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资料
展开全部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生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苏格拉底一生经历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在他青少年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蒸蒸日上,盛极一时。由于伯里克利的改革,过去只有上层贵族能享受到的权利,现在一般公民也能享受到。像苏格拉底的父亲这样的手工业者也有参加选举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成了爱琴海各城邦的盟主,迅速繁荣富足起来。这时雅典工商业发达,文化艺术达到当时最高的水平。但是繁荣富足背后也隐藏着危机。雅典人开始变得骄傲自满、奢侈淫逸、见利忘义、道德败坏。民主制度逐渐变质,变成无政府主义,国家政权被一些争权夺利和平庸无能的人所掌握,民主徒有形式。这样,雅典经过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最后竟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吃了败仗。中年以后的苏格拉底目睹了雅典的衰落过程。
苏格拉底热爱祖国雅典,热爱雅典的人民,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他十分悲痛,决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为了保卫祖国,他三次从军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不仅能英勇杀敌,而且能保护战友,曾两次冒死救出他的学生和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作战就会感到安全。在行军中苏格拉底特别能吃苦耐劳。有一次行军正值严冬,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脚在冰上行走,却和穿着鞋的士兵走得一样好。他从小注意锻炼身体,体格强健,这为他行军作战置若等闲、奋不顾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和造就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并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在他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由于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经常批评雅典统治阶层的腐败,甚至批评一些最高领导人,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在他70岁的时候,他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多次劝他逃离雅典,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他坚决拒绝。他认为,尽管加给他的罪名纯属诬陷,但他既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镇定自若,谈笑依旧,最后从行刑官手里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
苏格拉底虽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但他自己一篇著作也没有留下,我们只能从他的学生如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中了解他的言行和思想。这一点颇像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要不是他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言行整理、汇集成《论语》这部著作,我们今天也无从知道孔子的活动和思想了。
苏格拉底热爱祖国雅典,热爱雅典的人民,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他十分悲痛,决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为了保卫祖国,他三次从军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不仅能英勇杀敌,而且能保护战友,曾两次冒死救出他的学生和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作战就会感到安全。在行军中苏格拉底特别能吃苦耐劳。有一次行军正值严冬,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脚在冰上行走,却和穿着鞋的士兵走得一样好。他从小注意锻炼身体,体格强健,这为他行军作战置若等闲、奋不顾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和造就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并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在他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由于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经常批评雅典统治阶层的腐败,甚至批评一些最高领导人,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在他70岁的时候,他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多次劝他逃离雅典,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他坚决拒绝。他认为,尽管加给他的罪名纯属诬陷,但他既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镇定自若,谈笑依旧,最后从行刑官手里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
苏格拉底虽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但他自己一篇著作也没有留下,我们只能从他的学生如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中了解他的言行和思想。这一点颇像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要不是他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言行整理、汇集成《论语》这部著作,我们今天也无从知道孔子的活动和思想了。
展开全部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生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苏格拉底一生经历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在他青少年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蒸蒸日上,盛极一时。由于伯里克利的改革,过去只有上层贵族能享受到的权利,现在一般公民也能享受到。像苏格拉底的父亲这样的手工业者也有参加选举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成了爱琴海各城邦的盟主,迅速繁荣富足起来。这时雅典工商业发达,文化艺术达到当时最高的水平。但是繁荣富足背后也隐藏着危机。雅典人开始变得骄傲自满、奢侈淫逸、见利忘义、道德败坏。民主制度逐渐变质,变成无政府主义,国家政权被一些争权夺利和平庸无能的人所掌握,民主徒有形式。这样,雅典经过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最后竟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吃了败仗。中年以后的苏格拉底目睹了雅典的衰落过程。
苏格拉底热爱祖国雅典,热爱雅典的人民,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他十分悲痛,决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为了保卫祖国,他三次从军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不仅能英勇杀敌,而且能保护战友,曾两次冒死救出他的学生和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作战就会感到安全。在行军中苏格拉底特别能吃苦耐劳。有一次行军正值严冬,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脚在冰上行走,却和穿着鞋的士兵走得一样好。他从小注意锻炼身体,体格强健,这为他行军作战置若等闲、奋不顾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和造就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并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在他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由于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经常批评雅典统治阶层的腐败,甚至批评一些最高领导人,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在他70岁的时候,他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多次劝他逃离雅典,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他坚决拒绝。他认为,尽管加给他的罪名纯属诬陷,但他既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镇定自若,谈笑依旧,最后从行刑官手里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
苏格拉底虽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但他自己一篇著作也没有留下,我们只能从他的学生如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中了解他的言行和思想。这一点颇像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要不是他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言行整理、汇集成《论语》这部著作,我们今天也无从知道孔子的活动和思想了。
苏格拉底热爱祖国雅典,热爱雅典的人民,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他十分悲痛,决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为了保卫祖国,他三次从军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不仅能英勇杀敌,而且能保护战友,曾两次冒死救出他的学生和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作战就会感到安全。在行军中苏格拉底特别能吃苦耐劳。有一次行军正值严冬,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脚在冰上行走,却和穿着鞋的士兵走得一样好。他从小注意锻炼身体,体格强健,这为他行军作战置若等闲、奋不顾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和造就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并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在他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由于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经常批评雅典统治阶层的腐败,甚至批评一些最高领导人,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在他70岁的时候,他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多次劝他逃离雅典,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他坚决拒绝。他认为,尽管加给他的罪名纯属诬陷,但他既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镇定自若,谈笑依旧,最后从行刑官手里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
苏格拉底虽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但他自己一篇著作也没有留下,我们只能从他的学生如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中了解他的言行和思想。这一点颇像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要不是他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言行整理、汇集成《论语》这部著作,我们今天也无从知道孔子的活动和思想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苏格拉底(∑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古西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城邦,公决为离经叛道,并处以极刑,被赐以毒药。虽然后来人们普遍意识到,这是整个雅典城邦的耻辱,但历史的悲剧,已经无可挽回地驻成了。作为当时全西腊学校的雅典城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当时的雅典,虽然经历了残酷的斯巴达战争的失败,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但是后来毕竟恢复了,在当时最先进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苏格拉底之死,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生,这才是真正的悲剧色彩。
苏格拉底是无辜的,那么错,苏格拉底想通过一死来讽刺和揭露民主虚伪的一面和实现真正自由的艰难历程。
他虽然反民主,但是他的死却成了民主思想的深植于欧陆的起源。正是通过他的奋身一死,人类反思民主和自由真谛的高度从此得以提升。他和中国的孔子,同时在公元前四世纪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提出了最深刻的洞见。他们离去的身影都如此寂寥和悲壮,但其足音更胜万钧雷霆。
古西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城邦,公决为离经叛道,并处以极刑,被赐以毒药。虽然后来人们普遍意识到,这是整个雅典城邦的耻辱,但历史的悲剧,已经无可挽回地驻成了。作为当时全西腊学校的雅典城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当时的雅典,虽然经历了残酷的斯巴达战争的失败,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但是后来毕竟恢复了,在当时最先进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苏格拉底之死,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生,这才是真正的悲剧色彩。
苏格拉底是无辜的,那么错,苏格拉底想通过一死来讽刺和揭露民主虚伪的一面和实现真正自由的艰难历程。
他虽然反民主,但是他的死却成了民主思想的深植于欧陆的起源。正是通过他的奋身一死,人类反思民主和自由真谛的高度从此得以提升。他和中国的孔子,同时在公元前四世纪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提出了最深刻的洞见。他们离去的身影都如此寂寥和悲壮,但其足音更胜万钧雷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
,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
,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