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有什么农作物?
1、小麦: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就已广泛栽培小麦。
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国(详情见下),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都已先后种植小麦。
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2、水稻: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3、高粱:
高粱的有关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高粱种植最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其起源和进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二说中国原产。
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以后传入印度,再到远东。世界上高粱分布广,形态变异多,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
4、小米:
小米,原名:粟,也称作粱、狗尾草、黄粟、粟米。
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内蒙古,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通辽一带。
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
5、大豆:
中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 、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
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小麦
1、小米
小米,原名:粟,也称作粱、狗尾草、黄粟、粟米。
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内蒙古,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通辽一带。
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
2、小麦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楼兰;在楼兰的小河墓地也发现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麦。
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一带的沙漠绿洲中,有着较充沛的水资源和高达40%的植被覆盖率。那时水中有游荡的鱼儿,林中有飞奔的动物,翠绿的草地可以放牧,土地适于耕种。在小环境里有着相当不错的生存土壤。
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于东灰山新时期时代遗址中,发现距今5000±159年的碳化小麦和大麦粒; 1955年在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有炭化小麦种子。以上从植物学和考古学上给麦为中国起源论提供了证据。
3、高粱
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
高粱的有关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高粱种植最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其起源和进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二说中国原产。
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以后传入印度,再到远东。世界上高粱分布广,形态变异多,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
4、水稻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种植水稻。进入21世纪以来,最新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巩固了这一结论。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联合国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
5、菠菜
菠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亚洲西部的波斯(今伊朗),并经北非,由摩尔人传到西欧西班牙等国。 《唐会要》上明确记载:菠菜种子是唐太宗时从尼泊尔作为贡品传入中国的。
6、大豆
中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 、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菠菜
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是出自汉代人对从西域传入的食品的一种说法。唐代的胡食品种很多,面食有餢飳、毕罗、胡饼等。餢飳是用油煎的面饼,毕罗一语源自波斯语,一般认为它是指一种以面粉作皮、包有馅心、经蒸或烤制而成的食品。唐代长安有许多经营毕罗的食店,有蟹黄毕罗、猪肝毕罗、羊肾毕罗等。胡饼即芝麻烧饼,中间夹以肉馅。
大众食品,有千金圆、乌雌鸡汤、黄耆羊肉、醋芹、杂糕、百岁羹、鸭脚羹、酉羹、杏酪、羊酪、黄儿、黑儿、黄粱饭、青精饭、雕胡饭、庾家粽子、防风粥、神仙粥、麦饭、槐叶冷淘、松花饼、长生面、面茧、五福饼、消灾饼、古楼子、赍字五色饼、玉尖面、细供没忽羊羹等。这些食品的制作很有特色,充分反映了唐代饮食习俗的丰富多彩以及高超的烹饪制作水平。千金圆”是大医药学家孙思邈首创的食疗用品,用黄豆芽制成丸子形状,可供妇女怀孕后期服用,以利于产时分娩。“乌雌鸡汤”就是今天常说的乌鸡汤,当选毛、肉、骨全呈黑色的鸡为上品。“黄耆羊肉”是用中药黄芪与羊肉共煮,专利于老弱病疲者提气补羸,升阳升胃。“醋芹”是将芹菜腌激成酸菜,调以五味而成.“杂糕”也是孙思邈建议的制作法,即将猪肚、猪肠内填淀粉、肉末,配制花椒、茴香、肉桂等调味药品;后来店主把孙思邈所赠药葫芦悬挂在店门口,杂糕也有了俗名,叫“葫芦头”。“百岁羹”是荠菜汤,据说有益寿功效,所以人们都爱饮。“鸭脚羹”是葵菜汤,因为唐代人们把葵叶叫做“鸭脚”,故称“鸭脚羹”。“酉羹”就是鸡汤,从鸡在十二生辰中的排位而来。“杏酪”是杏仁霜,可算是一种大众饮料。“黄儿”是以黄米粉团枣的蒸面馍;“黑儿”是用荞麦面团枣蒸出来的面馍;“黄粱饭”是糜子舂米制成的米饭;“青精饭”是用杜鹃花科的灌木南烛枝叶,捣碎出汁后,用来浸泡大米,蒸熟后又晒干,米便成了青色。道士们说这种饭是滋补养气的,以至于人人抢食,使青精饭成为当时的常备食品。“槐叶冷陶”是一种消暑食品,这是一种面食。
今天的河南省是唐朝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除申州和光州没有产粟的记载外,河南各州府都盛产粟,种植面积连成一片,是唐代粟种植的最佳地区。河南地区的麦类生产呈大面积分布的特点,大部分都是小麦的重要产地。由于受气候、水源等条件的限制,河南地区的水稻种植呈星星点点的分布状态,仅在部分州县种植面积较大,出现了一部分精致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