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要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
①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前提是在公有制经济中。
②按劳分配必须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但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各种收入,都属于非按劳分配。
(3)必要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注:劳动的性质-------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劳动的特点-----我国的劳动者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别。
(4)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典型例题】
下列对按劳分配认识正确的是
A.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按劳分配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为尺度进行分配
C.按劳分配可“完全避免收入分配的差别”
D.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答案与解析
解析:A错误,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而非市场经济。B错误,尺度包括数量和质量,不仅仅是数量。C错误,允许收入差距,但不能过分悬殊。 答案:D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注: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适用范围是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1)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注: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应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例:私企外企,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典型例题】
【例题1】李某是以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答案与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与应用。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44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屋出租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11000元;妻子作为个体老板,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故D项正确。 答案:D
【例题2】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
A. 债务收入 B. 红利收入 C. 劳动收入 D. 资本收入
答案与解析
解析:购买债券,属于个人投资,所以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资本分配,故此题答案为D。债务收入是指以政府的名义,通过信用手段获得的收入。通常包括国内债务收入和国外债务收入。国内债务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在国内借款或发行的各种政府债券所获得的收入,而此题指向居民的个人收入,故排除A。红利收入是指购买股票获得的收入,排除B。劳动收入是指通过付出劳动而获得的收入,此题是通过资本支出获得收入,故排除C。 答案:D
要点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具体表现: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具体表现: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典型例题】
【例题1】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与解析
解析:AD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调整存贷款利率,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稳定物价,因而不属于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故B不选。 答案: C
【例题2】下列做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做法是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与解析
解析:社会公平就是要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超额累进税率实行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这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公平。①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表现,降低劳动报酬会导致社会公平的缺失。④做法不正确,因此不选。③市场调节有自身的缺陷,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社会公平的缺失,必要时国家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答案:A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意义: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举例:效率和公平两者存在矛盾:效率是指把蛋糕做大。公平是指把蛋糕分好。两者又存在一致性:做大“蛋糕”是分割“蛋糕”的基础。因此,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蛋糕”分割是否合理会影响到人们做“蛋糕”的积极性,所以,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4)措施: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典型例题】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 )
①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与解析
解析:亚当·斯密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中要注重社会公平的重要性。③说法错误。④没有体现。故答案选A。 答案:A
1、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
①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前提是在公有制经济中。
②按劳分配必须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但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各种收入,都属于非按劳分配。
(3)必要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注:劳动的性质-------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劳动的特点-----我国的劳动者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别。
(4)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典型例题】
下列对按劳分配认识正确的是
A.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按劳分配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为尺度进行分配
C.按劳分配可“完全避免收入分配的差别”
D.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答案与解析
解析:A错误,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而非市场经济。B错误,尺度包括数量和质量,不仅仅是数量。C错误,允许收入差距,但不能过分悬殊。 答案:D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注: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适用范围是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1)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注: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应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例:私企外企,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典型例题】
【例题1】李某是以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答案与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与应用。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44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屋出租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11000元;妻子作为个体老板,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故D项正确。 答案:D
【例题2】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
A. 债务收入 B. 红利收入 C. 劳动收入 D. 资本收入
答案与解析
解析:购买债券,属于个人投资,所以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资本分配,故此题答案为D。债务收入是指以政府的名义,通过信用手段获得的收入。通常包括国内债务收入和国外债务收入。国内债务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在国内借款或发行的各种政府债券所获得的收入,而此题指向居民的个人收入,故排除A。红利收入是指购买股票获得的收入,排除B。劳动收入是指通过付出劳动而获得的收入,此题是通过资本支出获得收入,故排除C。 答案:D
要点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具体表现: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具体表现: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典型例题】
【例题1】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与解析
解析:AD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调整存贷款利率,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稳定物价,因而不属于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故B不选。 答案: C
【例题2】下列做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做法是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与解析
解析:社会公平就是要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超额累进税率实行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这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公平。①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表现,降低劳动报酬会导致社会公平的缺失。④做法不正确,因此不选。③市场调节有自身的缺陷,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社会公平的缺失,必要时国家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答案:A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意义: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举例:效率和公平两者存在矛盾:效率是指把蛋糕做大。公平是指把蛋糕分好。两者又存在一致性:做大“蛋糕”是分割“蛋糕”的基础。因此,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蛋糕”分割是否合理会影响到人们做“蛋糕”的积极性,所以,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4)措施: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典型例题】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 )
①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与解析
解析:亚当·斯密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中要注重社会公平的重要性。③说法错误。④没有体现。故答案选A。 答案:A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