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古文翻译~急~谢谢各位了
兴国七年,嘉州通判王衮奏:"往峨眉山提点白水寺,忽见光相,寺西南瓦屋山上皆变金色,有丈六金身。次日,有罗汉二尊空中行坐,入紫色云中。"治平中,御史有抨吕状元溱杭州日事者,...
兴国七年,嘉州通判王衮奏:"往峨眉山提点白水寺,忽见光相,寺西南瓦屋山上皆变金色,有丈六金身。次日,有罗汉二尊空中行坐,入紫色云中。"治平中,御史有抨吕状元溱杭州日事者,其语有"欢游叠嶂之间,家家失业;乐饮西湖之上,夜夜忘归。"执政笑谓言者曰:"军巡所由不收犯夜,亦宜一抨。"李建勋罢相江南,出镇豫章。一日,与宾僚游东山,各事宽履轻衫,携酒肴,引步于渔溪樵坞间,遇佳处则饮。忽平田间一茅舍,有儿童诵书声。相君携策就之,乃一老叟教数村童。
叟惊悚离席,改容趋谢,而翔雅有体,气调潇洒。丞相爱之,遂觞于其庐,置之客右,叟亦不敢辄谈。李以晚渴,连食数梨。
宾僚有曰:"此不宜多食,号为五脏刀斧。"叟窃笑。丞相曰:"先生之哂,必有异闻。"叟谢曰:"小子愚贱,偶失容于钧重,然实无所闻。"李坚质之,仍胁以巨觥,曰:"无说则沃之。"叟不得已,问说者曰:"敢问’刀斧’之说有稽乎"曰:"举世尽云,必有其稽。"叟曰:"见《鹖冠子》。所谓五脏刀斧者,非所食之梨,乃离别之’离’尔。盖言人之别离,戕伐胸怀,甚若刀斧。"遂就架取一小策,振拂以呈丞相,乃《鹖冠子》也。检之,如其说,李特加重。
出自:《湘山野录》正文·卷上 展开
叟惊悚离席,改容趋谢,而翔雅有体,气调潇洒。丞相爱之,遂觞于其庐,置之客右,叟亦不敢辄谈。李以晚渴,连食数梨。
宾僚有曰:"此不宜多食,号为五脏刀斧。"叟窃笑。丞相曰:"先生之哂,必有异闻。"叟谢曰:"小子愚贱,偶失容于钧重,然实无所闻。"李坚质之,仍胁以巨觥,曰:"无说则沃之。"叟不得已,问说者曰:"敢问’刀斧’之说有稽乎"曰:"举世尽云,必有其稽。"叟曰:"见《鹖冠子》。所谓五脏刀斧者,非所食之梨,乃离别之’离’尔。盖言人之别离,戕伐胸怀,甚若刀斧。"遂就架取一小策,振拂以呈丞相,乃《鹖冠子》也。检之,如其说,李特加重。
出自:《湘山野录》正文·卷上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文莹(生卒年不详),字道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僧。著有《湘山野录》、《玉壶清话》(一题《玉壶野史》)、《渚宫集》。
《湘山野录》,北宋诗僧文莹撰。三卷。是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子类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收于子部小说家类。有关本书之写作、内容等,《郡斋读书志》云“皇朝熙宁(1068-1077)中僧文莹撰,记国朝故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书成于熙宁中,多记宋杂事,以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津逮秘书》本跋曰,“多纪录北宋事迹,凡名公巨卿、高僧韵士、风雅酬酢,著笔叟详”。
是书以记载北宋前期之见闻杂事为主,于当时社会经济外交等情亦有记载,对统治集团之腐败昏庸、官吏之残暴无知,有所揭露,虽述及鬼神怪异和释道之事较多,然所记材料多来自作者目接耳闻,故多足资参考。如宋太宗即位一条,即向为治宋史者所注目,他如记祥符中日本国进贡等事也殷实可信。书中记当时文人交往之事甚多,如杨大年诗才神速,寇准与惠宗池亭分题等条对后人了解北宋文人创作交往均有裨益,作者论诗亦颇有见地。如提出“诗与江山相表里”,认为“文字所忌者,格弱字冗”,推崇“唐人风格”,却鄙薄专事模拟唐人之作。不徒以语意清切、脱洒孤迈为高,重“传神”等,大多可取。他又主张诗人应慎于落笔,以苏舜钦赠秘演诗“垂颐孤坐若痴虎,眼吻开合犹光精”句,改“无光精”为“犹光精”为例,说明有时虽仅一字之差,却全句迥异,故创作时务必再三推敲,不可草率下笔。《湘山野录》卷上曾载录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后记曰:“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为此词现存之最早见于载籍,具有很高史料价值,颇为后代李白和唐宋词研究者所重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朱弁《曲洧旧闻》曰宇文大资言文莹尝游丁晋公(谓)门,晋公遇之厚,《野录》中凡记晋公事,多佐佑之,人无董狐之公,未有不为爱憎所夺者,然后世岂可尽欺?是则诚其一瑕耳”。可见此书有护袒丁谓之倾向。
《湘山野录》向有三卷(《宋史·艺文志》)、四卷(《郡斋读书志》《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六卷(《文献通考》、《铁琴铜剑楼书目》)三种不同版本。目前所能见之《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学海类编》本等皆为三卷、续录一卷,共四卷。
哈哈儿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录校制作,非诗话部分亦全部保留,以窥本书全貌;原书部分点校错误,径改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文渊阁本电子版补入。
《湘山野录》,北宋诗僧文莹撰。三卷。是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子类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收于子部小说家类。有关本书之写作、内容等,《郡斋读书志》云“皇朝熙宁(1068-1077)中僧文莹撰,记国朝故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书成于熙宁中,多记宋杂事,以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津逮秘书》本跋曰,“多纪录北宋事迹,凡名公巨卿、高僧韵士、风雅酬酢,著笔叟详”。
是书以记载北宋前期之见闻杂事为主,于当时社会经济外交等情亦有记载,对统治集团之腐败昏庸、官吏之残暴无知,有所揭露,虽述及鬼神怪异和释道之事较多,然所记材料多来自作者目接耳闻,故多足资参考。如宋太宗即位一条,即向为治宋史者所注目,他如记祥符中日本国进贡等事也殷实可信。书中记当时文人交往之事甚多,如杨大年诗才神速,寇准与惠宗池亭分题等条对后人了解北宋文人创作交往均有裨益,作者论诗亦颇有见地。如提出“诗与江山相表里”,认为“文字所忌者,格弱字冗”,推崇“唐人风格”,却鄙薄专事模拟唐人之作。不徒以语意清切、脱洒孤迈为高,重“传神”等,大多可取。他又主张诗人应慎于落笔,以苏舜钦赠秘演诗“垂颐孤坐若痴虎,眼吻开合犹光精”句,改“无光精”为“犹光精”为例,说明有时虽仅一字之差,却全句迥异,故创作时务必再三推敲,不可草率下笔。《湘山野录》卷上曾载录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后记曰:“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为此词现存之最早见于载籍,具有很高史料价值,颇为后代李白和唐宋词研究者所重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朱弁《曲洧旧闻》曰宇文大资言文莹尝游丁晋公(谓)门,晋公遇之厚,《野录》中凡记晋公事,多佐佑之,人无董狐之公,未有不为爱憎所夺者,然后世岂可尽欺?是则诚其一瑕耳”。可见此书有护袒丁谓之倾向。
《湘山野录》向有三卷(《宋史·艺文志》)、四卷(《郡斋读书志》《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六卷(《文献通考》、《铁琴铜剑楼书目》)三种不同版本。目前所能见之《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学海类编》本等皆为三卷、续录一卷,共四卷。
哈哈儿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录校制作,非诗话部分亦全部保留,以窥本书全貌;原书部分点校错误,径改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文渊阁本电子版补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名字告知一下。。
我好帮你找
我好帮你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对不起我不懂,请把分数给我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