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显微组分特征

 我来答 举报
中地数媒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显微组分组

(一)腐泥组

腐泥组主要是藻类及其他低等水生生物的腐泥化作用的产物,在煤岩组分分类方案里通常被包含在稳定组之内。由于腐泥组生源及成烃潜力明显不同于其他壳质组分,其生烃意义最大,故在源岩显微组分分类中将其单列。腐泥组主要包括藻类体、沥青质体和矿物沥青基质等。

1.藻类体

按照藻类体的形态及内部结构可分为结构藻类体和层状藻类体。

(1)结构藻类体。起源于群体藻及厚壁单细胞藻,低成熟时有强荧光,具明显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荧光下呈亮黄色-黄色,显示椭圆形、不规则形状,一般外壁荧光强,胞腔内荧光较弱。

(2)层状藻类体。来源于小的单细胞藻或薄壁群体浮游藻类的有机质,低成熟时具弱-中强荧光,具明显成层展布特征。研究区的层状藻类体多为散状小薄层,呈长条状,可密集堆集,具黄色荧光。

2.沥青质体

沥青质体是一种腐殖-腐泥混合基质,无固定形态,呈条带状、透镜状产出,反射光下在相同成熟度条件下反射率比镜质体低,呈细小的灰黑色纹层,有时见有内反射,是源岩中一种重要的生烃组分。

(二)壳质组

壳质组来自高等植物的繁殖器官、表皮保护组织及分泌物,是一些富含脂和类脂物质的富氢组分,是烃源岩中主要生烃组分。在油浸反射光下呈暗褐色、深褐色、浅褐色,并随着成熟度的增高而和其它组分难以区别。包括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等。

1.孢子体

孢子体分为大孢子体和小孢子体两类。大孢子体呈压扁的长条状、长椭圆形分散于矿物沥青基质中。一般小孢子比较常见,呈细长条形顺层展布。有时见小孢子聚集成层或组成小孢子堆,小孢子堆在反光下难与藻类体分开,呈深灰黑色,椭圆形-长圆形亦有锯齿状,类似单孢藻类体,但在荧光下,孢子堆中各小孢子呈现顺层分布的特点,容易与藻类体分开。

2.角质体

在反射光下,角质体呈灰黑色-黑色,在源岩中出现时大多围绕晶缝分布,也有顺层分布,荧光下具黄绿-褐黄色荧光,锯齿状边缘特别清晰。

3.树脂体

按荧光色可有灰褐色、褐黄色、黄色、绿黄色、黄褐色,既有棱角分明的亮黄绿色树脂体(破碎琥珀)、褐色荧光与亮绿黄荧光交织的树脂体(分解琥珀)及褐色菌解树脂体,也有圆形萜烯树脂体。但更常见的是充填树脂体,反射光下可见这类树脂体与微粒体呈过渡的现象。

(三)镜质组

镜质组是煤中主要有机组分,无荧光,在油浸反射光下反射光强度随着Ro值变化而发生变化,反射色从深灰色、灰色到浅灰色。镜质组中主要显微组分有基质镜质体和胶质镜质体,它们是高等植物木质纤维凝胶化作用的产物。

(四)惰质组

在研究样品中,惰质组无荧光,在油浸反射光下呈灰白色、白色、亮白色。

(五)次生组

次生组表示源岩在热演化过程中有烃类形成并发生过初次运移的有机组分,它们对反映源岩的生烃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样品中少见。

二、沉积有机基质及其类型特征

所谓沉积有机基质是指沉积岩中以基质形式胶结有机形态组分或矿物等物质的有机质,也可以是充填于形态有机组分或矿物等物质中的有机质。烃源岩中沥青质体和矿物沥青基质、干酪根中无定形体,煤中基质镜质体等等都属于此范畴。无论是分散型(烃源岩)还是富集型(煤)沉积有机质,有机组成中总是以有机基质含量最多,大多超过50%。无论是全岩片中无结构藻类体、沥青质体、矿物沥青基质、基质镜质体、矿物镜质体和矿物惰质体,还是干酪根中无定形体,它们大多数在数量上大于对应的形态组分;即使是有机质富集型的煤,基质镜质体也总是大于其它的组分。沉积有机基质类型多,数量大,变化大,在成烃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行的有机显微组分分类方案中,沉积有机基质既没有设大组,也没有设亚组,甚至连显微组分都不算,如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中,基质镜质体仅为亚组分。另外,沥青质体和矿物沥青基质的划分也过于简单,不适应烃源岩评价。本书在渤海湾盆地新生界烃源岩有机质分类表中,划分出与骨架组分相对应的沉积有机基质类型。这一分类建立在泥岩及部分煤等全岩反光荧光和油浸反射白光分析上,并参照干酪根透光分析,划分与原生(沉积作用)显微组分组对应的6类有机基质。尽管严格说来矿物沥青基质不是显微组分,但因其重要的生烃意义,将其分别归入相应的类别中;与干酪根的对比,则参考了肖贤明(1992)和杨陆武(1997)的分类。

(一)藻质有机基质

藻质有机基质包括无结构藻类体和沥青质体两类。

无结构藻类体是藻类不完全降解的结果,在垂直层理方向上,无结构藻类体成层状,又叫层状藻类体,在平行层理面上成基质状可胶结结构藻类体等形态组分。无结构藻类体可分为A、B两种,无结构藻类体A为密集分布的薄层,厚为2~3μm,长100μm以上,强的柠檬色或金黄色荧光,可为粒状结构。在胜利油田沙三段烃源岩中分布广。无结构藻类体B为分散状小薄层,呈长条状,可密集堆集,具黄色荧光,正变化。可过渡为薄壁结构藻类体,酷似中小孢子,内缘平整,外缘有齿。这在中原油田濮深8井沙一段和大港油田岐口沙二段烃源岩中广有分布。

藻质沥青质体为藻类的强烈分解产物,Muki(1985)称为腐泥质体Ⅰ。荧光下为较强、均匀的绿黄色或黄色,呈均匀的条状或海绵状,弱荧光负变化多,但也见有弱荧光正变化,在同一光片中可见藻类体。也属Teichmüller的沥青质体Ⅱ。藻质矿物沥青基质,与藻质沥青质体同源,荧光下弱黄色、灰绿黄色,为云雾状、絮状物胶结粘土等矿物颗粒,荧光色随基质中混杂细晶粘土等或无机质含量增多而减弱呈暗黄灰色。在胜利油田沙三段和岐口沙二段烃源岩中大量可见。藻质沥青质体和藻质矿物沥青基质对应的干酪根组分为菌解无定形体A。

(二)混质有机基质

混质沥青质体可为大量疑源类、非藻浮游植物、动物有机质、细菌和其它类脂物等强烈分解所得,Muki(1985)称为腐泥质体Ⅱ1,Teichmüller(1985)称为沥青质体Ⅰ。荧光下为褐黄、黄褐色亮或褐色均匀团块形或透镜体,极强正荧光变化,蓝色荧光激发一段时间后呈强的黄色荧光,可为腐泥煤基质,又叫沥青质体A(肖贤明,1992)。电镜下为真正的“无定形基质”(杨陆武,1997)。混质矿物沥青基质为弱的褐色、灰褐色荧光,正荧光变化为灰黄色。对应干酪根中为无定形体B。抚顺油页岩、黄骅坳陷烃源岩和东濮沙一段烃源岩分布较多。

(三)壳质有机基质

壳质沥青质体为壳质组分如角质体、木栓质体、其它类脂物和细菌等降解物,荧光下为弱-中等强度褐色、浅褐色、褐黄色,为粒状、条纹状和小透镜状,荧光正变化至黄色,粒状结构,可见壳质碎屑,Muki(1985)称为腐泥体Ⅱ2。壳质矿物沥青基质为弱的灰黄色荧光,粒状基质,正荧光变化。与干酪根无定形体C对应。在黄骅坳陷烃源岩,在腐泥腐殖煤和腐殖煤中可出现。

(四)富脂有机基质

富脂沥青质体表现为不定形条带状,褐色、红褐色荧光,表面均匀,荧光正变化,反射油浸物镜下为灰黑色,常有暗褐色内反射,又称沥青质体B(肖贤明,1992)。它们是高等植物类脂物的降解产物,Muki(1985)称为腐殖腐泥体。荧光基质镜质体和胶质镜质体的荧光可能来自于镜质体吸附的次生烃,也可能来自于所共生类脂物的降解产物,或内部包含的超微类脂体所发荧光。富脂矿物沥青基质常见于Ⅱ2和Ⅲ型烃源岩中,暗褐色或暗红褐色荧光,弱的荧光正变化,与干酪根无定形体D相对应。东濮、黄骅和辽河烃源岩常可见。

(五)镜质有机基质

镜质有机基质包括基质镜质体和胶质镜质体,是标准的煤和Ⅲ型烃源岩的有机基质,事实上,基质镜质体也是胶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的混合物,由于强烈凝胶化,使碎屑镜质体不明显。镜质有机基质是高等植物木质纤维经强烈凝胶化作用产物。无荧光,油浸反光下为灰色。矿物镜质体为粘土等沉积矿物与凝胶化镜质体共生物,无荧光,油浸反光下,矿物呈细粒浸染状分布于镜质体中,与干酪根腐殖(镜质)无定形体相对应。

(六)惰质有机基质

惰质有机基质无荧光,油浸反光下为灰白色。丝炭化基质,粒状结构,基质状,常胶结孢子体、藻类体角子体等稳定组分,如吐哈盆地哈密露天矿4号煤中所谓“沥青煤”中基质。在油页岩中也可伴随动物遗迹,Teichmüller(1985)称为沥青质体Ⅲ,肖贤明(1992)叫降解无定形体。它们的成因可为上述各类沥青质体的进一步氧化或碳化作用(成熟作用)下脱烃残余而成。另一种丝炭化基质为均匀无结构基质,可为腐殖凝胶进一步氧化形成,也可为再循环有机质。矿物惰质体为细粒、微粒状丝炭化基质与细粒浸染粘土等矿物的共生物。对应的干酪根组分为惰质无定形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系科仪器
2024-08-02 广告
科仪器致力于为微纳薄膜领域提供精益级测量及控制仪器,包括各种光谱椭偏、激光椭偏、反射式光谱等,从性能参数、使用体验、价格、产品可靠性及工艺拓展性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助客户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以及带给客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系科仪器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