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的感悟与精髓

 我来答
我们一块发会呆吧
2023-03-28 · TA获得超过23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0.1万
展开全部

道德经第三章的感悟与精髓如下:

原文:“不尚贤御数旦,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

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理解:这里又出现了对老子《道德经》的一些曲解和误会,大小书籍里毕慎面都记载了这样的言论,认为他是在春秋时期帮镇扰助统治阶级愚民统治的工具,其实是我们后人真的没有理解和读懂这部经典。古代的人都尊贤用能。

这个贤一般指的是品德高尚的,能一般是说的做具体事务能力强的,所以这里说的不“尚贤”实际上说的是不刻意人为塑造人类精神世界的贤者,目的是不要让争端出现,因为最终尚贤会让民众为了贤而去做贤者,其本意不是内心使然,而是为了这种并非发自内心的价值观去做(为了被尊贤而去做贤),这背离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观点。

同理,难得之货其实就是指的人类文明所认知的利益,他勾起了民众的盗窃之心,也有为自然的规律。不要刻意彰显那些容易勾起人们欲望的东西,扰乱原本平静的心态,因为人类的原始欲望是无法消灭的,只能够利用环境去减轻伤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