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展开全部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部骨骼肌极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
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而引起肌无力症状,与遗传因素也密切相关。
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即20~40岁和40~60岁,前者女性多于男性,后者男性多见。10岁以下发病仅占10%,年龄大者易伴有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确诊后,首先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激素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可手术切除胸腺或胸腺放射治疗,出现肌无力危象,应明确是何种类型的危象,然后进行积极抢救。
大部分患者需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
饮食调理
建议患者有充足的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少吃刺激性食物,以清淡、营养为主。
护理
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保持乐观心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作息规律,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日常护理
听从医生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了解各种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当出现不良症状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
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而引起肌无力症状,与遗传因素也密切相关。
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即20~40岁和40~60岁,前者女性多于男性,后者男性多见。10岁以下发病仅占10%,年龄大者易伴有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确诊后,首先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激素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可手术切除胸腺或胸腺放射治疗,出现肌无力危象,应明确是何种类型的危象,然后进行积极抢救。
大部分患者需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
饮食调理
建议患者有充足的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少吃刺激性食物,以清淡、营养为主。
护理
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保持乐观心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作息规律,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日常护理
听从医生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了解各种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当出现不良症状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
展开全部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为(0.5~5)/10万,患病率约10/10万。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即20~40岁和40~60岁,前者女性多于男性,后者男性多见。10岁以下发病仅占10%。年龄大者易伴有胸腺瘤。
1、成年型重症肌无力,可分以下5个类型:
(1)Ⅰ型:即单纯眼肌型,占15%~20%。病变始终仅限于眼外肌,表现为上睑下垂和复视。
(2)Ⅱa型:即轻度全身型,占30%。病情进展缓慢,且较轻,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有效。
(3)Ⅱb型:即中度全身型,占25%。严重肌无力伴延髓肌受累,但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欠佳。
(4)Ⅲ型:即急性进展型,占15%。发病急,常在首次症状出现数周内发展至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伴重症肌无力危象,需做气管切开,死亡率高。
(5)Ⅳ型:即为晚发全身肌无力型,占10%。由上述Ⅰ,Ⅱa,Ⅱ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Ⅲ型,常合并胸腺瘤,死亡率高。
(6)Ⅴ型:较早伴有明显的肌萎缩表现者。
2、儿童型重症肌无力
约占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的20%,大多数病例仅限于眼外肌麻痹,双眼睑下垂可交替出现。约1/4病例可自然缓解,仅少数病例累及全身骨骼肌。儿童型中还有两种特殊亚型:
(1)新生儿型:女性患者所生婴儿中,约有10%因母体AChR抗体IgG经胎盘传给胎儿而致肌无力。患婴表现为哭声低、吸吮无力、肌张力低和动作减少。经治疗多在1周至3个月内痊愈。
(2)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出生后短期内出现肌无力,可以是单纯的眼外肌麻痹,也可伴有全身肌无力。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但病情发展缓慢,可长期存话。可有明确的家族史。
3、少年型重症肌无力:指14岁后至18岁前起病的重症肌无力,多为单纯眼外肌麻痹,部分伴吞咽困难及四肢无力。
1、成年型重症肌无力,可分以下5个类型:
(1)Ⅰ型:即单纯眼肌型,占15%~20%。病变始终仅限于眼外肌,表现为上睑下垂和复视。
(2)Ⅱa型:即轻度全身型,占30%。病情进展缓慢,且较轻,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有效。
(3)Ⅱb型:即中度全身型,占25%。严重肌无力伴延髓肌受累,但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欠佳。
(4)Ⅲ型:即急性进展型,占15%。发病急,常在首次症状出现数周内发展至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伴重症肌无力危象,需做气管切开,死亡率高。
(5)Ⅳ型:即为晚发全身肌无力型,占10%。由上述Ⅰ,Ⅱa,Ⅱ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Ⅲ型,常合并胸腺瘤,死亡率高。
(6)Ⅴ型:较早伴有明显的肌萎缩表现者。
2、儿童型重症肌无力
约占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的20%,大多数病例仅限于眼外肌麻痹,双眼睑下垂可交替出现。约1/4病例可自然缓解,仅少数病例累及全身骨骼肌。儿童型中还有两种特殊亚型:
(1)新生儿型:女性患者所生婴儿中,约有10%因母体AChR抗体IgG经胎盘传给胎儿而致肌无力。患婴表现为哭声低、吸吮无力、肌张力低和动作减少。经治疗多在1周至3个月内痊愈。
(2)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出生后短期内出现肌无力,可以是单纯的眼外肌麻痹,也可伴有全身肌无力。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但病情发展缓慢,可长期存话。可有明确的家族史。
3、少年型重症肌无力:指14岁后至18岁前起病的重症肌无力,多为单纯眼外肌麻痹,部分伴吞咽困难及四肢无力。
展开全部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的肌肉反应及力量下降,从而导致的全身性运动障碍性疾病。这个疾病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所表现的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在颜面部可以表现为眼皮下垂、视力模糊、表情淡漠等,在躯干及四肢可以表现为躯体无力、抬头无力等,最严重的重症肌无力可以导致呼吸肌无力,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为主,部分患者可以接受血浆置换以及胸腺切除手术治疗
展开全部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为(0.5~5)/10万,患病率约10/10万。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即20~40岁和40~60岁,前者女性多于男性,后者男性多见。10岁以下发病仅占10%。年龄大者易伴有胸腺瘤。
1、成年型重症肌无力,可分以下5个类型:
(1)Ⅰ型:即单纯眼肌型,占15%~20%。病变始终仅限于眼外肌,表现为上睑下垂和复视。
(2)Ⅱa型:即轻度全身型,占30%。病情进展缓慢,且较轻,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有效。
(3)Ⅱb型:即中度全身型,占25%。严重肌无力伴延髓肌受累,但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欠佳。
(4)Ⅲ型:即急性进展型,占15%。发病急,常在首次症状出现数周内发展至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伴重症肌无力危象,需做气管切开,死亡率高。
(5)Ⅳ型:即为晚发全身肌无力型,占10%。由上述Ⅰ,Ⅱa,Ⅱ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Ⅲ型,常合并胸腺瘤,死亡率高。
(6)Ⅴ型:较早伴有明显的肌萎缩表现者。
1、成年型重症肌无力,可分以下5个类型:
(1)Ⅰ型:即单纯眼肌型,占15%~20%。病变始终仅限于眼外肌,表现为上睑下垂和复视。
(2)Ⅱa型:即轻度全身型,占30%。病情进展缓慢,且较轻,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有效。
(3)Ⅱb型:即中度全身型,占25%。严重肌无力伴延髓肌受累,但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欠佳。
(4)Ⅲ型:即急性进展型,占15%。发病急,常在首次症状出现数周内发展至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伴重症肌无力危象,需做气管切开,死亡率高。
(5)Ⅳ型:即为晚发全身肌无力型,占10%。由上述Ⅰ,Ⅱa,Ⅱ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Ⅲ型,常合并胸腺瘤,死亡率高。
(6)Ⅴ型:较早伴有明显的肌萎缩表现者。
展开全部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神经肌肉接头脱出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的,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的无力、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有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症状可减轻的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治疗药物有溴吡斯的明,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治疗重症肌无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