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佛教的一个问题

我经常听到有信佛的人说什么行善积德的。那我想问下:人的善行需要积德来保障吗?或者说是积德吸引了大家去行善吗?有没有不功利的行善呢?还有,佛教中所谓的行善指的是什么?请逐一... 我经常听到有信佛的人说什么行善积德的。那我想问下:人的善行需要积德来保障吗?或者说是积德吸引了大家去行善吗?有没有不功利的行善呢?
还有,佛教中所谓的行善指的是什么?
请逐一回答哦。
展开
 我来答
间格若去泪2y
2012-05-19 · TA获得超过17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5万
展开全部
首先说明我的回答只是个人见解,如有偏差不代表宗教言论。其一:行善积德,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不论你是否有目的的行善,只要行了善就会积德。当然如果没有利己只有利他的想法,那这样的行善得到的福德会很大。如果为了自己的某种目的而去行善,那这样积累的福德就不如前者大。佛教讲行善积德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个因果道理。那是否愿意去行善是根据个人的缘分了。人死后,分文带不走,只有业随身,一个是善业一个是恶业。那谁愿意带很多恶业走呢?当然带走的善业越多越好啦!其二,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具体的行为那说也说不完的。但初始的是你要有一颗善心,对万事万物有一个善念,心若不善,是名伪善,断恶向善,是名修善。根本上讲,断恶很重要,如果能断掉恶念恶行,誓不再作,继而不断的行善,都做到了,那你的福报将会是不可思议啊,重要的是现世就能看到利益。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去做呢!
繁星流动0089
2012-05-2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58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2393万
展开全部
1、人的善行需要积德来保障吗?
不需要,只要没有解脱,善行都会在未来带来善的果报,所以人应该积极善行,并不需要积德来保障善行。
2、或者说是积德吸引了大家去行善吗?
善行会给未来带来好的果报,所以有很多人是因为未来带来好的果报而去行善,可以说未来的果报是行善的其中一种因素,但并不是全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单纯为了获得未来的善报的行善,反而获得的果报是比较低的。
3、有没有不功利的行善呢?
有很多种不功利的行善,其中最殊胜的是四果圣者的善行,不会带来任何未来世的果报。
不功利的善行还有:
(1)布施时,我们想:以前我的父亲、我父亲的父亲这么布施;我不应该让这古代的家庭传统断层!(我们尊敬圣洁的传统。)
(2).布施时,我们想:我煮食,这些出家人不煮食。如果我这煮食的人不布施给这些不煮食的人,那是不对的。(我们尊敬比丘众的戒律,知道如果比丘众去买、种及煮自己的食物,他们就无法好好地修行。)
(3).布施时,我们想古代的圣贤如何接受供养。(我们恭敬地想起,在还没有腐败之前的古代婆罗门是依靠供养存活的。现今,我们也可以忆念佛陀本身及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等大弟子出外托钵,依靠智者的供养而活。)
(4).布施时,我们想:透过我这项布施,心将会变得宁静,喜悦将会生起。
(5).出于慈悲众生而行善
不功利的善行很多,对于没有解脱的人来说,不功利的善行会带来更好的果报。

4、佛教中所谓的行善指的是什么?
佛教的善行含义广阔,主要可以涵盖为以下十种:
布施、持戒、出离、智能、精进、忍辱、真实、决意、慈、舍;这十种叙述起来过于长篇大论,粗略说如下:
布施---------将属于自己的事物给予他人,方法技艺的布施,体力的布施等等;持戒-------遵守戒律,这里有出家、在家的戒律等;
出离--------解脱自身的欲欲;智能---------培育自己对世间无常、苦、无我,对因缘的智慧;
精进-------努力修行;忍辱--------忍受、忍耐、不生气等
真实--------真实语,不说虚妄语;决意--------培育决心
慈---------祝福众生,期望众生成就;舍----------不分别对待,一视同仁等等

参考资料: 帕奥禅师《现代布施》;明昆三藏长老《南传菩萨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unter2k
2012-05-19 · TA获得超过39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76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693万
展开全部
人受因果规律支配,就是我们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善事就像往银行里存钱,做恶事就像向高利贷借钱,当然是存的钱越多来生过得越幸福。
人的功利性较强,或者执着于人天福报,虽然这只是学佛利益的九牛一毛,但是却能吸引更多的人学佛。
不功利的事当然有了,当一个学佛的人真正了解了佛学,成为了一个正信的佛弟子,那么他就不再执着于什么功德、福报,那时他所做的只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大菩萨们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
佛学中的行善指的是一切善行,任何对大众有益的事都叫行善。比如提供方便,传法,资助修庙,安慰,鼓励等等都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世间法多浮云
2012-05-19 · TA获得超过952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10万
展开全部
学习做事都为明理,不是为做而做。
行善积德是“行”,为何这么做?朋友问得好,有人行善积德为自己修福,有人行善积德为自己以往所做恶事忏悔,有人行善积德为利益大众,有人行善积德为持戒律己,有人行善积德什么都不为,自然而然,做完放下。心地清净。这个大众的心思我们不必去度侧,个人遇缘不同。
佛法中也无定法,佛法如同课本,我们每个人学习的课程都是死的,如何能活用在生活中,那是自己的事情。能信,能学,能解,能行。身口意,贵在专一。阿弥陀佛!
当然这个也是个人偏颇理解,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不尽之处多指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2-05-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19
展开全部
我认为:
1、人可以不行善,但要积德:
2、人可以不行善,但也不要作恶;人有困时帮把手,这叫行善;行善是人心中最纯洁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不掺杂任何别的心思或建立在利益之上,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心里满足。积德是人的精神在一定的压力下,无从获得解脱而找的一个依托对象。神佛本就是人的一种精神依托,信者有不信则无;
3、行善我觉得就是帮助,所谓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吧。
希望我的废话有用。嘻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