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到2012年所有的经典电影

 我来答
拾忆残画
2012-06-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71
展开全部
赛德克•巴莱的台湾人民的抗日;英雄的,但不是这边的高大全式的英雄;悲剧的,却有一个所有正剧难以企及的气场。历时12年,台湾影史最大制作,台湾最高票房…继《海角七号》之后,魏德圣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就是这样的霸气外露。然而,更多的观众恐怕是因为“魏德圣”这个名字而关注这部影片的。08年的首部剧情长片《海角七号》技惊四座,片中精准的细节把握、出彩的原创音乐、丰满的人物塑造无不令人惊叹,魏德圣因此声名鹊起。这次,魏导以一个高难度的题材似乎想把台湾电影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然而,这终究是一部有很多遗憾的平平之作(我这里说的是154分钟的国际版)。

1、台湾的“日本情结”,魏德圣试图找出源头

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这半个世纪理所当然给台湾文化、社会、乃至台湾人民的思想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无论结果好与坏,这都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台湾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爱与恨的纠缠不清中。台湾电影(或者台湾文化)的“日本情结”向来很深,单从近20年来看,从1989年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到2000年杨德昌的《一一》,再到2008年魏德圣的《海角七号》,台湾电影一以贯之地延续着这种情结。到《赛德克·巴莱》,魏德圣直指日本的殖民统治,试图找到这个情结的源头。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记者会中,魏德圣表示这部电影对于台湾人来讲有一种心理治疗的功能,台湾人对于日本的爱恨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你给我一颗最美丽的琉璃,却踩烂我家里的土地,回到仇恨的原点才能化解仇恨。”彩虹美在并置在一起的每个颜色都是独立的存在,但是颜色不会去互相干扰,今天不只是台湾,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颜色在干扰颜色。魏导希望能透过完整的呈现一段仇恨的历史去化解关于仇恨、遗憾、爱情、亲情、友情等等的问题。

然而,那段历史在魏德圣的镜头下却是无止境的嗜杀。我不是说嗜杀不是历史,为了不至于观众在150分钟内睡着,这种嗜杀必不可少,但为了嗜杀而嗜杀显然难以取得观众认可。影片一开始便是马赫坡和屯巴拉争夺猎场的场面(莫那·鲁道和铁木·瓦力斯这一族群内部的矛盾从此贯穿全片,成为一条叙事线),之后是日本占领台湾,开始镇压反抗并最终使得当地民众屈服,60分钟后影片直接跳到1930年,“雾社事件”拉开帷幕。1930年之前的历史本应该让我们看“日本情结”的始源,但在并不短的60分钟内,导演什么也没有呈现。没有日本人的暴力统治(因为木头的事而引发的冲突强度显然不够),也看不到什么亲民形象,男主角在默默忍受,年轻人肝火很旺——尽管让他们愤怒的原因在影片中并没有多少有力的交代。这样的处理让“雾社事件”的到来在缺乏情感铺垫的情况下很难让观众有一种压力下巨大释放的快感。或者可以这样理解,1930年之前的台湾民众还处于一种愤怒和试图反抗的状态,“雾社事件”后他们放弃了反抗,融入了日本文化,台湾的“日本情结”更多地产生于之后。如果这样的话,魏德圣的心理治疗又从何谈起。

2、丛林战,毫无逻辑的厮杀

雾社事件发生,影片渐渐步入高潮。突袭日本人雾社公学校集会的那场戏相当精彩,此后莫那·鲁道退回丛林、日军大举进攻的高潮戏便陷入毫无逻辑的混乱。前半段我们不知道莫那·鲁道在干什么,只有一群孩子在跑来跑去,爆破、枪杀,来来往往虽然很精彩,可是观众看不清头绪,只知道他们在打。后半段,莫那·鲁道领导了反击,依然没有清晰的逻辑。我是说这样的丛林战其实可以拍的非常吸引人,《野战排》提供了绝佳的例子,莫那·鲁道完全可以做一个智勇双全的领导者,策划一个详细的防御或者攻击方案,把部族擅长山地游击的特长发挥出来。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影片提供一些悬疑和惊悚元素,也有利于把紧张的情绪感染给观众。编剧魏德圣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只顾突出部族的勇猛。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一是类似的丛林战在台湾电影甚至华语电影中少之又少,魏德圣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经典范例,二是魏导在编剧和场面调度方面还有所欠缺。

3、华而不实的特效,虚假而做作

台湾版中有多达1800个特效镜头,微缩版中仍然留下不少。最虚假的特效镜头发生在丛林战中,日本人的迫击炮轰炸山林,画面连续呈现5、6个爆炸效果,爆炸发生在炮弹撞在树木以后,换话句话说爆炸发生在空中,空中爆炸的好处在于它避开了地面的树木和人体被炸后作散射状的残酷效果,当然这个好处是对制片方来说的,省了不少银子,对观众来说那些火红的像花一样的爆炸更像是一朵朵烟花,只有视觉上无关痛痒的刺激,况且连上乘的烟花都算不上,制作太拙劣,一眼看穿。类似拙劣的特效还有一个活人被手雷分解以及最后莫那·鲁道带领族人跨越彩虹桥桥断的场面,等等。

4、女人,这次连花瓶都算不上

我们原本以为英雄背后一定有一个或几个不平凡的女人。然而在这部戏中,一个都没有。魏德圣不愿花篇幅塑造哪怕一个有鲜明特征的女人。唯一有点印象的是巴万的媳妇,她说了一句“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男人在计划什么”。一句台词能有什么意义?魏德圣眼中,男人在计划什么跟女人无关,男人是英雄,要拯救灵魂,女人穿着和服唯唯诺诺照顾孩子就是了。很难想象在一部英雄史诗片中,女人的地位被忽略到了如此低下的地步。男权社会固然是以男性为中心,历史也是为男性所书写,而在表现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时,那些养育男人的女人就没有丝毫表现一点本民族气质的可能?在男人被屠杀,部族面临灭亡时,就只剩下最后的自缢?很难想象《宾虚》中没有埃丝特,《勇敢的心》没有伊莎贝拉会变成什么样子。

5、部落间的仇杀,喧宾夺主

影片结束于马赫坡部落和屯巴拉部落在水中的厮杀。毫无疑问,这两个部落间的矛盾构成了影片的副线。我们不怀疑部落间存在的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我们没有想到,在共同的异族敌人面前,它们最终还是没有和解,而且在影片的高潮处它们的矛盾也激化到了高潮,以至于那长时间的水中厮杀抢走了莫那·鲁道英勇跨越彩虹桥时悲壮气魄的戏份。我们理解导演的用意,赛德克族的性格决定了它们不受异族奴役的同时也不会受同族压迫,“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这句话不论对内对外都一样适用,因此,可以说赛德克族内部的矛盾是表现赛德克族性格必不可少的。矛盾的结果是屯巴拉部落最终屈从了日本人,协助不擅长山地战的日本人屠杀同族人。可是这样的结果难道还不够吗,导演非得要一个宏大的最终的结局吗?最后长时间的水中厮杀是作者的痛心?对历史的反思?还是仅仅是一个最终的落场?但无论如何,最后那过分细腻和煽情的描述不免有些喧宾夺主。

出彩的音乐,令人窒息的美景,“史诗”般的气场

音乐其实已经不能用出彩来形容,原住民那恢弘的歌声和悠远的意境几乎主宰了整部影片。我相信导演为影片的音乐下足了功夫,因为导演相信音乐在这部影片中已不再仅仅是烘托效果、制造情绪那么简单,导演让它赋予了叙事功能,主题曲与影片的相符和配合程度几乎可以替代任何叙事。片中莫那·鲁道与父亲嘹喨动听的《赛德克·巴莱之歌》(二重唱)令人动容,“这是我们的山唷,这是我们的溪唷,我们是真正的赛德克巴莱唷…”歌声似溪水般流淌,像诵经般诉说,这是赛德克族灵魂的呼唤。这样的歌声,这样的情景足以载入电影史册。此外,本片的山林之景实在美的让人窒息,树林、溪水、吊桥、深崖、樱花、彩虹,所有的景配上穿着特有民族服饰的人,镜头始终那么干净、唯美,意境悠远,令人无限向往。影片的演员选择,无论是饰演青年莫那·鲁道的游大庆还是饰演中年莫那·鲁道的林庆台都表现的非常出色,两位素人演员的成功在于,他们身上有一种体现原始部落民族本色的气场,这样的气场为影片的“史诗”气质增色不少。

史 黑乌鸦的羽毛比血纯洁——围墙上的
只是影子在走
2012-08-19 · TA获得超过4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3万
展开全部
有《国家宝藏》黄金罗盘纳尼亚传奇麋鹿王哈利波特黑衣人冰川时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08362394
2012-06-08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6万
展开全部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定义经典电影的,我认为既然叫经典电影首先就是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依然被大家认同的电影,就是那种虽然非常老,但你会一遍又一遍的看,我认为的经典电影基本上都是老片子,10年之内好像都没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