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文学作家,中国和外国的有哪些明显区别?
从文学体裁上探讨中外文学的区别:
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无论是中国先秦现实主义代表的《诗经》,还是浪漫主义代表的《离骚》,无一不是抒情大于叙事,这也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长于抒情的传统。
1.相比于其他文学体裁,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抒情的文学体裁无疑是诗歌,所以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诗歌的发展优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发展,从诗经的四言诗开始,到五言诗,七言绝句的发展,代表了我国诗歌日渐成熟的过程,而自魏晋开始,文学逐渐走向自觉,文体开始分流,除诗歌外,赋体,散文,志怪小说等叙事型文学开始有所发展。
2.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诗歌与其他文体所承担的功能不同,诗歌主要用来言志抒情。直到明清才被小说戏曲所超越,而新文化运动由于"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诗歌被认为是贵族阶级文学才正式消失。
而在外国文学则不然:在外国文学中,始终是叙事长于抒情,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出现了类似于诗歌的文学体裁,但又不同于抒情为主的诗歌,它属于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在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中,都是以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经历为主的史诗。纵观外国文学的发展史,无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史诗,还是十六到二十世纪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中,始终是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多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
中外文学的本质性区别在于思想文化上的差异,由于各自思想文化上的不同造成了外国文学中尚智,平等,民主等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中国文学中温柔敦厚的集体主义文化的发展。在新文化运动后,中外文学开始交汇。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中国文学开始学习借鉴西方文学,出现了带有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特点的张资平,郁达夫,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等文学家。中外文学思想文化上的不同造成了中外文学上的不同,它们属于文学上不同的反映,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学都是那个民族人民思想文化上的反映,我们应该正视它们的区别,取长补短,不必崇洋媚外,也不必贵古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