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 我来答
醉意撩人殇
高粉答主

2019-04-09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万
展开全部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2、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社会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

剥削加重: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

边疆不稳: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经济重心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南北朝是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西域得失:753年前后,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

佛教复兴: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施行道举,兴建皇家道观楼观。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战争性质: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像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孜孜获源
推荐于2019-08-08 · TA获得超过835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有多个方面,它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等等。

(1)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均田农民失去上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此外,西北派军阀哥舒翰与东北派军阀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3)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爆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2.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北方的经济衰落了,而江淮地区未直接受到安史兵祸。所以,从此之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日益超过北方,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

第四,安史之乱也使唐王朝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3.总而言之,安史之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乱后,统一、繁荣、强盛的统治局面成为过去,唐王朝开始走上下坡路。

扩展资料:

1.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3.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百度百科- 燕国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建立政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每天开出一朵花
推荐于2019-11-15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64
展开全部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1.经济矛盾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2.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3.民族问题

从五胡乱华开始,河北、中原有大量胡人。至隋唐时期,河北仍然是汉人、契丹人、奚人、突厥人等多民族杂居,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叫做“河北胡化”。

安禄山、史思明在叛乱过程中和称帝时所重用的主要是汉人。在安史政权中担任过重要角色的一些人物几乎全是汉人。如安史政权的宰相陈希烈、平冽、张垍,尚书敬荣,中书令王伷和张均,全是汉人。 安史乱军中领兵打仗的将领多数还是汉人。

4.内部矛盾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战争影响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1.社会混乱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

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研究藩镇的专著《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时,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

3.剥削加重

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这些叛乱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4.边疆不稳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数十年后,约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5.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南北朝是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 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6.西域得失

其实就历代原王朝而言,经营西域不外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就内部来说,控制了西域既可张扬国威,又保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就对外来说,控制了西域就可以牵制和削弱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并进而保障河西,陇右的安全,防止南、北两个方向游牧民族势力的汇合。

7.佛教复兴

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施行道举,兴建皇家道观楼观。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儒学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见。唐武宗的灭佛运动大幅削弱了佛教势力,大幅降低了佛教对社会的影响力。

扩展资料:

性质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

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像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背景简介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深海是深蓝深蓝
推荐于2019-10-19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万
展开全部

1、简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第一、土地兼并严重.唐玄宗后期,土地兼并日益发展,均田制逐渐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逃亡,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第二、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玄宗时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710年在边地设节度使,起初只管军事,后来发展到兼管行政、财政、集大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

第三、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玄宗怠于政事,纵情享乐,政事委于李林甫、杨国忠,政治更加黑暗,社会矛盾尖锐.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

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第五、它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

第六、唐朝中央权力日益削弱,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背景: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安史之乱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娱乐我知晓哟

推荐于2019-09-23 · 专注各种娱乐,欢迎一起探讨
娱乐我知晓哟
采纳数:1346 获赞数:100021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1、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李林甫,出入宰相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已,培植党羽。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3、民族矛盾。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

4、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唐朝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开元以后,地方军阀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

5、经济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安史之乱的影响:

1、社会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2、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3、剥削加重。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

4、边疆不稳。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5、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促使中国历史上北民南迁,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

6、西域独立。753年前后,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

唐军从正面,唐军骑兵与回纥军从侧面,一起攻击数万叛军。叛军战败。史朝义派10万精兵来增援,列阵于昭觉寺,唐军攻击叛军,杀伤了很多叛军,但是叛军军阵却不动。

唐朝镇西节度使马璘奋击,突入叛军万众中,叛军抵挡不住,唐军乘势杀入,叛军大败,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唐军再次击败叛军,斩首六万级,捕虏二万人。史朝义率轻骑数百向东逃走。唐军攻占洛阳城。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连连取得大胜。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参考资料:安史之乱-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