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关系一辈子都是水火不容呢?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四个人里面,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关系是特别紧张的,甚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明争暗斗三十年,彼此攻讦直到死。
左宗棠(1812-1885)比李鸿章(1823-1901)大九岁,去世的也比较早,当时李鸿章送来挽联: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
?j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这里李鸿章用了“周旋三十年”五个字,已经是非常委婉的说出了两个人的关系了,实际上,二人的关系完全可以说得上是恶劣,糟糕至极。
这种恶劣的关系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随着很多事情一点点发展而出来的。
最早,二人同在曾国藩军中协助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战斗,等到后来,二人各自带兵出来,矛盾就出现了。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有几件极其重大的事件,成就了他的功名,在这每一件事情里,几乎都伴随着他和李鸿章的交恶。
第一件,在剿灭太平天国上。
1864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围攻天京,很久也没攻下来,清廷着急,命李鸿章带兵协助。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是一个极为世故圆滑之人,他心里透亮,太平天国经过曾国荃的长期围锁,已经是强弩之末,就差最后一击了,他去不去,太平天国都必亡无疑,他去了就是抢功(人家围了两三年,为的不就是抢头功,占功劳么),于是乎,他先是装病,说感冒不能成行,后来被一再催促,就上书说浙江战事也很紧急,带兵跑浙江去了。(李鸿章给曾国荃的信这么说:“屡奉寄谕,饬派敝军会剿金陵。敝意我公两载辛劳,一篑未竟,不敢近禁脔而窥卧榻。”)
这一去不要紧,他和左宗棠的交恶正式开始了。
为什么呢?
这个时候,左宗棠是浙江总督,正在浙江围剿太平军呢,李鸿章一去,哗啦啦三下五除二,收复了浙江好几个地方,左宗棠自然火了,这个小李子呀,你是江苏巡抚,朝廷让你去南京,你跑我浙江来算咋回事啊!于是乎,上述朝廷,大骂李鸿章“越境掠功”。
李鸿章在浙江一面收复失地,一面掳掠财富,这正是触犯了左宗棠的根本利益,他写信给曾国藩给李鸿章穿小鞋:“湖丝盐利皆浙所应有者,则尽占之。嘉、杭富户及土匪地棍之曾充(此处指太平军)乡官者,则诱致而收其罚捐。”又说:“湖北协浙之饷,每月万两,官言奏拨江海关洋税为抵,已奉明旨,少荃(即李鸿章)亦置不顾。沪饷不欠一月,浙饷已欠一年,尚复专\挹注如此!岂浙亡而沪可独存耶?亦可哂矣!”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父母。”李鸿章带兵入浙江,既抢功劳,又抢财源,当时带兵打仗最要紧的银子,左宗棠能不气么!何况他本来就性格暴躁,二人自此件事开始不和。
李鸿章算盘打得精,去南京得罪老师,去浙江得罪左宗棠,怎么看,得罪左宗棠也比得罪老师好哇!
此前左宗棠和李鸿章有没有不和,历史难以考证,但是左宗棠曾经在训练楚兵的时候,特意拿李鸿章的淮军作靶子打:“淮军以诈力相高,合肥(指李鸿章)又以牢笼驾驭为事,其意在取济一时,正虑流毒无穷。”可见左宗棠对李鸿章的淮军是很不以为然的。
李鸿章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说左宗棠:“湘人胸中有鳞甲。”显然也不喜欢左宗棠。
而曾国荃攻破南京城后,屠城烧杀,并告知曾国藩: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已经死亡。曾国藩以此上报朝廷。
左宗棠却已得知消息,幼主已经逃跑了,他在曾国藩不知道的情况下上书朝廷,说了这件事。
一个说死了,一个说没死,曾国藩和左宗棠坚持己见不松口,最后证明左宗棠是对的。清廷下令褒奖左宗棠,曾国藩非常生气,脸面无光,认为左宗棠这是暗地里捅他一刀子,曾国藩和左宗棠自此有八年不通书信,二人交恶。
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弟子,自然是支持老师的,他和左宗棠不和也有这个因素。
李鸿章
第二件,在剿灭捻军的事情上。
1865年,李鸿章,左宗棠各自率军剿灭捻军。
李鸿章负责剿东捻军,左宗棠负责剿西捻军,可是西捻军一路奔跑,一直跑到北京去了,京师震惊,清廷斥责,将李鸿章也捎带了进去。
李鸿章气得写信给弟弟李鹤年,说:“左公(即左宗棠)放贼出山,殃及鄙人。若使办贼者获罪,何以激励将士?侍心如古井,恨不投劾归去,断不以目前荣辱介怀”。
这还不要紧,最大的矛盾发生于1868年。
其时西捻军被剿灭,李鸿章上书朝廷,说捻军首领张宗禹已经跳河自杀,左宗棠却不相信,他又和当初上报太平天国幼主的事情一样,不通知李鸿章,直接上奏说张宗禹没死,而是逃走了,而且他带着兵四处去追捕张宗禹。
李鸿章这个气呀,好你个左宗棠,我带兵剿匪,说张宗禹死了,都上报给朝廷了,你偏偏和我对着干,打我的脸呢,他写信给曾国藩,大骂左宗棠:“阿瞒本色,于此毕露!”
阿瞒是谁?曹操啊。李鸿章将左宗棠比作曹操,那真的是气急了。
因为那个时代曹操可是完全的一个大奸臣形象,何况左宗棠把自己看作是当世诸葛亮(他自喻“今亮”,即当今诸葛亮之意),李鸿章却骂他是曹操,互相厌恶二人组关系再度恶化。
左宗棠
第三件:塞防和海防之争。
当时的晚清,内忧外患,李鸿章为代表的大臣认为,英国等船坚炮利,是国家大患,应该全力把银子用在海防上,而新疆等地,并不值得特别关注(李鸿章原文:“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腹心智大患愈棘”),他建议“暂弃新疆,划界自守,将塞防经费挪作海防之用”。
左宗棠认为,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乃聚宝之盆”,“保新疆之所以保蒙古,保蒙古之所以卫京师”,最差也要“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当时以这两派为代表争论半年,最后左宗棠赢得争论,前往新疆,也为他赢得了后世人眼中最大的名声和功劳。
在左宗棠收复南疆等地后,李鸿章等上书朝廷,:“廷臣聚议,西征耗费巨款,今乌城、吐鲁番既得,可以休兵。”力图让左宗棠休兵,左宗棠上书力争,慈禧才同意他继续收复失地。
左宗棠和李鸿章二人在海防塞防的争论上,是完全撕破了脸,关系更加恶化。
第四件:私事交恶。
左宗棠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却只考取了一个举人,李鸿章却是正宗的进士出身,这是自诩为今世诸葛亮的左宗棠的心中大痛,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这是文臣的最高荣誉了,左宗棠的举人身份是得不到这个谥号的,李鸿章讽刺他说:“刘仲?说燕王百年后,逃不过一个‘篡’字。我说左公(即左宗棠)百年后,逃过了一个‘文’字。”
左宗棠气恼万分,在去新疆打仗的时候忽然上书慈禧,说我要回京师考举人啦,慈禧也是人精啊,当然明白左宗棠的意思,这是借机敲诈呀,便下令说,左宗棠不必来考试了,直接赐给一个“同进士出身”,满足了左宗棠的愿望。
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而被封为“二等恪靖候”,爵位上比李鸿章要高(李鸿章是一等肃毅伯,死后才封侯),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职军机处,李鸿章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破天荒相公”,意思是以左宗棠的功名,竟然能入阁,当军机大臣,实在是破天荒。
第五件:胡雪岩之死。
晚清末年,战事极多,内外都有,从曾国藩开始,地方打仗自筹银子,左宗棠一路打仗,靠的就是胡雪岩。
胡雪岩是个很聪明的商人,很会赚钱,靠着左宗棠的关系成了一代富商,然而,正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交恶,胡雪岩成了牺牲品。
当时盛宣怀是胡雪岩的经济对手,他依靠的又是李鸿章,李鸿章知道,要斗倒左宗棠,必须先断了他的钱袋子,于是和盛宣怀二人联手,一起整垮了胡雪岩。
左宗棠英勇善战,政治上却不善于为官。其时洪胡雪岩看中了电报的商机,请左宗棠上书朝廷建立电报线。
可是左宗棠直接上书,太过鲁莽,被大臣们反对,此时就搁下不提了。
李鸿章却和盛宣怀商议,先在天津架好一座电话点,请醇亲王等大臣参观,得到了大臣们的称赞,于是李鸿章上书请建立电报局,得到批准,盛宣怀成为负责电报局事务的人。
李鸿章和盛宣怀联手开始打击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借助电报的优势,胡雪岩的一切行动都被探知,很快就被整垮了。
等到左宗棠死后,胡雪岩更是直接被抄家,自此一代富商不复存在。
第六件: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里,左宗棠主战,李鸿章主和,二人政见再次相左。
左宗棠此时已经七十岁余,被委任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在其调拨之下,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然而此时李鸿章此时又如此说:“如在这时平心与法国议和,和款可无多大损害,否则兵祸又会接而起了”,接着被委任为全权大臣和法国议和。
此场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左宗棠怒极,大骂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最后,左宗棠抑郁而终。
纵观以上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交恶,主要是政见之争和利益之争,当然二人的性格因素也极大的影响了二人的关系。
左宗棠尚武,为人直接,性格火爆,李鸿章尚文,为人精明,性格深沉,两个人性格上就完全相反,难以相容,加上利益和政见不和,交恶是难免的事情。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