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1与国产98式和99式坦克是一个级别的吗?它们的战斗性能各有什么优劣? 10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M1A1与国产98式和99式同属战后第三代主战坦克
99式主战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国外媒体的报道对该坦克的战斗全重有51吨和52吨两种说法。国内公开资料的说法则比较笼统,都是说约50吨左右。车体和炮塔均用轧制钢板和铸造件焊接而成。车内分为前部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后部动力舱三部分。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位置,可从车体顶装甲板上的舱口盖进出,车内就可开关舱盖。驾驶员开窗驾驶时,首先必须将火炮向上升起一定角度加以固定,关窗驾驶时,昼间借助潜望镜、夜间借助夜视器材观察。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1个海鸥型防浪板,并装有前灯。驾驶员两侧的车首空间估计是存放弹药的弹架油箱。工具箱、一组燃油箱和滑油箱布置在车体两侧履带上方的翼子板上面,车体后部还可以安装两个附加油箱。炮塔呈方形箱式结构,位于车体中部上方,炮塔内有车长和炮长两名乘员。车长在炮塔右侧,炮长在左侧,他们各有1个炮塔舱门。战斗舱中装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战斗舱的布置围绕自动装弹机来进行安排。
武器系统
主要武器及弹药99式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fq长身管125毫米坦克炮,配套有旋转弹仓式自动装弹机。这个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资料都没有异议,但是对坦克主炮身管的长度,则说法不一,有的资料说是50倍口径,有的说是48倍口径。配套的自动装弹机是仿制俄罗斯的国产型号,自动装弹机的弹舱内存放待发弹药约22发,炮长可以根据车长的指示,在其控制面板上通过按键选择弹种,由自动装弹机自动进行装填,战斗射速能达到7~8发/分。一旦装弹机出现故障,车长或炮长人工操作排除故障,或者选择进行人工装填。由于车体和炮塔内部空间的增加,主炮弹药基数至少增加到了40发以上。此外,自动装弹机极大地减轻了乘员的体力消耗,炮塔内部空间也变得相对宽裕,为加装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腾出了宝贵的空间。
据国内外公开资料称,国产长身管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具有与西方同类产品相同的膛压高、初速高、威力大的特点,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多用途榴弹。但对于坦克炮的威力,各界是众说纷纭。按照日本((PANZER))杂志的说法,该炮在发射穿甲弹时,能在2000米处穿透46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这个说法明显与国内报道存在很大差异。99式主战坦克的设计和测试人员在接受媒体公开访问的时候,宣称99式坦克主炮的威力能够跟上当前的世界水平。而且根据国外多个防务展览上北方公司所透露的信息看,((PANZER))杂志的这一数值似乎是有意贬低,因为北方公司在10年前就已经在多个防务展览上展出威力达到550毫米的125毫米穿甲弹。就在前几年,北方公司在阿布扎比展出的新型穿甲弹,就能在2000米距离处洞穿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板。国内的刊物也报道过相同威力的穿甲弹。所以日本人所做的评估可以说是与事实脱节。另外,在数年前的国防科技展览上,曾经展出过国产100毫米反坦克炮上使用的特种穿甲弹,可见我国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研制和制造技术。目前,特种穿甲弹在穿甲威力上要比普通的钨合金穿甲弹强约15%。所以笔者相信,99式主战坦克主炮的威力至少也能到700毫米的水平。虽然跟“豹”2A6和M1A2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但也已经属于世界先进水平。
国外媒体还报道,我国已经跟俄罗斯达成协议,引进由图拉设计局研制的、9M1 19M炮射反坦克导弹上采用的激光驾束制导技术,该弹能摧毁5000米距离内的重型装甲目标或直升机目标。外国媒体称,引进9M119M炮射导弹极大加强了99式主战坦克的远距离攻击能力。
99式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为一挺炮长操纵的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车长操纵的12.7毫米85式高射机枪。
火控系统现代战争对战车火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缩短火力反应时间、提高首发命中率和远距离打击能力,是世界战车火控系统发展的趋势。99式主战坦克采用的是国产瞄导合一型的“猎一歼”式火控系统,正是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研制的。根据外国媒体的报道,该系统是国内自行研制的,与MBT一2000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一样,也是85一IIM的IFCS一212型火控系统的改进型。该系统保留了212型火控系统白昼环境下反应迅速、射击精度高的特点,能有效对付多个目标,具备激光制导、人工指示目标自动跟踪、信息智能化管理等功能,可以在行进问对远距离运动目标进行准确打击。炮长观测、瞄准系统为白光、夜视、测距、制导四合一,配备红外热成像系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远距离观察与作战,具备行进间发射制式炮弹和9M119型导弹的功能,有效工作距离5000米以上,并具备打击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炮手确定目标后按下自动跟踪按钮,系统可自动完成目标跟踪至火炮发射的全过程,提高了系统反应速度和命中精度。99式主战坦克的驾驶员跟96式主战坦克的驾驶员一样,配有多具昼间使用的潜望镜。同样,在夜间驾驶时,99式主战坦克的驾驶员也使用微光夜视仪进行观测,进行夜间驾驶。
推进系统
发动机按照外国资料的说法,99式主战坦克没有沿用国产坦克一直以来的发动机主力型号——12L150系列4冲程水冷柴油发动机,而是采用国内仿制的cvl2型4冲程12缸水冷柴油发动机,虽然发动机功率比以往的有所提高,但是由于99式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较高,所以单位功率和公路行驶速度并不高于以往的国产坦克,据外国专家推测,99式的最大公路时速只能达到62公里/时。不过由于发动机的油耗降低,99式的最大行程估计要高于以往的主战坦克。
根据外国专家推测,当初我国选择cvl2作为仿制对象与其对自身所采用的材料,在材料研制、材料本身的水平、加工工艺和水平要求较低有关。另外,该型号发动机具有比其他欧美发动机更强的型号变形能力,也是我国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国外的资料还报道,通过国内研制单位自身的不断努力,再加上引进技术和技术合作,困扰99式主战坦克单位功率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该系列发动机的1103千瓦型号已经完成测试并正式装备。这样,99式主战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有可能提高到65公里/时(有的资料称达到70公里/时)。困扰国产主战坦克的心脏病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至少发动机已经不是制约国产主战坦克机动性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使99式主战坦克的机动性达到西方三代主战坦克的普遍水平成为可能。
传动装置
按国内媒体的报道,99式坦克采用的传动系统为液力机械式传动系统,具体型号就不得而知。而外国的资料则认为该传动系统是SEMS500的国内仿制型。SEMS500型传动系统长1.03米、宽1.562米、高0.67米,不含制动器重1900公斤,最大特点是结构紧凑、重量轻,比“豹”2坦克使用的HSWL354型传动装置(长1.04米、宽1.72米、高0.78米、重2100公斤)更紧凑、更轻。该传动装置由变矩器、行星变速机构、液压转向装置、液力制动器、风扇驱动装置和油水热交换器等部件组成。行星变速机构有2个行星排,可提供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液压转向装置可为车辆提供无级变化的转向半径和原位转向能力,转向半径不受发动机转速及液力变矩器工况影响。
行动装置99式主战坦克的行动装置依然采用90一IIM(MBT2000)系列的设计,每侧有6个负重轮,主动轮在车体后部,诱导轮在车体前部,每侧有3个托带轮,但是负重轮之间的间距较大。悬挂系统为扭杆式悬挂装置。在第一、二和六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新研制的新型减振器。履带采用以往国产坦克较少采用的双销式销耳挂胶履带。板体上装有可以更换的橡胶衬垫,减少履带对路面的损害。
防护系统
99式主战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采用了钢装甲板和复合装甲,配方、材料和结构估计与MBT2000系列主战坦克的相同,炮塔的外形经过修改,增加了正面装甲的厚度,防护能力估计要高于MBT2000的550毫米水平。另外,由于采用外形低矮的炮塔,99式主战坦克的中弹面积较小,生存能力明显增强。
炮塔正面两侧均装有烟幕弹发射器,型号估计与96式主战坦克的相同。炮塔中后部分周围还焊有具有储物篮作用的格栏栅,可起到间隔装甲的作用,间接增加了炮塔的防护能力。车体两侧装有夹布橡胶裙板,车内安装有“哈隆”自动双路灭火系统,能在60秒内把火扑灭。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强坦克的防护能力,99式主战坦克加装了大量附加装甲和反应装甲,致使炮塔的外形看起来与“豹”2A5非常相似。
另外,外刊还报道,为了继续增强防护能力,我国设计人员为99式坦克配备了主动防御系统,即安装在炮长座舱后部那个“大盒子”。该系统属于硬杀伤系统,由探测系统和激光发射器组成,通过向目标照射激光使对方致盲。不过该系统目前有可能纯粹只是外刊的一个设想和猜测,是否真的如说的那么厉害,就不得而知了。
其他车载系统
按照外国资料的说法,99式相对于90一ⅡM(MBT2000)系列最大的变化就是车载电子系统。这些车载电子包括:车载信息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定位系统,核生化探测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其中,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能够通过1555数据总线向车载信息系统传输本系统的数据信息。再通过车载系统向车长和驾驶员显示坦克的自身方位和其他信息。
与同类坦克的比较
在火力性能方面,就主炮的威力来讲,欧美主战坦克比较占优势。譬如,德国“豹”2A6和美国的M1A2,发射DM63和M829A3穿甲弹时,基本达到2000米洞穿800毫米均质钢板的水平。T一90和99式就稍微逊色一些,发射各自配备的BM42M和某新型穿甲弹,都只能击穿2000米处600毫米的均质钢板。不过,与T一90不同,99式配备的穿甲弹属于稳定生产的型号,产量和质量比起俄罗斯要高。当年印度就曾经遇到过几次实弹演习之后,BM42M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原因就是俄罗斯无法大量和稳定地提供该型号弹药。就主炮威力来讲,99式不如“豹”2和Ml,与T一90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几种主战坦克装备的都是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并且都配备有热成像夜视仪,具备强大的昼夜作战能力。“豹”2和M1可以说是在伯仲之间,两者的火控系统同出一脉但又有所区别,再加上欧美精良的炮控系统,单就性能来说要比99式和T一90优秀。而99式由于良好的昼间射击精度和全电炮控,在火控系统的性能方面也要比T一90略微优良。就整个火力性能来说,99式只是略微好于T一90,勉强排在第三位。
防护方面,如果不安装附加装甲,单纯就“裸体”的防御能力来讲,M1A2无人能及。“豹”2、99式和T一90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加装附加装甲之后,后三者的防护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基本都达到炮塔正面相当于700毫米均质装甲的水平。笔者的观点是,这些坦克的防护能力基本上是属于同一级别。
机动性能方面,M1、“豹”2和99式采用欧美动力系统,凭借良好的悬挂系统、较大的发动机功率和单位功率,加速能力、操纵性和战术机动能要比T一90好。但是细分下来,99式的发动机和悬挂系统则又不如装备原装欧美产品的M1和“豹”2,只能排在第三位。
总结
经过多年的努力,作为新研制的一种国产主战坦克,99式主战坦克在性能方面是无须质疑的,已经逐步缩小与西方三代主战坦克之间的差距。无论火力、机动都可以说是地区内一流水平。与90式和T一90型主战坦克相比,技术水平和性能与它们相当或部分超越。但99式主战坦克在可靠性方面与世界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国产新型主战坦克需要克服的问题之一。另外,车载电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融合能力较低,车与车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力也与国外存在差距,这些都是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我国的科研人员把99式主战坦克早日完善,打造我们的国产“豹”2。
99式主战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国外媒体的报道对该坦克的战斗全重有51吨和52吨两种说法。国内公开资料的说法则比较笼统,都是说约50吨左右。车体和炮塔均用轧制钢板和铸造件焊接而成。车内分为前部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后部动力舱三部分。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位置,可从车体顶装甲板上的舱口盖进出,车内就可开关舱盖。驾驶员开窗驾驶时,首先必须将火炮向上升起一定角度加以固定,关窗驾驶时,昼间借助潜望镜、夜间借助夜视器材观察。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1个海鸥型防浪板,并装有前灯。驾驶员两侧的车首空间估计是存放弹药的弹架油箱。工具箱、一组燃油箱和滑油箱布置在车体两侧履带上方的翼子板上面,车体后部还可以安装两个附加油箱。炮塔呈方形箱式结构,位于车体中部上方,炮塔内有车长和炮长两名乘员。车长在炮塔右侧,炮长在左侧,他们各有1个炮塔舱门。战斗舱中装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战斗舱的布置围绕自动装弹机来进行安排。
武器系统
主要武器及弹药99式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fq长身管125毫米坦克炮,配套有旋转弹仓式自动装弹机。这个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资料都没有异议,但是对坦克主炮身管的长度,则说法不一,有的资料说是50倍口径,有的说是48倍口径。配套的自动装弹机是仿制俄罗斯的国产型号,自动装弹机的弹舱内存放待发弹药约22发,炮长可以根据车长的指示,在其控制面板上通过按键选择弹种,由自动装弹机自动进行装填,战斗射速能达到7~8发/分。一旦装弹机出现故障,车长或炮长人工操作排除故障,或者选择进行人工装填。由于车体和炮塔内部空间的增加,主炮弹药基数至少增加到了40发以上。此外,自动装弹机极大地减轻了乘员的体力消耗,炮塔内部空间也变得相对宽裕,为加装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腾出了宝贵的空间。
据国内外公开资料称,国产长身管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具有与西方同类产品相同的膛压高、初速高、威力大的特点,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多用途榴弹。但对于坦克炮的威力,各界是众说纷纭。按照日本((PANZER))杂志的说法,该炮在发射穿甲弹时,能在2000米处穿透46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这个说法明显与国内报道存在很大差异。99式主战坦克的设计和测试人员在接受媒体公开访问的时候,宣称99式坦克主炮的威力能够跟上当前的世界水平。而且根据国外多个防务展览上北方公司所透露的信息看,((PANZER))杂志的这一数值似乎是有意贬低,因为北方公司在10年前就已经在多个防务展览上展出威力达到550毫米的125毫米穿甲弹。就在前几年,北方公司在阿布扎比展出的新型穿甲弹,就能在2000米距离处洞穿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板。国内的刊物也报道过相同威力的穿甲弹。所以日本人所做的评估可以说是与事实脱节。另外,在数年前的国防科技展览上,曾经展出过国产100毫米反坦克炮上使用的特种穿甲弹,可见我国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研制和制造技术。目前,特种穿甲弹在穿甲威力上要比普通的钨合金穿甲弹强约15%。所以笔者相信,99式主战坦克主炮的威力至少也能到700毫米的水平。虽然跟“豹”2A6和M1A2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但也已经属于世界先进水平。
国外媒体还报道,我国已经跟俄罗斯达成协议,引进由图拉设计局研制的、9M1 19M炮射反坦克导弹上采用的激光驾束制导技术,该弹能摧毁5000米距离内的重型装甲目标或直升机目标。外国媒体称,引进9M119M炮射导弹极大加强了99式主战坦克的远距离攻击能力。
99式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为一挺炮长操纵的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车长操纵的12.7毫米85式高射机枪。
火控系统现代战争对战车火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缩短火力反应时间、提高首发命中率和远距离打击能力,是世界战车火控系统发展的趋势。99式主战坦克采用的是国产瞄导合一型的“猎一歼”式火控系统,正是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研制的。根据外国媒体的报道,该系统是国内自行研制的,与MBT一2000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一样,也是85一IIM的IFCS一212型火控系统的改进型。该系统保留了212型火控系统白昼环境下反应迅速、射击精度高的特点,能有效对付多个目标,具备激光制导、人工指示目标自动跟踪、信息智能化管理等功能,可以在行进问对远距离运动目标进行准确打击。炮长观测、瞄准系统为白光、夜视、测距、制导四合一,配备红外热成像系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远距离观察与作战,具备行进间发射制式炮弹和9M119型导弹的功能,有效工作距离5000米以上,并具备打击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炮手确定目标后按下自动跟踪按钮,系统可自动完成目标跟踪至火炮发射的全过程,提高了系统反应速度和命中精度。99式主战坦克的驾驶员跟96式主战坦克的驾驶员一样,配有多具昼间使用的潜望镜。同样,在夜间驾驶时,99式主战坦克的驾驶员也使用微光夜视仪进行观测,进行夜间驾驶。
推进系统
发动机按照外国资料的说法,99式主战坦克没有沿用国产坦克一直以来的发动机主力型号——12L150系列4冲程水冷柴油发动机,而是采用国内仿制的cvl2型4冲程12缸水冷柴油发动机,虽然发动机功率比以往的有所提高,但是由于99式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较高,所以单位功率和公路行驶速度并不高于以往的国产坦克,据外国专家推测,99式的最大公路时速只能达到62公里/时。不过由于发动机的油耗降低,99式的最大行程估计要高于以往的主战坦克。
根据外国专家推测,当初我国选择cvl2作为仿制对象与其对自身所采用的材料,在材料研制、材料本身的水平、加工工艺和水平要求较低有关。另外,该型号发动机具有比其他欧美发动机更强的型号变形能力,也是我国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国外的资料还报道,通过国内研制单位自身的不断努力,再加上引进技术和技术合作,困扰99式主战坦克单位功率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该系列发动机的1103千瓦型号已经完成测试并正式装备。这样,99式主战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有可能提高到65公里/时(有的资料称达到70公里/时)。困扰国产主战坦克的心脏病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至少发动机已经不是制约国产主战坦克机动性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使99式主战坦克的机动性达到西方三代主战坦克的普遍水平成为可能。
传动装置
按国内媒体的报道,99式坦克采用的传动系统为液力机械式传动系统,具体型号就不得而知。而外国的资料则认为该传动系统是SEMS500的国内仿制型。SEMS500型传动系统长1.03米、宽1.562米、高0.67米,不含制动器重1900公斤,最大特点是结构紧凑、重量轻,比“豹”2坦克使用的HSWL354型传动装置(长1.04米、宽1.72米、高0.78米、重2100公斤)更紧凑、更轻。该传动装置由变矩器、行星变速机构、液压转向装置、液力制动器、风扇驱动装置和油水热交换器等部件组成。行星变速机构有2个行星排,可提供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液压转向装置可为车辆提供无级变化的转向半径和原位转向能力,转向半径不受发动机转速及液力变矩器工况影响。
行动装置99式主战坦克的行动装置依然采用90一IIM(MBT2000)系列的设计,每侧有6个负重轮,主动轮在车体后部,诱导轮在车体前部,每侧有3个托带轮,但是负重轮之间的间距较大。悬挂系统为扭杆式悬挂装置。在第一、二和六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新研制的新型减振器。履带采用以往国产坦克较少采用的双销式销耳挂胶履带。板体上装有可以更换的橡胶衬垫,减少履带对路面的损害。
防护系统
99式主战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采用了钢装甲板和复合装甲,配方、材料和结构估计与MBT2000系列主战坦克的相同,炮塔的外形经过修改,增加了正面装甲的厚度,防护能力估计要高于MBT2000的550毫米水平。另外,由于采用外形低矮的炮塔,99式主战坦克的中弹面积较小,生存能力明显增强。
炮塔正面两侧均装有烟幕弹发射器,型号估计与96式主战坦克的相同。炮塔中后部分周围还焊有具有储物篮作用的格栏栅,可起到间隔装甲的作用,间接增加了炮塔的防护能力。车体两侧装有夹布橡胶裙板,车内安装有“哈隆”自动双路灭火系统,能在60秒内把火扑灭。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强坦克的防护能力,99式主战坦克加装了大量附加装甲和反应装甲,致使炮塔的外形看起来与“豹”2A5非常相似。
另外,外刊还报道,为了继续增强防护能力,我国设计人员为99式坦克配备了主动防御系统,即安装在炮长座舱后部那个“大盒子”。该系统属于硬杀伤系统,由探测系统和激光发射器组成,通过向目标照射激光使对方致盲。不过该系统目前有可能纯粹只是外刊的一个设想和猜测,是否真的如说的那么厉害,就不得而知了。
其他车载系统
按照外国资料的说法,99式相对于90一ⅡM(MBT2000)系列最大的变化就是车载电子系统。这些车载电子包括:车载信息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定位系统,核生化探测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其中,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能够通过1555数据总线向车载信息系统传输本系统的数据信息。再通过车载系统向车长和驾驶员显示坦克的自身方位和其他信息。
与同类坦克的比较
在火力性能方面,就主炮的威力来讲,欧美主战坦克比较占优势。譬如,德国“豹”2A6和美国的M1A2,发射DM63和M829A3穿甲弹时,基本达到2000米洞穿800毫米均质钢板的水平。T一90和99式就稍微逊色一些,发射各自配备的BM42M和某新型穿甲弹,都只能击穿2000米处600毫米的均质钢板。不过,与T一90不同,99式配备的穿甲弹属于稳定生产的型号,产量和质量比起俄罗斯要高。当年印度就曾经遇到过几次实弹演习之后,BM42M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原因就是俄罗斯无法大量和稳定地提供该型号弹药。就主炮威力来讲,99式不如“豹”2和Ml,与T一90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几种主战坦克装备的都是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并且都配备有热成像夜视仪,具备强大的昼夜作战能力。“豹”2和M1可以说是在伯仲之间,两者的火控系统同出一脉但又有所区别,再加上欧美精良的炮控系统,单就性能来说要比99式和T一90优秀。而99式由于良好的昼间射击精度和全电炮控,在火控系统的性能方面也要比T一90略微优良。就整个火力性能来说,99式只是略微好于T一90,勉强排在第三位。
防护方面,如果不安装附加装甲,单纯就“裸体”的防御能力来讲,M1A2无人能及。“豹”2、99式和T一90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加装附加装甲之后,后三者的防护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基本都达到炮塔正面相当于700毫米均质装甲的水平。笔者的观点是,这些坦克的防护能力基本上是属于同一级别。
机动性能方面,M1、“豹”2和99式采用欧美动力系统,凭借良好的悬挂系统、较大的发动机功率和单位功率,加速能力、操纵性和战术机动能要比T一90好。但是细分下来,99式的发动机和悬挂系统则又不如装备原装欧美产品的M1和“豹”2,只能排在第三位。
总结
经过多年的努力,作为新研制的一种国产主战坦克,99式主战坦克在性能方面是无须质疑的,已经逐步缩小与西方三代主战坦克之间的差距。无论火力、机动都可以说是地区内一流水平。与90式和T一90型主战坦克相比,技术水平和性能与它们相当或部分超越。但99式主战坦克在可靠性方面与世界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国产新型主战坦克需要克服的问题之一。另外,车载电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融合能力较低,车与车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力也与国外存在差距,这些都是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我国的科研人员把99式主战坦克早日完善,打造我们的国产“豹”2。
展开全部
美国和联邦德国联合研制MBT-70主战坦克于1969年底搁浅。随后美国在MBT-70基础上开始研制新的XM803坦克,但仍因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又于1971年底被国会否决。
在两个计划被相继取消后,美国陆军随即于1971年展开研制XM1坦克的计划。1973年6月陆军分别与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签订了研制样车合同。两公司均于1976年初推出一辆原型车,经测试与评估,克莱斯勒的设计中选。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著名的装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克莱斯勒公司中标后,1978年制造第2批11辆原型车供测试,1979年生产110辆先期批量生产型。第2批原型车经过若干性能测试,改进了一系列问题。1981年2月,美国陆军正式采购7058辆M1,1884年订单追加至7457辆。首辆M1于1981年开始服役。
M1基本型生产了2374辆(894辆为强化装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阶段批量生产型定名为M1A1,火力和防护大幅提升,产量为5415辆;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国内生产订单不多,主要是将基本型和A1型改进升级到A2型。
由于M1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别采购了315辆和218辆M1A2型。此外,1988年4月美国国会同意埃及特许生产565辆M1A1坦克以装备埃及陆军。
坦克技术性能
M1基本型的战斗全重为54.5吨,A1型战斗全重增加至57吨,坦克乘员为4名。M1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炮塔和车体多用钢板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
M1在正面部分装有先进的乔巴姆装甲。自1988年6月开始,新生产的M1A1在车体前部加装贫铀装甲。经过特殊处理的这种新型装甲,强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湾战争中,参战的M1A1坦克多数换装了贫铀装甲,实战证明效果非常成功。
M1坦克采用了隔仓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尾仓和乘员舱分隔开,能有效避免二次效应对乘员的伤害。
M1基本型的主炮为1门北约制式105mm M68E1式线膛炮,与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该坦克105mm炮弹基数是55发,其中44发装在炮塔尾舱内。
M68E1火炮除了可发射M60坦克制式炮弹外,还可发射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774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88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贫铀弹芯穿甲弹和M737TPDS教练弹。
辅助武器为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枪,以及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1挺M240式7.62mm机枪和车长指挥塔上一挺M2式12.7mm机枪。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6管M250烟幕弹发射器,车上还装有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
坦克内部安装了哈隆全自动灭火系统。动力舱和战斗舱中安装的红外传感器能在2ms内发现所有着火点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能在150ms内把火灭掉。
M1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炮长主瞄准镜为单向独立稳单目潜望式瞄准镜,它与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组合,构成测距、昼夜三合一的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原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目前已改用工作波长为10.6μm的CO2激光测距仪。
为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基本型没有配备独立的车长瞄准镜,车长不能超越炮长独立地搜索、识别和瞄准目标;炮长主瞄准镜水平向未稳定,仅向低向独立稳定;减少了弹道数据的自动输入,仅用4种主要自动输入的弹道传感器,其他弹道数据参数需要手工输入。所有这些措施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统的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整车成本的20%。
M1坦克是世界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的制式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AGT-1500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1103kW(1500马力。该机保养简单、冷却系统效率高,确定是燃油消耗率和成本较高。该坦克采用了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改进型扭杆悬挂。坦克每侧有7个铝制负重轮、1个诱导轮,1个主动轮和2个无轮缘托带轮,采用T156型双销挂胶履带。
M1坦克的越野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优秀,最大时速达72km/h,从0至32km/h加速时间只需7秒。
坦克机动性能数据(M1基本型)
公路路最大速度 72.42km/h
平均越野速度 48.3km/h
燃料储备 1907.6L
公路最大行程 498km
涉水深度 无准备 1.219m 有准备 1.98m
爬坡度 60% 攀垂直墙高 1.244m
越壕宽 2.743m
最小转向半径 原位
型号演变
一、 M1A1主战坦克
该坦克于1984年8月28日定型,生产始于1985年8月,1986年7月正式装备。该坦克主要特征是装备由美国特许生产的德国莱茵公司的Rh120式120mm滑膛炮,美国编号为M256。由于口径增大,弹药基数减至40发。
1988年以后生产的M1A1型开始加装贫铀装甲,防护力大大加强。此外, M1A1还增装了集体三防装置,换装了新型车长显示器、新主动轮和T-158型履带。
为配合安装120mm火炮,美国研制生产了几种120mm炮弹,其中M82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于1983年完成研制工作,采用了贫铀穿甲弹芯。
二、M1A2主战坦克
M1A2型是M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改进项目众多,主要包括改进火控系统、提高生存能力、大量采用车辆电子装置和提高机动性等4大项。
该坦克首次安装了车长独立热像仪,这是该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是坦克具备了猎-歼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该坦克还改进了车长和炮长的显控装置,提升资料处理及应战效率。此外,主炮和车长与炮长的瞄准仪上均安装了稳定器,进一步提高了行进间射击性能。M1A2坦克还采用了CO2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对人眼也较安全。
该坦克配备了新近的战场管理系统(BMS) ,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 M1A2配备了自主导航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快速准确标定本身所在方位。
底盘也进行了若干改进,发动机加装了数字电子控制装置,提高了省油性和可靠性
三、海军陆战队型M1A1坦克
从1987年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将221辆改进型M1A1坦克换装部分M60A1坦克。基于陆战队的任务需要,这批坦克加装了涉水用的120mm炮炮口罩、塔式发动机排气管和进气管等涉水套件,以及用于装船的系缆硬点等。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主战坦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仿制发展到能够自行研制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坦克标志着我国的坦克技术已经赶上了世界潮流。
长期以来,我国的坦克模仿苏联/俄罗斯坦克痕迹较重,直到近年才逐渐脱离苏/俄模式,中国味变浓了。我军88B、88C和最新型的98式坦克就是这方面的明证。尤其是98式主战坦克在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上取得了很好的统一。拥有相当优秀的技战水平,英国著名《简氏防务周刊》称98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之,同时也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
98式战坦克主炮威力
中国98式主战坦克采用一门50倍口径的125MM高膛压滑膛炮,该炮与90-2和88C上的125MM滑膛炮有所不同,其身管显得较长,抽气装置位于炮的中部,而后两者的则位于炮的中部靠前。
98式主战坦克装备三种弹种,分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发射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60米/秒,直射距离 2300米。距离2000米时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850毫米以上,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可达960毫米以上,发射破甲弹时初速1000米/秒。125滑膛炮还装备炮射导弹具备远距攻击能力。该炮配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0发/分。
98式主战坦克火控系统和观瞄系统
98式改进型坦克上安装有中国研制成功的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像仪,该热像仪不需要光电扫描,而是由探测器直接接收全视场热辐射信息而成凝视图像.其作用距离可达7000-9000米,灵敏度和分辨率比第一代有了很大提高,且结构紧凑、造价较低,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4000小时左右,在能见度只有100米在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约4000米,识别距离约3100米。
近几年中国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研制成功了多种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和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
外媒报道,在98式改进型主战坦克上就安装了中国最新型的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这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校正的火控系统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据称,在测试中,98改在2000米对运动目标进行的数十次第二发补射中,命中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整体性能令人满意。
98式主战坦克防护力
98式炮塔下在防护力相当于700MM均质装甲,车体防护力相当于500-600MM均质钢装甲;美国的M1A2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600MM和700MM的均质钢装甲,德国的豹IIA6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80MM和700MM的均质装甲,由此看来,98式主战坦克与西方坦克的防护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层次上。而且,这些指标是只考虑主装甲的情况,没有考虑其它防护手段。
据外媒所道,98式坦克在炮塔后部装有一种被称为ZM87的激光眩目压制干扰装置,能够干扰和破坏敌方观瞄器材,有效作用距离3000米,强化后可达到10000米。就目前来看,这套激光压制观瞄系统相对于西方主战坦克可以称得上是独具特色。再有,98式坦克上还装有JD-3红外干扰机,可以干扰红外制导导弹
如此说来中国的最新98式要比美国早期的M1A1先进,稍不如其M1A2。
在两个计划被相继取消后,美国陆军随即于1971年展开研制XM1坦克的计划。1973年6月陆军分别与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签订了研制样车合同。两公司均于1976年初推出一辆原型车,经测试与评估,克莱斯勒的设计中选。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著名的装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克莱斯勒公司中标后,1978年制造第2批11辆原型车供测试,1979年生产110辆先期批量生产型。第2批原型车经过若干性能测试,改进了一系列问题。1981年2月,美国陆军正式采购7058辆M1,1884年订单追加至7457辆。首辆M1于1981年开始服役。
M1基本型生产了2374辆(894辆为强化装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阶段批量生产型定名为M1A1,火力和防护大幅提升,产量为5415辆;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国内生产订单不多,主要是将基本型和A1型改进升级到A2型。
由于M1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别采购了315辆和218辆M1A2型。此外,1988年4月美国国会同意埃及特许生产565辆M1A1坦克以装备埃及陆军。
坦克技术性能
M1基本型的战斗全重为54.5吨,A1型战斗全重增加至57吨,坦克乘员为4名。M1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炮塔和车体多用钢板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
M1在正面部分装有先进的乔巴姆装甲。自1988年6月开始,新生产的M1A1在车体前部加装贫铀装甲。经过特殊处理的这种新型装甲,强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湾战争中,参战的M1A1坦克多数换装了贫铀装甲,实战证明效果非常成功。
M1坦克采用了隔仓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尾仓和乘员舱分隔开,能有效避免二次效应对乘员的伤害。
M1基本型的主炮为1门北约制式105mm M68E1式线膛炮,与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该坦克105mm炮弹基数是55发,其中44发装在炮塔尾舱内。
M68E1火炮除了可发射M60坦克制式炮弹外,还可发射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774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88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贫铀弹芯穿甲弹和M737TPDS教练弹。
辅助武器为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枪,以及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1挺M240式7.62mm机枪和车长指挥塔上一挺M2式12.7mm机枪。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6管M250烟幕弹发射器,车上还装有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
坦克内部安装了哈隆全自动灭火系统。动力舱和战斗舱中安装的红外传感器能在2ms内发现所有着火点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能在150ms内把火灭掉。
M1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炮长主瞄准镜为单向独立稳单目潜望式瞄准镜,它与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组合,构成测距、昼夜三合一的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原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目前已改用工作波长为10.6μm的CO2激光测距仪。
为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基本型没有配备独立的车长瞄准镜,车长不能超越炮长独立地搜索、识别和瞄准目标;炮长主瞄准镜水平向未稳定,仅向低向独立稳定;减少了弹道数据的自动输入,仅用4种主要自动输入的弹道传感器,其他弹道数据参数需要手工输入。所有这些措施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统的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整车成本的20%。
M1坦克是世界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的制式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AGT-1500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1103kW(1500马力。该机保养简单、冷却系统效率高,确定是燃油消耗率和成本较高。该坦克采用了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改进型扭杆悬挂。坦克每侧有7个铝制负重轮、1个诱导轮,1个主动轮和2个无轮缘托带轮,采用T156型双销挂胶履带。
M1坦克的越野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优秀,最大时速达72km/h,从0至32km/h加速时间只需7秒。
坦克机动性能数据(M1基本型)
公路路最大速度 72.42km/h
平均越野速度 48.3km/h
燃料储备 1907.6L
公路最大行程 498km
涉水深度 无准备 1.219m 有准备 1.98m
爬坡度 60% 攀垂直墙高 1.244m
越壕宽 2.743m
最小转向半径 原位
型号演变
一、 M1A1主战坦克
该坦克于1984年8月28日定型,生产始于1985年8月,1986年7月正式装备。该坦克主要特征是装备由美国特许生产的德国莱茵公司的Rh120式120mm滑膛炮,美国编号为M256。由于口径增大,弹药基数减至40发。
1988年以后生产的M1A1型开始加装贫铀装甲,防护力大大加强。此外, M1A1还增装了集体三防装置,换装了新型车长显示器、新主动轮和T-158型履带。
为配合安装120mm火炮,美国研制生产了几种120mm炮弹,其中M82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于1983年完成研制工作,采用了贫铀穿甲弹芯。
二、M1A2主战坦克
M1A2型是M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改进项目众多,主要包括改进火控系统、提高生存能力、大量采用车辆电子装置和提高机动性等4大项。
该坦克首次安装了车长独立热像仪,这是该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是坦克具备了猎-歼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该坦克还改进了车长和炮长的显控装置,提升资料处理及应战效率。此外,主炮和车长与炮长的瞄准仪上均安装了稳定器,进一步提高了行进间射击性能。M1A2坦克还采用了CO2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对人眼也较安全。
该坦克配备了新近的战场管理系统(BMS) ,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 M1A2配备了自主导航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快速准确标定本身所在方位。
底盘也进行了若干改进,发动机加装了数字电子控制装置,提高了省油性和可靠性
三、海军陆战队型M1A1坦克
从1987年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将221辆改进型M1A1坦克换装部分M60A1坦克。基于陆战队的任务需要,这批坦克加装了涉水用的120mm炮炮口罩、塔式发动机排气管和进气管等涉水套件,以及用于装船的系缆硬点等。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主战坦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仿制发展到能够自行研制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坦克标志着我国的坦克技术已经赶上了世界潮流。
长期以来,我国的坦克模仿苏联/俄罗斯坦克痕迹较重,直到近年才逐渐脱离苏/俄模式,中国味变浓了。我军88B、88C和最新型的98式坦克就是这方面的明证。尤其是98式主战坦克在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上取得了很好的统一。拥有相当优秀的技战水平,英国著名《简氏防务周刊》称98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之,同时也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
98式战坦克主炮威力
中国98式主战坦克采用一门50倍口径的125MM高膛压滑膛炮,该炮与90-2和88C上的125MM滑膛炮有所不同,其身管显得较长,抽气装置位于炮的中部,而后两者的则位于炮的中部靠前。
98式主战坦克装备三种弹种,分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发射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60米/秒,直射距离 2300米。距离2000米时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850毫米以上,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可达960毫米以上,发射破甲弹时初速1000米/秒。125滑膛炮还装备炮射导弹具备远距攻击能力。该炮配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0发/分。
98式主战坦克火控系统和观瞄系统
98式改进型坦克上安装有中国研制成功的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像仪,该热像仪不需要光电扫描,而是由探测器直接接收全视场热辐射信息而成凝视图像.其作用距离可达7000-9000米,灵敏度和分辨率比第一代有了很大提高,且结构紧凑、造价较低,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4000小时左右,在能见度只有100米在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约4000米,识别距离约3100米。
近几年中国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研制成功了多种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和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
外媒报道,在98式改进型主战坦克上就安装了中国最新型的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这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校正的火控系统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据称,在测试中,98改在2000米对运动目标进行的数十次第二发补射中,命中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整体性能令人满意。
98式主战坦克防护力
98式炮塔下在防护力相当于700MM均质装甲,车体防护力相当于500-600MM均质钢装甲;美国的M1A2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600MM和700MM的均质钢装甲,德国的豹IIA6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80MM和700MM的均质装甲,由此看来,98式主战坦克与西方坦克的防护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层次上。而且,这些指标是只考虑主装甲的情况,没有考虑其它防护手段。
据外媒所道,98式坦克在炮塔后部装有一种被称为ZM87的激光眩目压制干扰装置,能够干扰和破坏敌方观瞄器材,有效作用距离3000米,强化后可达到10000米。就目前来看,这套激光压制观瞄系统相对于西方主战坦克可以称得上是独具特色。再有,98式坦克上还装有JD-3红外干扰机,可以干扰红外制导导弹
如此说来中国的最新98式要比美国早期的M1A1先进,稍不如其M1A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