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应如何对待传统节日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尽管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不断呼吁民众要重视传统节日,还要求政府将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但民众的反应显然并不热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
从保护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角度考虑,我完全赞成多数民俗学家和相关学者的意见。传统节庆是我们历史与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能够长期流传,并且扩大到全国大多数地方,为大多数人所沿用,说明它适应了社会需要,丰富了当时民众的文化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愿望和追求。所以对与传统节庆有关的活动、史料、实物、人物等,都应该尽可能完整地加以保护和保存,有关的专家学者也应该进行记录和研究。
但是要让民众乐于过传统节日,除了大力倡导和推广外,还得研究一下这些节日形成和演变的具体情况,看一看今天和今后继续存在的理由,包括为什么年轻人兴趣不大的原因。
应该承认,时过境迁,传统节庆赖以延续的条件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中秋节,以往最吸引人的是两大因素,一是赏月,一是合家团聚或思念故乡。就月色而言,过去在还没有电灯照明的条件下,明亮的月光就显得格外动人。而今晚上要在户外举办活动已是轻而易举,根本不必依赖月色。
此外,通讯和交通发达后,亲友之间随时能保持联系,文字、声音、图像都在同步传播,再多的乡愁也能排遣,难道还会在月光下“低头思故乡”吗?合家团聚也不困难,或者刚团聚过,或者不久另有团聚机会,就不一定盼望中秋节了。而古人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们往往对亲友在哪里都不知道,那就只能在月光下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了。又如在海峡两岸完全隔绝时,连亲友是否还在人间都无法证实,团聚更是梦想,中秋的乡愁和亲情才会真实感人。
要使中秋富有魅力,就得找出新的理由,而不是一味强调传统。以往如何过中秋,可以用作历史课或文化课的内容,可以作为知识介绍,却无法让民众自愿仿效,更不能强制年轻人接受。现在的中秋活动,除了桌上增加了月饼,偶尔还借了月光外,与平时的活动并没有什么区别,如何吸引得了人?如果没有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任何节庆都会毫无意义。中秋节如此,其他如春节(过年)、清明、端午等也是如此。
所以,对传统节庆的保守和创新可以并行不悖,也应该如此。一方面,专家学者应该将它们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即使它们已经没有实际意义。除了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外,也可以在节日或平时向公众表演。另一方面,必须根据现有条件,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创新,将大多数人吸引过来。例如,将中秋与环保、节能、登月等活动结合起来。如果中秋之夜天气晴朗,不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城市的多数电灯关掉,让大家感受一下真正的月色,这样的赏月会更吸引人。
传统节日也不是自古至今一成不变的。历史上有的节日,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留下来。有的节日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却始终没有中断,有的节日最终被淘汰也不可避免。正因为如此,在保留保存部分传统节日时,还应创建新的节日,以适应社会和民众的需要。如在电视机普及以后,央视的春节晚会应运而生,现在已经成了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长此以往,完全可能形成新的传统。这类创新既可以依托于传统的节日,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节日来。
对外来的节日也不必一概排斥,同样可以推陈出新,或者使之本土化。韩国的“江陵祭”源于中国的端午节,却加上了很多本地内容,已不同于中国端午节,也使“江陵祭”成为韩国节庆的一部分。实际上我国现有的法定节日中也有外来的,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经过几十年时间早已中国化了。
从保护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角度考虑,我完全赞成多数民俗学家和相关学者的意见。传统节庆是我们历史与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能够长期流传,并且扩大到全国大多数地方,为大多数人所沿用,说明它适应了社会需要,丰富了当时民众的文化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愿望和追求。所以对与传统节庆有关的活动、史料、实物、人物等,都应该尽可能完整地加以保护和保存,有关的专家学者也应该进行记录和研究。
但是要让民众乐于过传统节日,除了大力倡导和推广外,还得研究一下这些节日形成和演变的具体情况,看一看今天和今后继续存在的理由,包括为什么年轻人兴趣不大的原因。
应该承认,时过境迁,传统节庆赖以延续的条件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中秋节,以往最吸引人的是两大因素,一是赏月,一是合家团聚或思念故乡。就月色而言,过去在还没有电灯照明的条件下,明亮的月光就显得格外动人。而今晚上要在户外举办活动已是轻而易举,根本不必依赖月色。
此外,通讯和交通发达后,亲友之间随时能保持联系,文字、声音、图像都在同步传播,再多的乡愁也能排遣,难道还会在月光下“低头思故乡”吗?合家团聚也不困难,或者刚团聚过,或者不久另有团聚机会,就不一定盼望中秋节了。而古人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们往往对亲友在哪里都不知道,那就只能在月光下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了。又如在海峡两岸完全隔绝时,连亲友是否还在人间都无法证实,团聚更是梦想,中秋的乡愁和亲情才会真实感人。
要使中秋富有魅力,就得找出新的理由,而不是一味强调传统。以往如何过中秋,可以用作历史课或文化课的内容,可以作为知识介绍,却无法让民众自愿仿效,更不能强制年轻人接受。现在的中秋活动,除了桌上增加了月饼,偶尔还借了月光外,与平时的活动并没有什么区别,如何吸引得了人?如果没有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任何节庆都会毫无意义。中秋节如此,其他如春节(过年)、清明、端午等也是如此。
所以,对传统节庆的保守和创新可以并行不悖,也应该如此。一方面,专家学者应该将它们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即使它们已经没有实际意义。除了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外,也可以在节日或平时向公众表演。另一方面,必须根据现有条件,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创新,将大多数人吸引过来。例如,将中秋与环保、节能、登月等活动结合起来。如果中秋之夜天气晴朗,不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城市的多数电灯关掉,让大家感受一下真正的月色,这样的赏月会更吸引人。
传统节日也不是自古至今一成不变的。历史上有的节日,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留下来。有的节日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却始终没有中断,有的节日最终被淘汰也不可避免。正因为如此,在保留保存部分传统节日时,还应创建新的节日,以适应社会和民众的需要。如在电视机普及以后,央视的春节晚会应运而生,现在已经成了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长此以往,完全可能形成新的传统。这类创新既可以依托于传统的节日,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节日来。
对外来的节日也不必一概排斥,同样可以推陈出新,或者使之本土化。韩国的“江陵祭”源于中国的端午节,却加上了很多本地内容,已不同于中国端午节,也使“江陵祭”成为韩国节庆的一部分。实际上我国现有的法定节日中也有外来的,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经过几十年时间早已中国化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