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我来答
wxmao88
2016-11-2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xmao88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9716 获赞数:532728
截止目前,采纳数达到2.9万,采纳率达97%,已升至19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单一的继承接受学习,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旨在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效的教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它的基本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向他们提供比较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此,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些体会:
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忌从“本本”出发。
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不是唯一的依据,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符合实际的内容和学习情境。要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从中真正地感知知识的形成,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的运用教材。比如教学“13—8”、“13—5”时,教材上是一幅小猫对话的图,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列出算式,其呈现形式是单一的、封闭的。在教学中,我精心加工教学材料,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更贴进学生的实际。我以小猫钓鱼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新知的需求,从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求计算方法;在练习中又以帮小猫回家和小猫回家后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整个课堂教学就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也就能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要从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避免过多得或无价值的进行合作学习。
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有益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这种论述得到国际教育界的认同。
传统教学中,接受学习是以往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过分的突出接受和掌握,而忽视了发现学习。因此,在课改中我们要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深入,适合使用接受学习方式的内容,硬要学生去探讨、去合作交流,使合作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数学知识并不都适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些数学内容是约定俗成的,绝不能靠学生去发现,而且发现不了。如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十进制记数法,几何形体的名称,四则计算各部分的名称,约数、倍数、倒数概念等。尤为重要的是,合作交流过于频繁,看起来热热闹闹,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实际上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浪费时间。比如“20以内的加减混合”要学生合作交流,应该说是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了解它是适合接受学习方式,还是适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是两者兼之,要因“材”施教。
三、合作交流时要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求,忌要求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比如教学“人民币的换算”中一个活动:“购物”。教师这样引导: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现在老师想给你们一个任务:用10元钱去买东西,愿不愿意?(回答略)教师提出要求:
1、三人一组
2、拿出10元进行购物
3、填写购物表格
由于没有提出明确的购物要求,学生在购物时,有的学生买好后又退回去,有的学生没事干就乱跑,课堂显得比较乱;学生在购物后填写的表格时,也出现了偏差:有的学生花了4元钱,有的学生花了12元钱------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更明确具体的要求:
1、每3人一组,每组拿出10元钱
2、小组讨论如何花完10元钱
3、合作进行购物时,注意:花完10元钱
4、购物后填写表格,合计是否花完10元钱
就能更好避免上述一些现象的出现。这也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合作目标要求的设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四、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的空间,切忌空间太小。
我们都知道教材仅仅是一个范例,它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桥梁,不是学生从事学习的简单的模仿工具,我们应该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让学生认识到探索、合作交流是有必要。比如,教学“口算加减法”的例题:
36+43=( ),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36+43=79 想: 36+40=76
76+3=79
40 3 所以36+43=79
显然,教材提供的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为学生学习口算加法架起了一座思维的桥梁,不应简单机械地模仿,教学例1后,教师提出:“除了教材上的方法外,还能怎么口算呢?”接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由于教师提供了这样的情境和舞台,学生的思维活跃,提出了以下几种算法:
(1)因为30+40=70,6+3=9,70+9=79,所以36+43=79。
(2)因为30+43=73,73+6=79,所以36+43=79。
(3) 3个加4个十是7个十,即70;6个一加3个一是9个一,即9,合起来就是79,所以 36+43=79。
五、重视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切忌形式呆板单一。
《标准》提倡教材的多样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情境性,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数学又是十分现实的,不能将板着面孔的教材呈现给学生,要让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我们可以以活泼的形式,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现教材的内容,抽象的内容更需要灵活的形式,更需要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学的内容。比如可用一些卡通、漫画、图片、表格等方式表现学习的内容。对于一些教材可以适当采用故事的方式,表现问题的情境,从而促使学生的自学和思考,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若我们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单一,提供的教材也单一平淡,那将不利于教学。
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切忌只重视形式、重视结果而忽视、淡化过程的做法。
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但有时我们教师只重视学生合作过程,使知识处于浅显化,盲目的地追求合作的形式化,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学到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
教学实践提高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认识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和接受学习的关系,真正地发挥学习方式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教学经验,都是通过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地反思与实践中总结出来。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与实践,总结经验,更好地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匿名用户
2018-03-23
展开全部
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中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