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嫉妒心理

 我来答
感情大使17
2022-06-16 · TA获得超过650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5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83万
展开全部
一、嫉妒心理解读: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因说:嫉妒是一个由欲望-挫折-仇恨-嫉妒的不断循环的模式,目的是为了保障自己免于内在或外在的丧失,或者保障自己免于危险的一种心理需求。

美国精神病理学家韦恩·戴埃认为:嫉妒是“寻求公正”的一种表现。是“由于别人的行为造成自己精神上的不愉快”,嫉妒心理恰恰是为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而施展的自卫手段。

所以说,嫉妒是一种为了保障自己个人利益不受损失的一种自卫手段,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也是一种以自己地位相似、水平相近、年龄相仿的同辈人为指向的带有敌意的心理倾斜现象。

这种心理情绪的特征是:不能认可他人比自己强,只能陶醉于他人不如自己或以他人的失利为满足的情感体验之中,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

嫉妒心理也是一个人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人的自信心是一种自爱的心理情绪,真正自爱的人,既不会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会因别人超过自己而恼恨不已。

二、嫉妒心理源远流长:

其实嫉妒心理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我国的古书上不乏这样的警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民间也有“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的说法。

嫉妒如果变成习惯化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就成为压制、报复的狼牙棒了。当嫉妒盘踞在居心叵测、心胸狭窄的人的心里,就会与颠覆意识狼狈为奸,与社会情绪相呼应,从而使比他强的同辈人都被视为攻击的靶心,遭受灭顶之灾。这种嫉妒是以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

三、嫉妒既能伤人,也能误己。

首先,有嫉妒心的人常常与比自己强的人为假想敌,不惜承受着全身心的折磨,甚至不择手段地发泄和报复那些无辜者。特别是对方的成绩越大,名望越高,嫉妒心就会越加厉害。这样长此以往,精神必然受到损害。

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称嫉妒是“心灵的黄疸病”,很形象地概括出嫉妒的危害性。并暗示我们,嫉妒心理犹如黄疸病一样,即影响自己的身体,也妨害自己的生活,并使自己陷入某种盲目性,又将自己误导进难以自拔的思想陷阱。

《三国演义》中周瑜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临终感叹,《红楼梦》中林黛玉因嫉妒薛宝钗的抑郁成疾,都是嫉妒造成的恶果,到头来“反害了卿卿性命”。所以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必然导致权力丧失,自食其苦果。

从神经学上讲,一个人的下丘脑边缘,有着“快乐”和“痛苦”两个情绪中枢。嫉妒的发生会直接刺激痛苦中枢,引起肾上腺分泌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肌肉松弛、消化腺活动下降、呼吸次数减少,并由此导致肠胃功能失调,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善变,最终并发为其他病症而成为不治。

四、如何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是滚滚红尘中伴生物,可以说凡有人群的地方都不难寻绎到嫉妒的踪迹。

虽说嫉妒不是天生的自然品质,但确与心胸狭窄、缺乏自信心有着直接关系。

要想从人的心理空间排除嫉妒,首先应该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摆正自己与被嫉妒者的位置,让自己正确认识嫉妒这种违反道德的情感体验,并不能否定他人的成绩。相反地,“抽刀断水水更流”,即使是害人事件一时得逞,也不能彻底否定他人的业绩。

其次,嫉妒是以我为圆心的拒他性的心理情绪,对超我者嫉恨,对不如我者蔑视,因此要摆脱嫉妒的心,必须从“我”的圈圈里挣脱出来。当发现他人比自己强时,不要不加思考地进行攻击或排斥,不要以自己的感情取向盲目处置,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创造出同样的成绩,这就容易消解唯我独尊的心理品质。

再次, 应该达观处世,独善其身,以一种心无邪念的平常心来对待他人的成绩。只有让自己内心保持心无杂念,才能制止和摒弃嫉妒的私心杂念,树立起对人的平常心和同情心,才能把人事纠葛、功名利禄看得相当淡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将嫉妒真正抛到九霄云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