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否真的叛变蜀国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6-18
展开全部
魏延是否造反在历史学上有争议,但主流观点是魏延没有造反。

233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后来诸葛亮病困,命杨仪、费祎等撤退,魏延、姜维断后。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开始撤离,但魏延不甘心北伐就此结束,与屈于杨仪之下,早一步南归,烧毁栈道。

双方各自上表刘禅指对方谋反,刘禅问董允、蒋琬的意见,两人都质疑魏延。后杨仪与魏延在对峙于南谷口,杨仪军的王平叱责魏延:“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士卒都知是错在魏延,军队一哄而散。魏延唯有与几个儿子逃亡回汉中。最后被马岱捕杀,更被杨仪踏著断头羞辱。

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乘船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自古以来,对魏延的子午谷计就争议不断,有看法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因此失去大好机会,因此为魏延叫屈。亦有看法认为此计太过一厢情愿,成功机率本就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此计的记载出于《魏略》,与本传记载不同。据本传记载: 魏延欲学韩信故事,领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则只是兵分两路而已,而非奇袭长安。 由于《魏略》在蜀汉事务的相关记载多与本传不合,如刘备三顾诸葛亮事等,甚至被裴松之批评为妄说(见刘禅相失)、敌国传闻之言(见诸葛亮遗命魏延)等,因此子午谷计本身的真实性令人存疑。

魏延善对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魏延势成水火,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三国志评曰:“魏延以勇略任。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魏文长:“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由此可见,魏延并没有谋反。抢险烧毁栈道只是为了先到成都,防止杨仪打小报告。而杨仪在诛杀魏延之后残暴的将他夷族,完全是出于泄私愤。
匿名用户
2013-06-18
展开全部
其实他并没有背叛蜀国``只是他想在诸葛亮死后证明给所有人看 我魏延也是名将` 由于诸葛亮生前不喜欢他``长期打压 排挤他``才会导致他有这种想法的``其实我个人认为魏延从来都没反过蜀 ``直到最后他还是想着去抗魏`如果魏延没死那蜀国的未来又会是另一番现象啦` 诸葛亮排挤他原因有三点`第一魏延是降将``第二`魏延做人太高调`第三魏延不愿和诸葛亮同流`说穿了就是不愿加入诸葛亮的团队``所以诸葛亮会拼命打压`其实懂三国的人不难看出``诸葛亮也是有野心的`关羽的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造成的`~``呵呵``不好意思``跑题啦``总之一句话``个人很欣赏魏延`魏延也没有反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18
展开全部
不是, 是自己过于自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