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因为明朝在废除了丞相制度后,全国事无大小都由皇帝一人管理,皇帝为了减轻负担,就设立了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事。
不同: 明朝内阁不是中央法定机构,没有权力,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国事; 而宰相是中央的法定机构,而且拥有巨大权力,甚至可以干预皇帝处理政事,并不是协助这么简单。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
扩展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立六部。明成祖朱棣因为皇帝要办理的事情太多,个人精力有限开始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明朝著名才子,谢缙就是第一任内阁成员之一。
这个时候内阁都是4,5品官员,地位虽高可是官阶很低。到了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因为个人精力更加有限。
于是将皇权分为批红权和票拟权。批红权就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批,而票拟权则是有内阁掌握。这个时候内阁一般都是由大学士任职了。
不进翰林院就不能入阁的传统就是这时候开始的。而明朝灭亡后,清朝也采用了内阁制度。只不过名称有些特殊。
康熙时期的上书房的几个人就是实际上的内阁。到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就是实际上的内阁。一直到清朝末期1909年的新政,取消了军机处。开始民选内阁,而在实质上仍然是有皇室控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内阁制度
2013-06-05
宰相制度自秦朝开始建立,到明朝废除,试分析宰相制度"立"与"废"各有何利弊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皇帝独操权柄,固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是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古代篡夺皇位的人,基本是当朝的权臣,重臣,如王莽,司马炎,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朱温,赵匡胤等人.鉴于这些历史教训,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对功臣和权臣狠下毒手.在废相问题上有两次重要的行动,一次是诛杀胡惟庸案,另一次是诛杀李善长案.
胡惟庸案: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其中胡惟庸在中书省主政时间最长,权最重.再加上他和当时被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密相往来,朝廷政治首脑和军事贵族结合在一起,使朱元璋有所警觉.而胡惟庸由于权势日盛,骄横跋扈,不知节制,这正好给朱元璋以把柄.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杀了胡惟庸,趁机取消了中书省,并立下法度,以后不许再设丞相一职.朱元璋还利用胡案,将凡是心怀积怨,行为跋扈,对皇家统治有危险的文武官员,大族地主,都陆续列为胡党,处死抄家.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处死已经退休多年,77岁高龄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及其家七十余人.因胡案被诛死或已死被追夺封爵的功臣共计有21侯,株连而死者共达3万余人.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2.设立内阁
明朝终于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矛盾,但之后皇帝的政务实在繁忙,那么,明朝皇帝怎么做才能处理好国家政务呢
朱元璋另外成立一个秘书机构,称为内阁,所委派的秘书称为"大学士".大学士的官阶很低,只有正五品,比各部首长(尚书正二品)要低三级.
朱元璋对自己的决策沾沾自喜,认为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明政权于不坠.所以他下令"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果有人如此请求,凌迟处死."朱元璋来自民间,政权又由他创立,对于繁琐的政务,还可以勉强应付,但开国几代后的帝王中却不乏是生于深宫之中花花太少,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各种政务,必然手足无措,最后只有依靠内阁,甚至是委权于宦官.这样,就使大权渐渐落入大学士之手,像张居正成为没有宰相名份的宰相,内阁成为没有中书省名份的中书省,明后期甚至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宦官专权局面.
皇帝对于内阁和大学士的防控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给宦官参政开了方便之门,是导致明朝中后期政治统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检讨,侍讲,侍读等翰林院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仁宗以杨士奇,杨荣东宫(太子宫府)旧臣,升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阁职渐崇.其后士奇,荣等迁尚书职,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诰敕房,制敕房(内阁的两个辅助机构,负责机密文件的誊录,保管工作)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明史》卷72《职官志》
高皇帝(明太祖)罢中书省,以天下事委之六部,文皇(明成祖)乃有阁臣之设,亦仅持文墨议论耳,渐而票拟,渐而称辅臣,浸失初意.至嘉靖以后严嵩,张居正等怙宠行私,上窃朝廷之权,下侵六曹之职,怨毒盈于天下,而祸败随之.盖阁臣之外重势而蒙恶声至,此而极.
推荐于2017-11-25
不同: 明朝内阁不是中央法定机构,没有权力,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国事. 而宰相是中央的法定机构,而且拥有巨大权力,甚至可以干预皇帝处理政事,并不是协助这么简单.
2013-06-05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