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证入空性,就是实修证悟了空性,开悟了。
空性是佛法一个极重要的概念,理上自然可以讲,但更需要实证。理上讲,只是立个知见,知道道理,但讲千言万语、写千卷万卷,都只似指月亮的那个手指,而不是月亮,只是个努力的方向。而证悟了空性,就是真正看见了那个月亮,从此不再会迷惑,才真正走上修行之路。
空性是佛法一个极重要的概念,理上自然可以讲,但更需要实证。理上讲,只是立个知见,知道道理,但讲千言万语、写千卷万卷,都只似指月亮的那个手指,而不是月亮,只是个努力的方向。而证悟了空性,就是真正看见了那个月亮,从此不再会迷惑,才真正走上修行之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空性(sunyata),音译作舜若多,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佛教认为,空性就是依空而显之实性,它是一切法(dharma,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真实本性。在此意义上,“空性”与“空”(sunya)的概念具有等同的含义。空性的思想,表达了佛教的基本立场,也是佛教根本区别于其他宗教之处。佛教讲空,有人空与法空二义。人空表示没有一个恒常主宰的“自我”(atman)本体存在,即自我的实体为空;法空则认为诸法皆幻,并无实体存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佛教的教义中,空不是虚无的意思,虚无的概念仅仅是汉语字词中的概念,佛教中借用这个词来表达“无限”“无尽”的变化这样的概念。对于“空”,佛法最基本的理解是从变异、无常的表现来理解。《阿含经》中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就是说第一,由于各种事物、各种事物的表现都是无永恒无常态的变动的,所以说有生死、有变异,因此是无常。第二,是因为世间一切事一切众生其实都是由众缘和合,没有单独的自我,都是互相依附、互相影响,所以说无常。由无常而出现种种“苦”,由于苦而理解世界上一切人、我、事理,都是在发展和变动之中,根本不存在“我”“我所有”这样的概念,所以说无我是空。再深入理解,则需要从真假、有无这样的理性概念入手,理解这些事物其实也是空的表现,即一切存在的并不是我们习惯中所见所认知的,而我们所见所认知的一切事物其表现也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面貌或者并不是完全可掌控的。“空性”并不代表事情发展本质,因为在佛教的因果关系中,实际说的是因、缘、果,没有第一因的概念,而是个变化和无常的概念,由于缘(各种内外影响的条件)的存在,使因生不同的果,果又影响新的因。有些因果是自然界的自然运行,有些是我们的行为活动产生,而一切果都可由于我们的主动作为而改变。世上只有永恒的规律,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果,内外缘的影响变化改变了因是否结果,结什么样的果,多长的期间结出果。所以一切都不出这个规律。所以,空性,指的是现象的表现,而不是某种决定因素或者动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教中所说的“空”并非我们所能理解的那个“空”,它远远超出我们这个世界的意识观念逻缉思维。我们观念中的空往往被定义为没有。而佛法当中的“空”,方便说,它非有非无。它是一切万物的本体,能生万物万法万相,但是一切都不可住、不可得。这个空,无边无限,大无其外,小无其内。它不是我们意思观念所能理解的,只有放下我们一切观意逻缉意识思维等一切业缘形成的障碍,才能真正的契入这种“空”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经中的空,有很多种含义。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解释。总体来说,是用物质世界的这个空的形象和特点来比喻解释精神世界的。物质世界有虚空,精神世界也有虚空。物质世界有种种事物光明能量,精神世界的生命活动就如同物质世界的种种事物。物质世界的种种事物成于空,败于空,聚散离合,种种生灭变化。精神世界的生命活动也是这样,在生命的虚空中生住异灭。物质世界的虚空我们容易理解,精神世界的虚空不容易理解。所以用物质世界的虚空特性来比喻精神世界的这个虚空。物质世界的虚空,是一切事物生灭变化的根源。任何事物能量生于空灭于空,在虚空中千变万化,虚空不变。现代科技,研究透了虚空,物质世界的根源自然就明白了。同样,精神世界的这个虚空是一切智慧生命活动的根源。明白了精神世界的这个虚空,智慧生命生死的根源也就清楚了。所以佛法叫做解脱生死之法。佛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证悟智慧生命生死的根源,就是智慧生命的这个空性,即佛性,自性,菩提如来,佛等等称谓。也就是现在说的生命之谜。这是佛法存在延续的根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