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抑郁,应该怎样缓解那些精神压力?

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开朗的,可是近段时间生活上出现了不少我无法接受的事情。渐渐地开始不敢相信身边的人,多疑,自责……开始变得暴躁易怒。每天一些不好的情绪就会莫名其妙地挤到脑... 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开朗的,可是近段时间生活上出现了不少我无法接受的事情。渐渐地开始不敢相信身边的人,多疑,自责……开始变得暴躁易怒。每天一些不好的情绪就会莫名其妙地挤到脑子里,极力想去控制却感觉更加烦躁无能为力。请问有什么药物或是方法让这些症状得到缓解? 展开
 我来答
郭嘉dkVZ96GJ37
2014-04-27 · TA获得超过2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6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你好, 你可以试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缓解和消除精神压力最佳方法: 1、轻快、舒畅的音乐不仅能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因此,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不多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 2、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压力的最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式,你就能忘掉忧虑,笑口常开。 3、出门旅游也是一种好方法。 4、有意识的放慢生活节奏,甚至可以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要明白悠然和闲散并不等于无聊,无聊才没有意义。 5、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已,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 6、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害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确处理事务。 7、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述不但可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而且更能使人精神舒畅,愁烦尽消,多找朋友聊天。 相信自己一定能减轻压力,神清气爽,愉快地生活!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记得采纳啊
夏伤1458
2014-04-27 · TA获得超过14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59.9万
展开全部
1.知觉介入,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因子,按照生理心理学,压力——疾病模式基本上沿着如下逻辑展开:生活情境+压力知觉+情绪唤起+生理唤起+疾病。知觉干预模式强调对压力因子的选择性知觉,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因子,从而使身心保持比较健康的状态。压力知觉实质上是:—种压力主观标定,这种标定会导致心、身的唤起即高度紧张状态。压力是由压力因子和压力反应所构成的,通过知觉干预,一方面减少压力因子,另一方面减少压力反应,这样就会从客体源和主体流两个方面减少压力的产生。 2.认知介入,对事情给予积极的或中性的解释。当压力因子进入主观知觉之中,认知可以对它进行积极的或中性的诠释,或者把它看作是一种喜讯,或者把它当作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东西,这样就会减少过度反应所产生的压力。 3.呼吸介入,让呼吸或动作慢下来。当面对压力而感到紧张的时候,首先要让自己的呼吸慢下来,这个目标可以通过10次深长呼吸来达到;同时让自己的动作慢下来,这可以通过一个暂停动作来实现。当心绪恢复平静和正常以后,重新启动自己。 4.行动介入,停下来闻一下玫瑰的芳香。现代入非常忙碌,时间基本上是按分、秒来计算的。从早晨6:30分起床直到晚上12点入睡,就像一个装上马达的陀螺,整天转个不停,有时还要彻夜不眠。这种悄况一天、两天可以,但长此以往人是要崩溃的。因此,无论怎样忙,你也要停下来闻一下玫瑰的芳香,欣赏一下周围的美景。发达国家每个工作日都有两次coffeebreak,即喝咖啡的时间,就是为了缓解连续工作的精神压力。 5.变迁介入,消除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产生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的重要源泉之一。认识失调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两种认知之间的不一致,一种是认知和行为的不一致。无论是哪种失调,都可以用变迁方法干预。综合起来,方法有四:第一、把两种认知看作是毫不相干的;第二、降低一种认知的重要性;第三、对于行为—认知失调,引进另外的解释因素;第四、改变行为使其符合认知。 6.关系介入,不再把背叛你的人当作朋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常有人为了金钱而出卖亲戚朋友。这让有些受害人百思不得其解,从而产生认知失调。缓解由此产生的精神压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再把背叛你的人当作朋友,疏远与对方的关系。当你如实地把对方看成一个骗子或势利小人时,你就不再会为亲戚、朋友走上这条道路而感到痛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ao6774yM纗
2014-04-27 · 超过4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您是否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悄悄袭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国人的精神压力逐渐增长,而20岁至30岁的人群更是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压力究竟从何而来?人们又应该怎样缓解压力?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慢性疲劳综合症袭来 朱先生今年30多岁,最近经常感到没劲儿,身体上又没什么毛病,可就是打不起精神,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干劲了,什么都吸引不了他,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上班很累,下班更累,出去玩没时间,吃饭怕发胖,去商场一见那么多人心里就烦。没有年轻人那些蹦迪、唱歌、看电影,追求时尚的兴趣和精力,生活中缺乏朝气和锐气,总之一句话:没意思!他周围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杨霞认为,朱先生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这在当今社会相当普遍。以她所在的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为例,平均每天都有5至6人因为压力大到该中心咨询治疗。杨大夫分析,造成压力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充满竞争的生存环境;二是人们自身心理素质的下降。 现代社会在提供给人们更多机会的同时,也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成本。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个人往往需要有更多的智力、能力、毅力和热情。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却相对下降了。这就像关在动物园里的动物,物质条件越优越,其独立生存的能力却越低。这时,面临诸如就业、竞争、工资分配、工作成绩、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压力自然就产生了。 白领是当之无愧的“高压人群” 就职业而言,现代白领成为当之无愧的“高压人群”。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2003年白领工作压力研究报告》显示:41.1%的北京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北京白领正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其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中大多数人面临着由工作压力与心理疲劳而带来的“发展”危机。 另据最新的一项对中国经理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近70%的被调查者都感觉到压力的困扰,而男性的压力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研究人员认为,这与中国文化赋予不同性别的人不同的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有很大关系。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责任又大都赋予了男性,男性所承受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 此外,男女面对压力时不同的态度也是造成男性压力大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男人“喜怒不形于色”,男性心中有苦恼,大多是压抑在心,几乎不会和家人或朋友说,而女性就可以和父母或同伴倾诉,更可以随时大哭一场。这无疑加重了男性的压抑心情。 据杨大夫介绍,目前的压力人群主要集中在15至45岁的青壮年,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这次调查也发现,20至30岁的年轻群体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部分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他们除面临工作的压力,还有成家、购房、子女抚养、管教和社会交往等诸多压力。同时,他们还面临缺乏社会经验、应对能力不足,甚至就业和深造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此外,由于年龄和资 历较浅,做事也更有魄力和冲劲,他们在急于证明自身能力的过程中,也容易人为地给自己增加过多的压力。 虽然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和上进,但是,压力过大或者过于持久则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压力正成为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空军总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牛京育认为,现在人们所承受的压力比以前更严重。根据医学专家的统计,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癌症甚至性功能衰退等等都或多或少与工作压力有关,约有90%的求医者患上的都是与工作压力有关的生理紊乱。 压力首先会使人感到紧张,在心理上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抑郁、压抑、焦虑、无助、无望等,在生理上则会引起血压、心率和内分泌等一系列变化,严重的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最后导致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糖尿病、中风、甲亢和癌症等。 此外,压力过大还会引起头痛、睡眠质量不良及各种皮肤问题。由于紧张焦虑会使皮肤变得灰暗和缺乏弹性,人更加容易显露出皱纹。心理压力促进了皮脂腺的活动,使皮肤出油,则会促进粉刺的生成。心理压力还会改变人的食欲,在心理压力状态下,有的人会发胖,有的人会消瘦。精神紧张特别是受到精神创伤的人由于激素增加和血液循环中出现的问题,会使头发脱落。只有心理压力水平恢复正常时,头发才会重新生长等等。 压力过大的人甚至有猝死的危险。据北京市急救中心统计,今年北京猝死的人数将近1600例,而且年轻人猝死的几率越来越高,其中不乏因为压力过大或过于劳累而发生的心肌梗死。 除了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外,压力过大还会对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在工作方面,压力过大会导致工作效率低、对工作缺乏兴趣、与上下级或同事关系紧张、工作失误多,以及缺勤和病假次数增加等;而在生活方面,压力过大则会导致出现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消极情绪的产生、出现生理疾病、吸烟或饮酒量增加,以及与伴侣或子女关系不良等。 由此可见,压力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专家建议:必须在紧张的时候学会如何使自己放松下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