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在路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有人说人生一定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已不记得有几次了。这次的说走就走,跟着驴友团,途径山东,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共三省一直辖市一自治区,并跨越国门到了俄罗斯的红石镇。共走了七千多公里,游玩了大小二十多个景点。这次旅行,不仅遇见最美的风景还放松了心灵。在与队友的坦诚相处中,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中,寻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让自己拥有内心的快乐与平静。
一路走来,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富氧的阿尔山,美丽的根河湿地,丹顶鹤翻飞的扎龙,东方的夜巴黎、宴喊北方的小香港----满洲里,古朴的俄罗斯小镇……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路程太长,景点太多,只好选几个触动心灵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梦中的白桦林
对白桦林的向往缘于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白桦林中的哨所》,唯美浪漫的爱情以及兵哥哥和军犬相濡以沫的友情,使白桦林在我的心中留下长久的美妙的诗意和畅想。多想亲自看看令人遐想的白桦林啊!
也许有缘,这次旅行,一路听到“白桦树”的名字。一到阿尔山,领队就说:“看左手边这些树就是白桦树,这里的白桦树和松树交叉着长,白桦白而细长代表阴柔,松树高而粗壮代表阳刚,阴阳结合所以本地叫它们爱情树。”到敖鲁古雅参观鄂温克族的博物馆,房子是用桦树皮围起来的,船是用桦树皮做的。到根河湿地,讲解弊祥型员说桦树是额尔古纳市的市树,是俄罗斯的国树……
到了白桦林下车,不由得眼前一亮,一片郁郁葱葱、笔直挺拔的白桦树呈现在面前,生机勃勃,朴素淡雅,清晨的朝阳给白桦树镀上了一轮淡淡的光环,朴素中张显着一种华贵,淡雅中散发着默默温情。进入白桦林,林间绿草如茵,野花点缀,蜂飞蝶舞,微风吹来,阵阵凉意沁人心脾。阳光透过树梢斜斜洒进树林深处,树杆上一层层的桦树皮向人们倾诉着他们的故事。伸手抚摸,树皮光滑仿佛少女的肌肤,一种圣洁的感觉油然而生。
继续往里,看到有一口许愿井,原来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19世纪末,越境居住的俄罗斯女孩玛丽莎与中国男孩王洪基深深相爱。但因种族不同,双方父母不同意。为让王洪基知难而退,玛丽莎父母为其布置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求王洪基只要能在白桦林中找到泉水,租猜就把女儿嫁给他。为见证自己忠贞的爱情,王洪基开始了找寻泉水之旅。他一个人独处白桦林中,在白桦树下诉说对爱人的思念。他没日没夜地挖掘,累了就在白桦树下睡一会。梦境中,他听到了泉水叮咚的声音,并且源源不断地涌出。他急忙起身在四周拼命地挖,没挖多久泉水就源源不断地涌出,清澈而甘甜。最终玛丽莎的父母答应了这门亲事,从此他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多么感人的故事!我缓缓移动的脚步,目光抚过一棵棵白桦树,生怕自己会惊扰到成人之美的白桦林。
漫步林间,心胸如洗,沉静空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儿远离了尘嚣与浮华。白桦林以它优雅,屹然的姿态,给人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和一种暖暖的感动。
走出白桦林,再度回首,炎阳下的白桦林,从容淡定,优雅安宁。渐行渐远,再见!我梦中的白桦林。
室韦镇
室韦是中俄边境的一个小镇,这里8点日落,早晨2点天亮,是离太阳很近的地方。领队介绍说,一开始有几十户人家,都是中俄混血,住的都是跟俄罗斯一样的木格楞的房子,房子全都是用粗圆的木头垒积而成的,冬暖夏凉。后来开发旅游后,这里的房子全被外地人租下来改成宾馆饭店,本地人都拿着房租到城里居住了。这里的旺季只有五十天时间,五十天之后整个镇子空无一人,所以这里的东西特别贵,因为商家要用短短五十天的时间挣出一年的费用。
我们到达是下午6点多,入住后真正感受到了木格楞房屋的特点,外面看是美丽的花园式的木屋,里面房间的格局跟咱们住的普通旅店没啥差别,只是没有空调,没有蚊子,因为晚上气温很低,要盖着被子睡觉。隔音效果差点,隔壁的任何声音都能听到。我们简单休息后到村边的额尔古纳河看日落。日落在好多地方看过,可这个地方的日落却与众不同,我们是站在中国的领土上观看太阳一点点落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河对岸的俄罗斯小镇在落日的余辉中静静的卧在山坳里,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天早晨五点钟我们就出来骑马了,一层薄薄的轻雾包围着整个小镇,我们穿着长袖衣裤都感觉有点冷。挑好马匹后纷纷上马。因为我们一行人中有一部分第一次骑马,所以这些训练有素的马在头马的带领下自觉地排成一队,驮着我们沿着额尔古纳河边悠哉悠哉地行走。太阳从云彩里漏了一下头,河边的轻雾散开了,河左面的俄罗斯小镇好像早已从沉睡中醒来,小镇后面的山坡上,一大片的牛在吃草。向右面一看,我突然惊叫起来,“海市蜃楼!”大家都笑了,这不是室韦镇嘛。小镇坐落在高高的河岸上方,被雾包围着,整个轮廓若隐若现,简直人间仙境。我们走到界碑前照了像,观看了中俄友谊桥,就转到了小镇的街道上。马队走在水泥路上,马蹄声“哒哒”地脆响,这时远处响起了清脆的铃铛声,一个骑马人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迎面而来,马蹄声和铃铛声吵醒了整个小镇。太阳也应声钻出了云层,眼前一下子清晰了,远处澄澈的天空,碧绿的草地,近处木格楞的房屋,花园式的院落,是一幅多么美轮美奂的图画。
从额尔古纳河边围着小镇转了一圈,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对骑马渐渐适应了,胆子也大了起来。等到了跑马场,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想纵马驰骋一番,纷纷用缰绳打着马屁股,嘴里吆喝着“驾!驾!”可是这些训练好的马一点也不听话,还是我行我素,悠然地走着。这也太令人着急了吧!于是加大力度提高声音,催着马快跑,突然头马跑了起来,所有的马也都小跑起来,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感觉几分钟的功夫,头马停下,其他的马也都停下了。大家又都各尽其能,用尽招数让马跑起来。就在喧喧闹闹、高兴遗憾中,两个小时的骑马时间到了。
等还马的时候,大家纷纷诉说遗憾。领队解释说,大家第一次骑马主要是安全式体验式骑,第二你想让马跑得给它正确的指令,当然还有一条就是马知道你们不会骑,故意欺负你们。哦,原来如此!这些不友好的马儿,我想下次来一定会让你们跑起来!
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是最后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少数民族,这次我们到敖鲁古雅就住在族人家里,近距离了解鄂温克族的文化和生活。
一走进村子,一排排整齐划一,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房屋映入眼帘。家家房门上面都有一个驯鹿头的标志。有些住户的门前挂着一张张的动物毛皮和皮制品。领队说鄂温克族现在共有298人,共有六十几户人家,这些房子都是政府给统一盖的,每家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有的家庭的条件稍微好点,有的差些。来领我们的房东除了个子矮些,穿衣打扮,举手投足跟汉人没有区别,我不仅疑惑了,这真的是鄂温克人吗?
我们住的这一家的房东是个四十岁左右体型偏胖的女子,领我们走一路无话,进门后把我们安排在阁楼上,简单交代了几句就忙自己的去了。我仔细打量了一下房间,阁楼有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收拾地非常干净。楼梯拐角的墙上挂着一个驯鹿头,能彰显出一点民族特色,其他的像一楼的客厅、卧室等跟我们住的普通楼房没啥两样。放下行李后,马上去领队安排的家庭吃中午饭。因为这里的鹿肉是纯正的,所以我们点了一个葱炒鹿肉和炸鹿肉干,等菜上来后让我们吃了一惊,大盘很大,比我们在家用的盘子大了一圈,满满的两大盘,三个人吃不了,我们就把鹿肉干打包当零食吃,鹿肉干香香的比牛肉干有嚼头。
品尝完美食,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博物馆,了解了鄂温克人的风土人情及狩猎生活状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人——驯鹿的守护神玛利亚·索,是鹿鄂温克部落最后一任女酋长,也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面对鄂温克民族驯鹿和狩猎文化的逐渐消亡,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向林外的人们悲怆倾诉:“一想到鄂温克人没有猎枪,没有放驯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梦都在哭!”“我只想回到驯鹿身边”……她舍不得山林中那群驯鹿,更钟情于山林中那古朴、宁静的生活,所以成为唯一一个坚守在山林中,守护驯鹿的人……
走出博物馆,我们进入了驯鹿部落,近距离接触了驯鹿——一只只美丽温顺的动物。知道了鄂温克人住在房子叫撮罗子也叫仙人柱,就是“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做主食叫打列巴,用鹿奶和面发酵,放在“达拉噶问”(平锅)上烙熟,夏季都可存放一周。他们把吃不了的猎物和食物储存在“好里保”(仓库)里,这种仓库就是建在树上的小木屋,谁家没有吃的就去拿,他们的食物是可以共享的。
从驯鹿部落出来,我们从敖鲁古雅山穿越大兴安岭,一路上“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至而禽鸟乐也”。高大笔直、颜色渐变,叫不上名字的的树木耸入云天,偶尔有几棵白桦树穿插其中,增加了树林的层次感。
晚饭后跟男主人攀谈起来,他是一位身材敦实的汉子。他说现在鄂温克族仅有243人了,纯正的鄂温克人很少,因为在山上的时候,他们民族自古以来就允许跟外族通婚,也跟一些外族人聚居在一起。可是政府2003年让他们迁出来后,只允许鄂温克族人住在村子里,所以就剩下六十多户。他还说政府让搬的时候全族人都不愿意,后来搬出来了,也不知道干点啥,自己在一个地方看大门,媳妇在家卖点鹿制品勉强糊口。因为不适应山外的生活,天天睡不着觉,每天都往山上跑,直到现在还是一有机会就回去看看。“对我们狩猎民族来说,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啊!”说这句话的时候他黯然神伤。我也陷入了沉默,此时我觉得我的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第二天我们离开的时候,买了点鹿产品,对这家善良纯朴的鄂温克人,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但我每每想起男主人那神伤的表情,也会感到迷茫。
潘家口水库
领队说今天要去潘家口水库,一听“水库”就提不起兴趣,因为见到的水库太多了。等车走近,看到又长又高的水库大坝,不觉震撼了。讲解说:坝顶长1039m,最大坝高107.5m,最大坝底宽90m,是经国务院批准,“引滦入津”的重要工程之一,当年在修建大坝时,共牺牲了31名战士。听完后又多了一层敬畏。
我们登上游轮,讲解员说这就是当年姜文拍鬼子来了的那艘,大家一下子雀跃起来。游轮载着我们在宽阔的水面上行驶, 两岸连绵起伏的巍峨高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与山腰白墙红瓦的房屋互相映衬。山脚与水面之间像被用利斧砍出的一圈白墙,现出一道道的水位线。库边水面网箱上密密的站满白色的水鸟,不时在空中翻飞一阵。我一下子恍惚了,仿佛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新安江吗?可这里都水面比新安江宽阔多了。是漓江吗?可这里的水比漓江深多了。如果把漓江两岸的山比作曼妙婉约的女子,那么这里的山就是高大威猛的男子,那一段段的古长城就是他伸展的手臂,高高的烽火台就是他手中的武器。讲解员说水库所在地喜峰口一带是古长城雄关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的吴三桂就是在这引清入关。抗日名将张自忠1933年在此长城抗战,任前敌总指挥,亲率部队用大刀砍死砍伤五千多日军,《大刀进行曲》因此而作。
“快看!水下长城。”随着讲解声音,我们看到从山上逶迤而下的长城,到山脚就没入水中,又沿着二百米处的一个小岛爬上来,在小岛另一端又沉入水底,果然是奇观。
大约40多分钟后游轮靠岸,我们登上了一个小山头,半山坡上有一个石头墙的小村庄,村庄顺着山的坡度向上,最上面就是古长城,村子右边的山头上有一个炮楼。原来这就是《鬼子来了》拍摄的外景地。讲解说当时这个影视基地是花了80万,把当地老百姓的房子拆了又通过船运到小山头上,又花钱让当地老百姓当民工,建起来的四五十年代的小村庄。走进看,门窗院墙已经破财,呈现出一片荒芜的景象。讲解员站在村前的枯树旁,有声有色地给我们讲述张自忠将军的抗日故事,又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大刀进行曲》。此时此刻,远望魏巍青山,长城绵延,山峰陡峭,怪石如林,耳听“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如此坚实的屏障,怎么能允许外敌来犯!
虽然因为天气太热没能爬上长城,但是领略了水库两岸如此秀美的风光,接受了一场爱国思想的洗礼,也算不虚此行吧。
有一句话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么让灵魂在路上吧!只有带着灵魂的旅行才能遇到最真实的自己。
一路走来,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富氧的阿尔山,美丽的根河湿地,丹顶鹤翻飞的扎龙,东方的夜巴黎、宴喊北方的小香港----满洲里,古朴的俄罗斯小镇……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路程太长,景点太多,只好选几个触动心灵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梦中的白桦林
对白桦林的向往缘于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白桦林中的哨所》,唯美浪漫的爱情以及兵哥哥和军犬相濡以沫的友情,使白桦林在我的心中留下长久的美妙的诗意和畅想。多想亲自看看令人遐想的白桦林啊!
也许有缘,这次旅行,一路听到“白桦树”的名字。一到阿尔山,领队就说:“看左手边这些树就是白桦树,这里的白桦树和松树交叉着长,白桦白而细长代表阴柔,松树高而粗壮代表阳刚,阴阳结合所以本地叫它们爱情树。”到敖鲁古雅参观鄂温克族的博物馆,房子是用桦树皮围起来的,船是用桦树皮做的。到根河湿地,讲解弊祥型员说桦树是额尔古纳市的市树,是俄罗斯的国树……
到了白桦林下车,不由得眼前一亮,一片郁郁葱葱、笔直挺拔的白桦树呈现在面前,生机勃勃,朴素淡雅,清晨的朝阳给白桦树镀上了一轮淡淡的光环,朴素中张显着一种华贵,淡雅中散发着默默温情。进入白桦林,林间绿草如茵,野花点缀,蜂飞蝶舞,微风吹来,阵阵凉意沁人心脾。阳光透过树梢斜斜洒进树林深处,树杆上一层层的桦树皮向人们倾诉着他们的故事。伸手抚摸,树皮光滑仿佛少女的肌肤,一种圣洁的感觉油然而生。
继续往里,看到有一口许愿井,原来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19世纪末,越境居住的俄罗斯女孩玛丽莎与中国男孩王洪基深深相爱。但因种族不同,双方父母不同意。为让王洪基知难而退,玛丽莎父母为其布置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求王洪基只要能在白桦林中找到泉水,租猜就把女儿嫁给他。为见证自己忠贞的爱情,王洪基开始了找寻泉水之旅。他一个人独处白桦林中,在白桦树下诉说对爱人的思念。他没日没夜地挖掘,累了就在白桦树下睡一会。梦境中,他听到了泉水叮咚的声音,并且源源不断地涌出。他急忙起身在四周拼命地挖,没挖多久泉水就源源不断地涌出,清澈而甘甜。最终玛丽莎的父母答应了这门亲事,从此他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多么感人的故事!我缓缓移动的脚步,目光抚过一棵棵白桦树,生怕自己会惊扰到成人之美的白桦林。
漫步林间,心胸如洗,沉静空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儿远离了尘嚣与浮华。白桦林以它优雅,屹然的姿态,给人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和一种暖暖的感动。
走出白桦林,再度回首,炎阳下的白桦林,从容淡定,优雅安宁。渐行渐远,再见!我梦中的白桦林。
室韦镇
室韦是中俄边境的一个小镇,这里8点日落,早晨2点天亮,是离太阳很近的地方。领队介绍说,一开始有几十户人家,都是中俄混血,住的都是跟俄罗斯一样的木格楞的房子,房子全都是用粗圆的木头垒积而成的,冬暖夏凉。后来开发旅游后,这里的房子全被外地人租下来改成宾馆饭店,本地人都拿着房租到城里居住了。这里的旺季只有五十天时间,五十天之后整个镇子空无一人,所以这里的东西特别贵,因为商家要用短短五十天的时间挣出一年的费用。
我们到达是下午6点多,入住后真正感受到了木格楞房屋的特点,外面看是美丽的花园式的木屋,里面房间的格局跟咱们住的普通旅店没啥差别,只是没有空调,没有蚊子,因为晚上气温很低,要盖着被子睡觉。隔音效果差点,隔壁的任何声音都能听到。我们简单休息后到村边的额尔古纳河看日落。日落在好多地方看过,可这个地方的日落却与众不同,我们是站在中国的领土上观看太阳一点点落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河对岸的俄罗斯小镇在落日的余辉中静静的卧在山坳里,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天早晨五点钟我们就出来骑马了,一层薄薄的轻雾包围着整个小镇,我们穿着长袖衣裤都感觉有点冷。挑好马匹后纷纷上马。因为我们一行人中有一部分第一次骑马,所以这些训练有素的马在头马的带领下自觉地排成一队,驮着我们沿着额尔古纳河边悠哉悠哉地行走。太阳从云彩里漏了一下头,河边的轻雾散开了,河左面的俄罗斯小镇好像早已从沉睡中醒来,小镇后面的山坡上,一大片的牛在吃草。向右面一看,我突然惊叫起来,“海市蜃楼!”大家都笑了,这不是室韦镇嘛。小镇坐落在高高的河岸上方,被雾包围着,整个轮廓若隐若现,简直人间仙境。我们走到界碑前照了像,观看了中俄友谊桥,就转到了小镇的街道上。马队走在水泥路上,马蹄声“哒哒”地脆响,这时远处响起了清脆的铃铛声,一个骑马人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迎面而来,马蹄声和铃铛声吵醒了整个小镇。太阳也应声钻出了云层,眼前一下子清晰了,远处澄澈的天空,碧绿的草地,近处木格楞的房屋,花园式的院落,是一幅多么美轮美奂的图画。
从额尔古纳河边围着小镇转了一圈,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对骑马渐渐适应了,胆子也大了起来。等到了跑马场,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想纵马驰骋一番,纷纷用缰绳打着马屁股,嘴里吆喝着“驾!驾!”可是这些训练好的马一点也不听话,还是我行我素,悠然地走着。这也太令人着急了吧!于是加大力度提高声音,催着马快跑,突然头马跑了起来,所有的马也都小跑起来,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感觉几分钟的功夫,头马停下,其他的马也都停下了。大家又都各尽其能,用尽招数让马跑起来。就在喧喧闹闹、高兴遗憾中,两个小时的骑马时间到了。
等还马的时候,大家纷纷诉说遗憾。领队解释说,大家第一次骑马主要是安全式体验式骑,第二你想让马跑得给它正确的指令,当然还有一条就是马知道你们不会骑,故意欺负你们。哦,原来如此!这些不友好的马儿,我想下次来一定会让你们跑起来!
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是最后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少数民族,这次我们到敖鲁古雅就住在族人家里,近距离了解鄂温克族的文化和生活。
一走进村子,一排排整齐划一,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房屋映入眼帘。家家房门上面都有一个驯鹿头的标志。有些住户的门前挂着一张张的动物毛皮和皮制品。领队说鄂温克族现在共有298人,共有六十几户人家,这些房子都是政府给统一盖的,每家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有的家庭的条件稍微好点,有的差些。来领我们的房东除了个子矮些,穿衣打扮,举手投足跟汉人没有区别,我不仅疑惑了,这真的是鄂温克人吗?
我们住的这一家的房东是个四十岁左右体型偏胖的女子,领我们走一路无话,进门后把我们安排在阁楼上,简单交代了几句就忙自己的去了。我仔细打量了一下房间,阁楼有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收拾地非常干净。楼梯拐角的墙上挂着一个驯鹿头,能彰显出一点民族特色,其他的像一楼的客厅、卧室等跟我们住的普通楼房没啥两样。放下行李后,马上去领队安排的家庭吃中午饭。因为这里的鹿肉是纯正的,所以我们点了一个葱炒鹿肉和炸鹿肉干,等菜上来后让我们吃了一惊,大盘很大,比我们在家用的盘子大了一圈,满满的两大盘,三个人吃不了,我们就把鹿肉干打包当零食吃,鹿肉干香香的比牛肉干有嚼头。
品尝完美食,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博物馆,了解了鄂温克人的风土人情及狩猎生活状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人——驯鹿的守护神玛利亚·索,是鹿鄂温克部落最后一任女酋长,也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面对鄂温克民族驯鹿和狩猎文化的逐渐消亡,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向林外的人们悲怆倾诉:“一想到鄂温克人没有猎枪,没有放驯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梦都在哭!”“我只想回到驯鹿身边”……她舍不得山林中那群驯鹿,更钟情于山林中那古朴、宁静的生活,所以成为唯一一个坚守在山林中,守护驯鹿的人……
走出博物馆,我们进入了驯鹿部落,近距离接触了驯鹿——一只只美丽温顺的动物。知道了鄂温克人住在房子叫撮罗子也叫仙人柱,就是“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做主食叫打列巴,用鹿奶和面发酵,放在“达拉噶问”(平锅)上烙熟,夏季都可存放一周。他们把吃不了的猎物和食物储存在“好里保”(仓库)里,这种仓库就是建在树上的小木屋,谁家没有吃的就去拿,他们的食物是可以共享的。
从驯鹿部落出来,我们从敖鲁古雅山穿越大兴安岭,一路上“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至而禽鸟乐也”。高大笔直、颜色渐变,叫不上名字的的树木耸入云天,偶尔有几棵白桦树穿插其中,增加了树林的层次感。
晚饭后跟男主人攀谈起来,他是一位身材敦实的汉子。他说现在鄂温克族仅有243人了,纯正的鄂温克人很少,因为在山上的时候,他们民族自古以来就允许跟外族通婚,也跟一些外族人聚居在一起。可是政府2003年让他们迁出来后,只允许鄂温克族人住在村子里,所以就剩下六十多户。他还说政府让搬的时候全族人都不愿意,后来搬出来了,也不知道干点啥,自己在一个地方看大门,媳妇在家卖点鹿制品勉强糊口。因为不适应山外的生活,天天睡不着觉,每天都往山上跑,直到现在还是一有机会就回去看看。“对我们狩猎民族来说,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啊!”说这句话的时候他黯然神伤。我也陷入了沉默,此时我觉得我的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第二天我们离开的时候,买了点鹿产品,对这家善良纯朴的鄂温克人,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但我每每想起男主人那神伤的表情,也会感到迷茫。
潘家口水库
领队说今天要去潘家口水库,一听“水库”就提不起兴趣,因为见到的水库太多了。等车走近,看到又长又高的水库大坝,不觉震撼了。讲解说:坝顶长1039m,最大坝高107.5m,最大坝底宽90m,是经国务院批准,“引滦入津”的重要工程之一,当年在修建大坝时,共牺牲了31名战士。听完后又多了一层敬畏。
我们登上游轮,讲解员说这就是当年姜文拍鬼子来了的那艘,大家一下子雀跃起来。游轮载着我们在宽阔的水面上行驶, 两岸连绵起伏的巍峨高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与山腰白墙红瓦的房屋互相映衬。山脚与水面之间像被用利斧砍出的一圈白墙,现出一道道的水位线。库边水面网箱上密密的站满白色的水鸟,不时在空中翻飞一阵。我一下子恍惚了,仿佛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新安江吗?可这里都水面比新安江宽阔多了。是漓江吗?可这里的水比漓江深多了。如果把漓江两岸的山比作曼妙婉约的女子,那么这里的山就是高大威猛的男子,那一段段的古长城就是他伸展的手臂,高高的烽火台就是他手中的武器。讲解员说水库所在地喜峰口一带是古长城雄关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的吴三桂就是在这引清入关。抗日名将张自忠1933年在此长城抗战,任前敌总指挥,亲率部队用大刀砍死砍伤五千多日军,《大刀进行曲》因此而作。
“快看!水下长城。”随着讲解声音,我们看到从山上逶迤而下的长城,到山脚就没入水中,又沿着二百米处的一个小岛爬上来,在小岛另一端又沉入水底,果然是奇观。
大约40多分钟后游轮靠岸,我们登上了一个小山头,半山坡上有一个石头墙的小村庄,村庄顺着山的坡度向上,最上面就是古长城,村子右边的山头上有一个炮楼。原来这就是《鬼子来了》拍摄的外景地。讲解说当时这个影视基地是花了80万,把当地老百姓的房子拆了又通过船运到小山头上,又花钱让当地老百姓当民工,建起来的四五十年代的小村庄。走进看,门窗院墙已经破财,呈现出一片荒芜的景象。讲解员站在村前的枯树旁,有声有色地给我们讲述张自忠将军的抗日故事,又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大刀进行曲》。此时此刻,远望魏巍青山,长城绵延,山峰陡峭,怪石如林,耳听“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如此坚实的屏障,怎么能允许外敌来犯!
虽然因为天气太热没能爬上长城,但是领略了水库两岸如此秀美的风光,接受了一场爱国思想的洗礼,也算不虚此行吧。
有一句话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么让灵魂在路上吧!只有带着灵魂的旅行才能遇到最真实的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