调理脾胃的方法。因人而异给每个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顾客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更高的回报。
明代四大医学家之一朱丹溪在《养老论》中,叙述了年老时出现的症状与保养方法,朱丹溪根据他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提出老人具有脾胃虚弱与阴虚火旺的特点,因此,老年人在养生方面,一定要注意管好自己的嘴巴。
一、节制饮食,但不偏食
在《养老论》中,朱丹溪指出,老年人内脏不足,脾弱明显,更有阴津不足,性情较为急躁者,由于脾弱故食物消化较为困难,吃完饭后常有饱胀的感觉;阴虚易生虚火,又往往气郁生痰,引发各种老年疾病,出现气、血、痰、郁的“四伤”的证候。故而提出诸多不可食的告诫。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失节失宜,是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普通老化症等代谢病的潜在诱因。
因此,老年人每餐应以七八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更要少吃。另外,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应保持10种左右。
二、饮食宜清淡、宜慢
朱丹溪在《茹淡论》中说:“胃为水谷之海,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器,清和则能运。”又说,五味之过,损伤阴气,饕餮厚味,化火生痰,是“致疾伐命之毒”。所以,老年人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要细嚼慢咽,这是老年人养阴摄生的措施之一。
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盐应以6—8克为宜。有些老年人习惯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应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得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三、饭菜要烂、要热
朱丹溪指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脏器功能衰退,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故补益不宜太多,多则影响消化、吸收的功能。另外,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因此,要特别注意照顾脾胃,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
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稍热一些,以适口进食为宜。
四、蔬菜要多,水果要吃
在《茹淡论》中,朱丹溪指出“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饲)人补阴之功”。他倡导老年人应多吃蔬菜水果。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另外,各种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金属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老年人在每餐饭后应吃些水果。
除了在饮食上调理脾气虚证外,在经络治疗方面,应该选用脾腧和足三里两穴。
脾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腧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针灸大成》中说它可治“善欠,不嗜食”,也就是老打哈欠,总是昏昏欲睡。
刺激脾腧最好的办法是拔罐,其次是按揉,也可以艾灸。但是因四季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早春和晚秋最好拔罐,夏末和冬季应该艾灸,夏冬两季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可以祛湿,尤其是夏末,这时候的天气有湿有寒,艾灸最为合适。其他时候则以按揉为主。
每天晚上8点左右刺激最好,因为这是脾经精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一天的工作已基本结束,而且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惫了,这时补,一来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来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脾腧在脊柱旁开两指的直线上,平对第十一胸椎棘突(肚脐正对着脊柱的地方为第二腰椎,向上四指处即为十一胸椎)。
足三里:这是古今公认的“长寿第一穴”,是胃经的合穴,“所人为合”,它是胃经经气的必经之处。要是没有它,脾胃就没有推动、生化全身气血的能力。古人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民间流传“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可见足三里对身体有多重要。
足三里一定要每天坚持刺激,也可以找一个小按摩锤等东西进行敲击,力量要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至少揉3分钟。冬天的时候也可以艾灸。
操作方法:每天饭前饭后各半小时按揉两侧足三里穴3分钟,可以左右交替着刺激,然后晚上8点左右再在两侧脾腧上拔罐15分钟,起罐之后喝一小杯温开水。
《黄帝内经》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素问·六节藏象论》)
认为脾胃好比一个粮仓,负责把饮食物化生成营养物质营养全身。胃主受纳消化水谷饮食物,胃通过蠕动而具有降浊的功能。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脾通过转输精微物质而具有升清的功能。
饮食物摄入后必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转输,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的传导变化,三焦的气化作用,膀胱贮藏与排泄等,脾胃一脏一腑、一升一降相互配合,与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等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饮食物消化吸收、输布排泄的全过程。
脾胃在人体中位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转输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既能够协调上焦心肺的功能,又有助于维持下焦肝肾功能的正常发挥。
五脏虽然内藏于胸腹腔内,但是五脏的功能活动情况,却可以通过人体外在组织、官窍等表现出来。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系分别是:
心,对应的是面、血脉;肺,对应的是毛、皮肤;肾,对应的是发、骨骼;肝,对应的是爪(手指、足趾)、筋膜;脾,对应的是口唇四周、肌肉。
脾开窍于口,主肌肉四肢。脾的功能正常,人的食欲才能正常,口也能准确地分辨出各种味道,全身的肌肉坚实均称、富有弹性,四肢的运动功能也会强劲有力。因此,要想身体壮,首先要把脾胃调养好。只有脾胃好了,才能把吃喝进去的饮食物及时化生成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器官,才能真正实现营养好。
法国有个抗击厌食症的“皮包骨”模特伊莎贝尔·卡罗,她原来是一名喜剧演员,13岁患上厌食症,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她的脾胃这个粮仓已经空空的了,供给身体营养的源泉日渐枯竭。身高1.65米的她,体重却只有30公斤左右。可惜年仅28岁的她,就因此而失去了生命。
脾胃居于人体中焦,相互为表里,脾胃脏,胃为腑;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主降,脾主升;相互分工合作,使浊气下降,清气上升,维持着人体的饮食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出。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开窍于唇,主运化水湿,脾统血,上下眼泡属脾,脾喜燥恶湿。
现在的许多病势吃出来的,一日三餐,饮食不科学,不规律,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冷热刺激,偏食,营养不均衡,吃得过饱,都会伤及胃肠。再加上有些人长期服药刺激,损伤了胃黏膜,发生了一些病症,如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窦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球部溃疡,胃出血及急慢性肠炎,结肠炎,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肠胃不好所引起的病症
中医非常重视脾,但许多人都不知晓临床出现哪些症状是脾的缘故或者和脾有关,分析如下:
(1)毛发干枯,脱发;(2)口腔溃疡;(3)下眼脸肿大,俗称“卧鱼”;(4)嘴唇干裂;(5)嘴唇暗紫,有唇线;(6)舌体肿大或舌苔厚腻;(7)头昏眼花,记忆力减退;(8)心肌缺血,脑缺氧;(9)神经衰弱,失眠;(10)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11)贫血;(12)血脂高,高黏血,脂肪瘤;(13)食少体胖;(14)不思饮食,食后腹胀;(15)腹满有力,爱放屁;(16)疲倦,乏力嗜卧;(17)肢体沉重,举臂迈腿无力;(18)肌肉松弛,重症肌无力;(19)胃下垂,子宫下垂;(20)无名低热,疲倦所致;(21)多谈,痰延涌盛;(22)脚气,湿疹;(23)妇女经少而色淡;(24)月经淋漓不尽,经期延后;(25)大便头起干,后变软;(26)大便溏稀,不成形;(27)产后失血性便秘;(28)脾胃不和——常嗳气。
我们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一些属于脾胃方面的疾病和症状,不难看出呵护脾胃的重要性,也就更进一步知道了中医为什么称脾胃为后天之体的道理。
脾胃好的人,胃能给你收进来很多营养,脾又能很善于把这些营养合理地分配到全身各处;脾胃不好的患者,进门不用号脉,都在脸上写着,面色灰黄,甚至发青,腿部浮肿。原因是五谷精华不能上浮于面。
脾好的人都高寿,清代乾隆皇帝就是位高寿的皇帝,在皇家御医保健中他没有以往像其他人调肾而且重点调脾。
清代乾隆御医黄元御提出“后培中土,扶阳抑因”理论来通过调理脾胃,来辅助治疗其他疾病的思想。曾经在医学著作《四圣心源》中记载经典方剂------黄芽汤。以人参、芡实、山药为主等22味中草药配伍而成,对许多疾病都能产生调理的效果。尤其是食欲差、腹胀、大便不成形、便秘、便溏、身体消瘦、体虚乏力、甚至气血双亏、贫血的人等有明显的改善。
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及影响
脾胃有病还会造成其他脏腑的疾病与症状。反过来也会受其他脏腑的病变的影响。下面简要举几条:
(1)知肝实脾,意思是说肝一旦有病,则需要加强对脾的保护。如重症肝病、脂肪肝、肝硬化、转氨酶增高、黄疸型肝炎、会出现肝腹水,引起脾大,脾出血,脾切除。
(2)脾肾阳虚会造成五更泻、大便溏稀、不成形、尿频尿急、前列腺炎、膀胱炎、尿失禁。
(3)脾与心。子母关系,脾统血,脾虚易造成血虚,容易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脏类疾病。
(4)脾与肺。脾乃肺之母亲,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脾虚必带来肺虚,会导致肺部一些疾病的发生。调肺必先调脾。
所以,中医治病调理五脏,五脏调理脾为先。
胃对于人体而言的主要功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