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啊
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并以一人之力最终奠定三国格局,堪称奇才,蜀国虽然不比魏国强大,但一直主动出击,也是得意与孔明的雄才伟略。司马懿是魏国三代托孤辅政重臣,善谋奇策,成功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并且平定辽东。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经世济国之才,谋略用兵三国中无人能比。然而二人究竟谁更厉害,笔者认为孔明更胜一筹,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诸葛亮用兵如神,多次北伐人数武器和粮草都不如司马懿,却占据上风,司马懿大多坚守不战,力图自保。诸葛亮正式与司马懿对决时已是第三次北伐,前两次主要是曹真,诸葛亮后面几次北伐总的来说互有胜负。
每次是司马懿闭门不战,为何?司马懿深知,论兵法韬略司马懿远不如孔明,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孔明自然多次诱使司马懿出战,并多次围歼其军队,上方谷一战,司马懿被火烧三军,几乎被全歼,若不是天降大雨,司马懿必备烧死。孔明也不费力就得到司马懿三十万旦粮食。如此用兵堪称绝古旷今。司马懿最终对诸葛亮的胜利并不是通过战术,而是在时间上耗死了孔明。
其次政治上司马懿远不如孔明。司马懿深陷曹魏政治漩涡,不能自拔屡次被降职、升职、下狱,司马懿之所以没有被杀,就是为了权衡北方世家大族与皇族之间的势力,在诸葛亮出现之前,司马懿根本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反而是诸葛亮救了司马懿,没有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或许早就被杀,后来孔明无奈唱空城计时,司马懿早已看出破绽,但司马懿不敢杀孔明,因为孔明一但死亡,司马懿必然成为无用之人,不是被贬为平民,就是被曹氏所杀。
孔明政治上可谓无敌。受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也立李严为托孤重臣,正是为了权衡益州本土势力和荆州势力。但事后,刘禅对孔明唯命是从,更以相父视之,在北伐中,李严也曾从中作梗,被诸葛亮弹劾,贬为庶民。诸葛亮在蜀国可谓一手遮天,远非司马懿所能比!
诸葛亮一路辅佐刘备,战当阳、走夏口、取荆州、功益州,最终建立蜀汉政权,可谓谋略过人战功卓著威震天下,司马懿不可同日而语。孔明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辅佐刘备火烧博望坡、新野,有在赤壁之战中辅佐周瑜火烧曹操,可以说威名远扬,此时司马懿还是和陪同曹操子孙学习的书生,既没有征战记录,也没战功。司马懿之所以能出名也是因为诸葛亮,因为只有司马懿能和孔明过几招,司马懿也是借着孔明的威望。所以司马懿没有孔明厉害。
显而易见,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早年经历,司马懿都略逊一筹,总体来讲孔明更厉害一些。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是三国迷一直拿来比较的事情。要了解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我们就要清楚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人。在三国里,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比较重要的角色,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历史上一直有这种比较。事情要从公元231年的二月说起,诸葛亮(时年51岁)率军第四次北伐,并再次选定以祁山为攻击方向。这次蜀军远征,大约呈现出了三个亮点:一是,诸葛亮采用了“木牛”(经改良过的带有前辕的小车)来运送军粮,提高了以人肩担粮的运载量;二是,诸葛亮将他所改进的“损益连驽”(一种利用机械原理,可一发十矢,并能连续发射的先进射箭武器。)机,配置进了蜀军之中;三是,诸葛亮事先派人,招抚了鲜卑族部落首领轲比能,使其率兵从故北地和石城出击,以响应北伐。所以这次的声势上,超过了诸葛亮的前两次北伐。
在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比较中,因魏国大司马曹真(对抗蜀军的主帅)病重卧床,而蜀军已逼进天水,将祁山的魏国守将贾嗣、魏平等,围了个水泄不通。魏明帝曹叡便请出时任大将军的司马懿(时屯驻在河南南阳),接替曹真担任抗击诸葛亮的主帅,统领在西部的各路军马抵御蜀军。曹叡并当面对司马懿说道:“一旦西部出现战事,非您不能够抵挡啊!”从这时候起,才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面对面较量的真正开始。
司马懿出生于河南温县,比诸葛亮大两岁。这两人在军事才上,称得上是棋逢敌手。但在性格及作风等方面,可算是大相迥异的。司马懿天性狡诈,深藏不露,并且多谋善变。据史传,他天生颈长,两眼宽阔,能在行走时不需要转动身子,就可以灵活地把头转回一百八十度而窥视于后面,故被时人称之为“狼顾之相”。司马懿出身于中原士族世家,其先祖累历朝官,乃父曾担任京兆尹(洛阳市长),故他自幼也饱读诗书,博学多闻。
在司马懿23岁时,出任了地方的上计椽(相当于向朝廷编制年度报告的统计科科长),在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中占上风。这年,因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而威震中原,踌躇满志,所以便四处招揽人才。他听谋臣崔琰介绍,说司马懿年青有为,便派人前去征召。大概是司马懿自以为出身高贵,看不起曹操是阉宦之后的原因。曹操的生父曹嵩本姓夏侯,是给东汉桓帝的太监曹腾做了养子以后,才改为姓曹的。所以,司马懿才托病婉拒(言称患了风痹症)了曹操的邀请。曹操的使官当然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便在半夜里悄悄来到司马懿的住房外面偷窥,却见他僵卧于床,竟然一动未动,只好作罢。
过了几年后,曹操已升任了一言九鼎的丞相之职,不由惦记起司马懿来。于是再度征召他,要聘为文学椽(丞相府的文学秘书)一职。而这次,曹操心里想到的,是要为“太子”曹丕网络一帮可用于将来的良才。以曹操的雄略与精明,司马懿(比曹操小25岁)在当时只能做他的小学生的。他为了让司马懿爽快地来赴任,便叮嘱其使臣,若此人再想耍赖,就直接抓起来送到监狱里查办!
此招一出,司马懿只得乖乖地应召就任。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的比较恰好应了一句俗话:“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也因不应曹操之征,跑到山中躲避,竟被曹操叫人放火烧山,一会儿就被“烧”出来,投到了朝府里,做了曹操的大秘书。司马懿勤勉务实,做事靠谱,就是喜怒不形于色,言语极少,让人很难猜透他的真实意图。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说他是“情深阻而莫测,饰忠于诈”的人,这是非常到位的评论。
在今天看三国史,以司马懿当年先是不露声色地稳住孟达,进而出其不意地击破上庸城、擒杀孟达的手段,我们可以领略于他的谋略之深,行事之果断。从司马懿后来在曹芳即魏帝后,遭大将军曹爽(曹真之子)排挤时,竟然装病退养,达十年之久。司马懿扮瘫扮痴,说话颠三倒四,骗得曹爽集团心花怒放,毫无戒备了,他却率领两个儿子及一帮死党,伺机伪造了皇太后诏书,突然发动“军事政变”(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事变),一举捕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并株连其家族诸人。在这场争夺曹氏政权的血洗行动中,前后共有三千多人遇害,魏帝曹芳被废,司马氏取代曹魏的政局由此定格。我们可以得见,司马懿的用心之狡诈,手段之残忍。
让我们再说回到公元231年的三月份,因大司马曹真病逝于魏都洛阳。从此,曹氏家族在魏国的老将重臣,俱已凋零殆尽,魏国的军事指挥权开始落入到了司马懿的手中。司马懿领军进入前线之后,立刻调兵遣将,作出了一番战略部署。他命令费曜、戴陵二将,以精兵四千人驻守上邽(甘肃天水);其他部队作为主力,向西救援祁山。
作为曹操五虎将之一的张郃,作为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的观战者,此时提出建议,希望分出一部分军队,分别驻防于雍县(陕西凤翔县)与郿县(陕西眉县)两地,以便于相互救应。司马懿回答他:“如果前方各军都能够独当一面,你的主意是没错的;但如他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就会造成军力分散,而被诸葛亮得以各个击破。当年项羽的楚军一分为三,为叛将英布所破,原因即在于此。”于是,魏军尽数西进。
诸葛亮侦悉到司马懿指挥全军,蜂拥西来的动向后,也做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如下:一是令王平将军所部屯驻于南围(围打祁山魏军的南方营垒),担任继续攻打祁山的战斗任务;二是亲自带领魏延、高翔、吴班等部直扑上邽。上邽是魏国后方重镇,所以魏军必会死保不失,那么就可以调动魏军主力回头救援,以利于蜀军攻击祁山。这一计策,是诸葛亮将兵法上说的“围魏救赵”的活用。
郭淮、费曜等魏将,在迎击诸葛亮大军的战斗中遭受重挫,只得溃退于上邽孤城之内,龟缩着不敢出战。这时正值麦熟,诸葛亮便命蜀军,把上邽城外的麦子尽收干净,以补充军粮。司马懿得知上邽之城势危后,尽驱魏军赶来救援。于是,蜀、魏的两军主力,相遇在了上邽之东。老奸巨滑的司马懿,见诸葛亮所率之军兵锋甚强,锐不可当,便采取了“敛军依险”之策。他命令部队缩小防御圈,依险扎营,拒不出战。
诸葛亮无机可乘之下,只得率军先退于卤城(甘肃的甘谷县东),再寻机破敌,在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略述一筹。然而,司马懿虽然率军紧紧尾随,却只是立营坚守,不出击迎战蜀军。这两位三国中一流的军事家,又在卤城相持了起来,但两人又是各怀心思的。
诸葛亮远道而来,所带粮草有限,故而磨刀霍霍,只求速战速决。因视司马懿拒守不出,诸葛亮便令士兵每天到魏营前叫阵挑战,激其出兵相应。由于是在本土作战,司马懿占有地利之优,把持着“对急应缓”的本钱,所以忍受于蜀军天天叫骂的耻辱,就是不出来应战,让诸葛亮难以奈何!
司马懿此举,是出自对敌我双方实情分析、权衡后,从两方面来正确对待的。一是,他有感于蜀军确实善战,诸葛亮也指挥得当,自己取胜的把握不大,弄不好肯定丢兵失将,所以只能以示弱不出对待;二是,他清楚蜀军数量不多,在大批魏军的防御之下,是翻不起大浪的,一旦其势减粮缺,必退无疑,魏军也就稳可以“得胜”回师了!这也算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别样计谋。
司马懿的想法不错,但他的下属却很不满足于此,认为这样做有损于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的声誉,也使魏军丧失了士气,不如给诸葛亮一点颜色看看的好,暗中做出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比较。老将军张郃(时已70岁开外)就此提出道:“今祁山守将知我援兵来到,人心自安,不足为虑了;现在我军应该分道出击,以主力从正面进击蜀军,另遣一部绕于敌后而攻击,必会大破于诸葛亮。若如我们于今这样,只敢于尾随,而不敢于进前,这是有损国威与民望的做法!”
但司马懿心有余悸,对张郃之言不已为意,依然继续对蜀军采取尾随之策。每到一地,他就下令依山结营,挖掘战壕,据险坚守,始终不跟蜀军主力接战。魏将贾栩、魏平也对主帅司马懿的怯懦之态,极度不满了起来,要立下军令状,以死请战。但他们几次的请战,均被司马懿挡回,于是,众将领向他愤慨而言:“你害怕蜀汉像害怕老虎一样,怎会不教天下之人耻笑?”
在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的众情难违之下,司马懿也变得相当的焦虑,那马脸红一阵白一阵的,极为难堪。到了五月中,司马懿不得不下令出战了,并做出了攻击蜀军的军事部署:他决定亲率主力,从正面进攻诸葛亮大营(实为牵制,意图仍在解祁山之围);让张郃一军攻向祁山之南,以击溃蜀将王平进围祁山的部队。
罗贯中的三国把诸葛亮神话了,读三国时,总觉得诸葛亮不是人,简直是神,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会发明连弩、木牛流马等,还未卜先知,简直是个预言帝。那么诸葛亮真的比司马懿厉害吗?
司马懿是个政治家,志向远大,城府深,善于权术,有深谋远略。司马懿有三大法宝“藏、装、忍”。司马懿很会藏,把自己的才智和野心藏起来,曹操那么多疑的人,他把自己的才智恰到好处的展现出来,还消除了曹操“狼顾之相”的疑虑,不锋芒外露,免得让曹操忌讳,但又不能显得太平庸,不然曹操养他有何用。司马懿很会装,特别是装病,曹操还没成气候时,他觉得汉朝不行了,但又不想屈尊在曹操下面,于是他装病拒绝曹操,这样也不会激怒曹操。还有装病骗曹爽那次,让曹爽放下戒心,后来把曹爽灭了。因为司马懿能装,他多次保全了自己,韬光养晦,然后等待机会东山再起。司马懿特能忍,诸葛亮甚至用“巾帼妇人之饰”来激怒他,在那个“士可杀不可辱”的年代,这是莫大侮辱,他都忍住不出战,硬是把诸葛亮耗得过世。司马懿一直忍者,辅佐了老曹家帝相四代,老曹家都把他当做老忠臣了,等到年幼的皇子上位了,他就开始让皇帝成为虚有,他的忍让司马家变成帝王之家。
打战用兵上,“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司马懿并不会输给诸葛亮,诸葛亮也曾对马谡说“ 所患者惟司马懿一人而已” ,可见诸葛亮甚至有点惧怕司马懿。空城计其实相当于赌一局,诸葛亮也是兵出险招,利用惯性思维,不按常理出牌,结果他赌赢了。司马懿一掌握兵权或出征时,诸葛亮都很小心谨慎,这也说明司马懿是诸葛亮举足轻重的敌人。 最后一次对战五丈原,懿曰:“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我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也就是说诸葛亮驻扎五丈原选择了持久战,这对于远道而来的蜀军是很不利,粮草供给也是大问题,所以司马懿已经成竹在胸。诸葛亮六出祈山七次北伐,最终以“命丧五丈原”失败告终,这里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打折扣。
司马懿可以说比诸葛亮更会“择明主”,虽然曹操没有刘备那么礼贤下士,但是曹魏实力是最强的。知道大汉气数已尽,他懂得顺势而为,而诸葛亮想逆势挽救大汉是非常困难的。司马懿在这么动荡的环境下,能够保全好自己,他的生存环境比诸葛亮的复杂多了,特别是在曹操帐下能安好地存活着。最终,他还窃取了老曹家的胜利果实,开创了司马家的西晋,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很多的历史剧表明,还是诸葛亮更胜一筹。说起来,司马懿也是个军事奇才,他的智慧并不输给诸葛亮。然而,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自信。有很多的战事计划,其实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可是,他总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以至于最后败在诸葛亮的手里。
著名的战事《空城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诸葛亮犯了一个弱智的错误,他将人马全都派了出去。这时候,司马懿带领大军直达刘备的城池之下。当时,城内全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无法应战。如果此时,司马懿带领大军杀进去,刘备和诸葛亮将从历史的舞台上彻底退出。
而此时,诸葛亮命令部下,把古筝放在城楼上,并悠闲的弹奏着。一曲结束后,诸葛亮告诉司马懿,此刻我城中已无可用之人,你大可放心的攻入城内,而我会在乐声中让他们得到安慰(由于这个细节有很多的版本,所以我借用了戏曲的版本,如果与历史有不符合的地方,大家不必介意,因为任何一个版本都是为了说明诸葛亮聪明)。
这样一来,轮到司马懿困惑了。他明明知道,城中的军队早已派遣出去,又害怕诸葛亮在城中有其它的埋伏。倘若攻进去,会不会中计。他自认为诸葛亮一向诡计多端,这会说这样的话,莫非又要搞什么大事情。
于是,他在城外苦思冥想,他想知道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底牌。之后,他再次派人查探。当事情明了,确定城中无人,准备攻城时,诸葛亮的大军及时赶到。就这样,司马懿错过了攻城的最佳时机。更错过了自己成为三国时期第一军师的机会。
司马懿还有一个弱点,一朝被蛇咬,终身怕草绳。经历过一次战事失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他绝不会轻举妄动。于是,这样优柔寡断,让他错过了很多战胜诸葛亮的好时机。所以说,从众多方面来看,都是诸葛亮更加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