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我来答
dajiang983
2018-07-3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dajiang983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41375 获赞数:31757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浅谈怎样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手段,是以德育工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形成一个教育网络,齐抓共管,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要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构建一个网络体系,开辟两块阵地,利用三条渠道,通过四个途径,开展“五小”活动,采取四项措施,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一)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体系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即:学校——德育教育机构网络;家庭——学生家长和家长学校;社会——各级关工委组织和相关执法部门。
2、构建校内教育网络。①党支部——团支部;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思品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③工会——关工委。
通过构建校内、校外教育网络,横向与纵向、内部与外部形成合力,形成一个双重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二)开辟两块阵地,即:学校、家庭
1、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
2、经常召开家长会,同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要求在家中的行为也要象在校内一样 ,保持文明行为习惯。
(三)充分利用三条渠道、通过四个途径。即:学校要利用课堂教育、班级管理、实践劳动三条渠道,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文明礼仪教育训练四个途径,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老师与家长共同联手,学校与社会齐抓共管。
1、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德育课堂及各学科课堂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从小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怎样做好事,做好人,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歼察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利用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对照进行教育训练,使其言行举止受到约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①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要求学生遵守校纪班规,礼貌待人,尊敬老师,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帮助同学,诚实守信,提倡师生用文明语言交流等等,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
②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教育。一是讲究个人卫生习惯,要做到“勤”,勤洗手脚,勤洗脸,衣服脏了要勤换,勤洗澡,勤洗头,勤剪指甲,勤刷牙。通过这些自我服务劳动,收到衣着干净整洁、面貌精神焕发的效果。二是讲究公共环境卫生,要做到“全”。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内的卫生是我们大家的卫生,需要我们师生全部共同参与,经常全面清理打扫,随时随地打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通过参加这些公益劳动,达到全面清洁环保,使学校既是校园又是乐园。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小爱护公物;从小接受“八荣八耻的教育”,分清真善美,辨别假恶丑,达到爱憎分明。从爱我寝室、教室——爱我学校——爱我家园—氏掘茄—进而达到热爱祖国。
3、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反散丛复实践,长期保持。除了上述对学生的讲究卫生等方面的自我服务劳动外,一是要求学生在家中要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寄宿生的学校,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训练,如不睡懒觉,自已穿衣,洗脸,洗头,洗脚,刷牙,自己叠被,自己盛饭洗碗,自己布置寝室等,同时要求他们讲究美观、干净、整齐。二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如带领学生开展敬老助残活动,帮孤寡老人、残疾人、军人家属干家务活,参加有益环保的打扫卫生和维护交通秩序等社会 公益活动。
(四)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活动
针对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共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大局,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的活动。
在家做“好小帮手”;在社会做“好小标兵”;在校做“好小伙伴”;在社区做“好小卫士”;独处时做“好小主人”。
(五)采取四项措施
1、学习观摩,榜样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同时要善于挖掘内部典型,树立榜样,以典带面,典型引路。
2、教师示范、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起到表率作用;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训练,要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关心,以达到满意效果,且长期保持,养成习惯。
3、制度制约。建立有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激励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激励学生的言行,如学校制定班级考核评分细则、学生就寝制度、就餐制度、学习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等,班级对学生进行操作评定等。
妤系对04
2021-01-15 · TA获得超过12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2万
展开全部

习答团逗惯养成篇!学清卖生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或慧惯?干货分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新野旁观者
2018-07-3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新野旁观者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06273 获赞数:787071
从事教育行业30年资深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范晔在《后汉书・陈蕃传》中载:“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观点越来越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之间的平衡得到当下教育界人士的认同。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的督促检查力度,向我们传达出明确信号――课堂应是行为习惯养成和学生知识学习的双重阵地。本文就这一问题,追根溯源,探寻解决之道。
一、儒家蒙童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养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教育史上便占据统领地位。随着历史的演变,旧式学堂机械刻板的“填鸭式”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古人的教育智慧闪现的光芒仍然耀眼。在这些熠熠生辉的思想珍珠里,论述行为习惯养成的观点尤为闪亮,为我们的课堂行为习惯养成提供了充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孔子的行为习惯学说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孔子很早就认识到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孔子将行为习惯养成排在所有学习课程之前,在《论语・学而篇》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排在第二位。在当今社会,很多名牌大学的在校生高分低能,甚至杀人犯罪,从云南大学杀人案的马加爵,到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林森浩,一例例触目惊心的案例向我们发出了强烈的教育警示:行为习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必不可少,孔子的教育观点毫无疑问地诠释着这一观点。
(二)其他儒家经典的行为习惯论说
《礼记》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谨辩孙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学杂服,不能安礼”意思是说“课外不习洒扫、应对、进退等杂事,课内就学不好礼仪”。说明在当时的蒙童教育中,“礼”是一项专门的课程,而这个课程是由洒扫、进退等行为规范来支撑的。历代的蒙学丛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都有明确的要求。如《弟子职》对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进行了规范说明,类近今之“学生守则”。《蒙童须知》里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再如明代方孝孺的《幼仪杂箴》,对学生的坐姿也有着严格的要求“维坐容,背欲直,貌端庄,手拱臆。仰为骄,俯为戚。毋萁以踞欹以侧。坚静若山乃恒德”。像山一样稳坐,是有长德的表现。古人的训童之道,可见一斑,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体现在方方面面,由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勾勒出最终的健全的人格。像上文所述的儒家对蒙童的要求,正与我们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契合,应当引起教育从业者的重视。
二、敬仲中学对课堂管理与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也发祥链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灶蔽手乱扔纸屑;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古代先贤的优秀思想和“蒙以养正”的教育思路,我校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学校特色的行为习惯与教学相融合的发展道路。
(一)人要精神、物要整洁、事要完美
2011年,敬仲中学在一次师德修养培训会中提出了“人要精神、物要整洁、事要完美”的行为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工对“人要精神、物要整洁、事要完美”发表了独具特色的见解,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对工作不可缺少的精神,也是对学生负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我们广大教职工应该对教育有信仰、有信心,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人、事、物。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条纲领性的要求,已在我校扎根,从对教师的师德要求拓展为学生的内在发展目标,乃至全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以强化细节为抓手,以追求最佳效果为基本要求,在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也是如此。
人要精神,体现在师生的精神状态、坐姿、课堂礼仪等几个方面。第一,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要精神饱满,以积极向上的形象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室里不能精神懒散;第二,要求学生每一节课都要做到“三个一”,以端端正正的坐姿提高听讲的注意力,教师对学生坐姿的松懈进行不间断提醒;第三,师生、生生交流的时候,要求“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既要学会静静聆听他人观点,又要勇于表现自己,大胆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物要整洁,体现在教室的卫生状况、环境布置、桌面桌洞、板凳归位。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保持室内卫生整洁,窗明几净;室内室外垃圾及时捡起,形成习惯;教室不能有过多的张贴物,环境布置要美观;桌面整洁,桌洞整齐有序;起立回答问题要彬彬有礼。
事要完美,在学生身上,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美观书写、积极思考问题并完整阐述观点的能力培养上。
(二)“寓德于美,以美育人”
“寓德于美,以美育人”是我校现阶段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用美的教育成就美的人生。为创造美育特色学校,敬仲中学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审美教育网络,独立、多维、综合的美育课程体系,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方法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浓厚的创造美育特色的氛围,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的文化氛围。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美的教育,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美的理想、美的行为。
在实施课堂美育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打造独具特色的行为习惯养成内容,做到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端正身姿,“坚静若山乃恒德”,为形美;课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为音美;能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和感染他人,为意美。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陶情,最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们担负育人重任,不仅对家长、学生负责,也要对自己和社会负责,一点一滴的行为习惯养成,最终会收获一个个健全的人格,改写一个家庭乃至民族的命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