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两者不矛盾,如果完全没有约定的话,保证期间为6个月,如果写明了类似“直至还清本息”之类的话,保证期间为2年。这样规定的原因是,许多人不知道“直至还清本息”的约定是无效的,但如果视为6个月的话又太短了,因此司法解释规定这种情况下为6个月。
展开全部
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第三十二条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没有冲突。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第三十二条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没有冲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担保法》25、26条讲的是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形,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日起6个月。
《担保法解释》32条讲的是约定不明的情形。本来保证期间有约依约,如果约定一万年,那么就一万年内承担保证责任,如果笼统的讲保证债务人到还清为止,这就等于约定不明,那么法律规定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
不管一般保证的保证人还是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如果约定了保证期间一万年,那就是一万年。如果没约,都6个月。如果约得笼统,那就法定两年。
《担保法解释》32条讲的是约定不明的情形。本来保证期间有约依约,如果约定一万年,那么就一万年内承担保证责任,如果笼统的讲保证债务人到还清为止,这就等于约定不明,那么法律规定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
不管一般保证的保证人还是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如果约定了保证期间一万年,那就是一万年。如果没约,都6个月。如果约得笼统,那就法定两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7708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西安夜猫子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大连海浪之心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青岛梦幻岛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