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种防治病虫害的农业措施有哪些
3个回答
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关注
展开全部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首先从农业上防范与控制,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农业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1)换茬、轮作,切断病虫食源。对于发生过严重病害或虫害的栽培房,不应连续种植相同的品种,以防相同的病虫暴发,难以控制。
(2)选用抗病性强、生活力强、高纯度的菌种。引进优良菌种时选择适宜季节温度出菇的品种,这样才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侵染的机会,安全发菌顺利出菇。
(3)保持制种场所环境清洁干燥。提高菌种成品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保持整个制种发菌场所清洁、干燥、无污染菌袋、无积水、排水沟通畅以及空气、水源清新、干净。这样空气中杂菌指数低,接种和发菌期间感染的机会也随之降低。
(4)同一菇房、同一品种,同期播种、出菇。采取这种措施便于管理和防治病虫为害。在保证正常出菇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菇房内的湿度,增加通气量,有助于减少病菌的生存条件。采菇后及时清除残菇,断根,清除污染菌袋,保持菇房清洁,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滋生条件。
(1)换茬、轮作,切断病虫食源。对于发生过严重病害或虫害的栽培房,不应连续种植相同的品种,以防相同的病虫暴发,难以控制。
(2)选用抗病性强、生活力强、高纯度的菌种。引进优良菌种时选择适宜季节温度出菇的品种,这样才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侵染的机会,安全发菌顺利出菇。
(3)保持制种场所环境清洁干燥。提高菌种成品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保持整个制种发菌场所清洁、干燥、无污染菌袋、无积水、排水沟通畅以及空气、水源清新、干净。这样空气中杂菌指数低,接种和发菌期间感染的机会也随之降低。
(4)同一菇房、同一品种,同期播种、出菇。采取这种措施便于管理和防治病虫为害。在保证正常出菇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菇房内的湿度,增加通气量,有助于减少病菌的生存条件。采菇后及时清除残菇,断根,清除污染菌袋,保持菇房清洁,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滋生条件。
展开全部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1.褐腐病 又称水泡病、湿泡病等。主要危害蘑菇、草菇、平菇等。该病是由一种名叫疣孢霉的病菌引起的。主要病症为: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恒孢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故叫湿泡病。但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不同,病症也不同。子实体未分时被感染,则成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并逐渐变成暗褐色,常从患病组织中渗出暗黑色汁滴。菌盖和菌柄分化后感染,菌柄变成褐色,感染在菌褶上则有一种白色的菌丝生长物。 传播途径:疣孢霉是一种普通的土壤真菌,菇房周围的土壤和废弃物是它的病源。因此,疣孢霉病菌主要是通过覆土、空气、操作人员、工具及昆虫、老鼠等携带传染给菌床及菌块的。 防治措施:如果覆土被疣孢污染,可采用巴斯德灭菌法(60℃)处理一小时,也可用4%的甲醛消毒覆土。还可在覆土中喷1:500的多菌灵药液或托布津药液灭菌。开始发病时,应该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通风量,往培养架上、墙壁上、地面上喷洒1%—2%甲醛溶液或1:500多菌灵药液灭菌。发病严重时,需要除掉原有的覆土,更换新土。并且销毁病菇,把所有的工具在浓度为4%的甲醛溶液中消毒。 2.枯萎病 又称死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蘑菇、平菇、凤尾菇、灵菇、滑子蘑等。主要病症为:菇蕾形成后,大小不等的子实体都可以发生此病。发病后停止生长,变黄、逐渐萎缩、变软、变干,最后枯死或腐烂。 病因:发生此病是生理上受阻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原基形成后培养料过干,而使菇蕾枯萎;或者是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上,使部分小菇死亡;或者是菇房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情况又不好,缺少氧气,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所造成的;还有采菇时不慎碰伤了菇蕾、或者是出菇过量,产生药害而造成的。 防治措施:子实体出现枯萎时,首先要弄清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切忌在出菇后的菇房内喷药,否则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平菇和风尾菇,在出菇期间绝对不可以喷洒敌敌畏。 3.畸形菇病 也是生理性病害。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倘若遇到不良环境和条件,使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畸形。主要病症为: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这种现象平菇和凤毛菇多发生头茬菇之后,而香菇则发生在头茬。其主要病因是高温、光线不足、营养缺乏等。 长柄菇主要发生在侧耳属的子实体形成期间,子实体呈珊瑚状或菌盖极小,而菌柄根部粗大。其主要原因是光线不足、通气不佳、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成分太少。 子实体倒斜现象的发生,一般都是朝有光的一面倾斜,其原因是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的趋光性,主要是菇房中的光线不均匀造成的。在不同的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菌丝萎缩,有时甚至死亡的现象,主要是菌种不健壮,接到新的培养料上不吃料;或者培养料含水量不适宜,过干或过湿;再有料内温度过高,造成烧菌,或者培养料内通气情况不好,还可能是培养料中的酸碱度不适宜。 其防治措施只有一个,就是在生产过程当中,每一道程序、每一个工艺都必须科学地严格按要求进行,以避免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后果,致使生产失败。 4.猝倒病 又称枯萎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镰包霉和莱豆镰霉所引起。主要病症是子实体被侵染后,菌柄髓部萎缩变成褐色,菇体变得矮小不再生长。此病发生早期和健康菇在外形上不易察觉,只是菌盖变暗,菇体不再生长,最后变成僵菇。
1.褐腐病 又称水泡病、湿泡病等。主要危害蘑菇、草菇、平菇等。该病是由一种名叫疣孢霉的病菌引起的。主要病症为: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恒孢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故叫湿泡病。但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不同,病症也不同。子实体未分时被感染,则成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并逐渐变成暗褐色,常从患病组织中渗出暗黑色汁滴。菌盖和菌柄分化后感染,菌柄变成褐色,感染在菌褶上则有一种白色的菌丝生长物。 传播途径:疣孢霉是一种普通的土壤真菌,菇房周围的土壤和废弃物是它的病源。因此,疣孢霉病菌主要是通过覆土、空气、操作人员、工具及昆虫、老鼠等携带传染给菌床及菌块的。 防治措施:如果覆土被疣孢污染,可采用巴斯德灭菌法(60℃)处理一小时,也可用4%的甲醛消毒覆土。还可在覆土中喷1:500的多菌灵药液或托布津药液灭菌。开始发病时,应该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通风量,往培养架上、墙壁上、地面上喷洒1%—2%甲醛溶液或1:500多菌灵药液灭菌。发病严重时,需要除掉原有的覆土,更换新土。并且销毁病菇,把所有的工具在浓度为4%的甲醛溶液中消毒。 2.枯萎病 又称死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蘑菇、平菇、凤尾菇、灵菇、滑子蘑等。主要病症为:菇蕾形成后,大小不等的子实体都可以发生此病。发病后停止生长,变黄、逐渐萎缩、变软、变干,最后枯死或腐烂。 病因:发生此病是生理上受阻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原基形成后培养料过干,而使菇蕾枯萎;或者是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上,使部分小菇死亡;或者是菇房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情况又不好,缺少氧气,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所造成的;还有采菇时不慎碰伤了菇蕾、或者是出菇过量,产生药害而造成的。 防治措施:子实体出现枯萎时,首先要弄清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切忌在出菇后的菇房内喷药,否则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平菇和风尾菇,在出菇期间绝对不可以喷洒敌敌畏。 3.畸形菇病 也是生理性病害。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倘若遇到不良环境和条件,使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畸形。主要病症为: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这种现象平菇和凤毛菇多发生头茬菇之后,而香菇则发生在头茬。其主要病因是高温、光线不足、营养缺乏等。 长柄菇主要发生在侧耳属的子实体形成期间,子实体呈珊瑚状或菌盖极小,而菌柄根部粗大。其主要原因是光线不足、通气不佳、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成分太少。 子实体倒斜现象的发生,一般都是朝有光的一面倾斜,其原因是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的趋光性,主要是菇房中的光线不均匀造成的。在不同的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菌丝萎缩,有时甚至死亡的现象,主要是菌种不健壮,接到新的培养料上不吃料;或者培养料含水量不适宜,过干或过湿;再有料内温度过高,造成烧菌,或者培养料内通气情况不好,还可能是培养料中的酸碱度不适宜。 其防治措施只有一个,就是在生产过程当中,每一道程序、每一个工艺都必须科学地严格按要求进行,以避免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后果,致使生产失败。 4.猝倒病 又称枯萎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镰包霉和莱豆镰霉所引起。主要病症是子实体被侵染后,菌柄髓部萎缩变成褐色,菇体变得矮小不再生长。此病发生早期和健康菇在外形上不易察觉,只是菌盖变暗,菇体不再生长,最后变成僵菇。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栽培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选用纯正、生活力旺盛和菌龄适宜的菌种;选用优质培养料,配方要适宜;培养料灭菌要彻底;生料栽培种类培养料高温发酵处理;无菌操作接种;制种和栽培场所及其周围环境要卫生,杜绝病源和虫源;创造适宜的温、湿度及通风等环境条件,尽量使环境对食用菌生长发育有利,对病虫害的发展蔓延不利;栽培过程中,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防止其扩散蔓延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