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现行地质找矿体制和机制的评述
2020-01-2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对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找矿的评述
体制框架和机制已经形成,并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和管理办法,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要求。当前的主要问题是:①调查实力(直属的)不强,特别是野外一线的技术骨干短缺,不利于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油气、海洋资源调查缺少核心层。③地质找矿资金供给不足,经常性经费、地质找矿经费与基本建设不配套,难以形成必要的资金支撑。
2.对政府地质找矿的评述
政府找矿是指除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找矿之外的、各级政府以寻找矿业权为目的的地质找矿,包括各种财政专项和基金支持的地质找矿。它起因于矿产普查投入不足,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地质找矿而逐步形成的,后来由于矿产品涨价带动矿业权转让费涨价、因利益驱动而加大投入的。它的作用是:①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地质找矿的重视,在我国矿产普查投入不足的时候,起到了加强地质找矿的作用。②在矿业权转让费涨价而矿产资源补偿费不到位的情况下,确实增加了政府收益。
但是,作为一种体制、机制,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政企不分,政府既是地质找矿的矿政管理者,又是地质找矿的经营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影响矿业权市场的发育。②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公平,对社会资金的进入已经产生挤出效应。③它从事商业活动,却不实行投入资本化,使具有很大风险的地质找矿缺少规避风险的机制,其结果必然影响找矿效果和成本控制能力。
3.对地勘单位地质找矿的评述
这是我国地质找矿最核心的力量,在固体矿产勘查领域,有其他地质找矿主体无法替代的优势:①具有实战经验的地质找矿技术力量。②占有50年来积累的地质资料。但是它也有严重的弱点:①它是一个刚性的体制,一经形成就很难进行自我调整,既无倒闭的威胁,也无失业的约束,20多年过去了,“百局千队”不变。②它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虽然其中的技术骨干只占一部分,但同这个庞大的队伍掺合在一起。地质找矿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它不能起到明显效果。③它虽然实行企业化,但在地质找矿上并不搞资本化。对投入的地质项目,有收益,单位和职工就过得好些;没有收益就过得苦点。他们期盼政府加大地质找矿投入,找不到矿,可以拿到全额承包价款;找到矿了,还可以参与地质成果收益的分配,双保险。
4.对企业地质找矿的评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其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机制。只有这个机制,才是商业性地质找矿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因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本身就是矿业的一部分,而不是为矿业服务。
(1)企业找矿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矿产资源进入社会,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但要实现市场机制的配置,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微观经济决策中,必须由生产经营单位自主决定,以便对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而企业正是这样的组织,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2)企业找矿是规避勘查风险的需要。作为商业性矿产勘查,不仅有一般商品生产的市场风险,而且有很大的自然风险,而企业具有规避风险的内在机制。因为它的运作是以资本为核心,追求的是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任何风险都是资本的损失。所以由企业来从事矿产勘查,通过资本的约束,不仅要找到市场需要的矿,而且要时时刻刻规避投资的风险,以尽可能少的风险损失,获得尽可多的地质成果。
(3)企业找矿是构建矿产勘查投入长效机制的需要。所谓长效机制,就是矿产勘查投入要有自己的良性循环,而不是靠外力“不断地加强”。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正是资金循环的过程。企业从货币资金投入开始,经历3个过程:供应过程是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原材料储备)的过程;生产过程是储备资金转化为产品资金的过程;销售过程是产品资金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正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存续的基本条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都将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终止,所以必须千方百计地加以维持。矿产勘查一旦进入这样的循环,必然为勘查投入提供一个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