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生活的挪威人十分爱吃沙丁鱼,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在被渔民打捞出水以后,往往还没抵达港口就缺氧而死。这让很多渔民感到头疼,毕竟死鱼与活鱼的价格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啊!有一位传奇的船长却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带回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精神头十足,同样的劳动,他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这位船长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他将一条鲶鱼放入了沙丁鱼中。鲶鱼本身是肉食动物,性格也很活泼,被装入鱼槽后,因为环境陌生,便到处游动,而沙丁鱼面对这一“异己”,也会变得比较紧张,纷纷游窜躲避,从而带动水的动荡,这就使得水中缺少的氧气能够得到补充,所以沙丁鱼大部分都能得以存活,甚至是活蹦乱跳地被运输到市场上。这个故事,被称为“鲶鱼效应”。
对于领导者来说,如果你的团队里有员工经常“摸鱼”,你看他从早到晚都在电脑前努力工作,但一天下来连一个PPT都没做完,如果放任他这样不管,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你会怎么办?一般来说,员工在公司待得太舒适了,就容易缺乏危机感,容易在工作中摸鱼。那么要增加员工的危机感,很多公司都会采取的一个方式是:在团队里放一条鲶鱼。“鲶鱼效应”,是激发员工活力和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领导者要成为“鲶鱼”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家公司或一个部门,如果领导者缺乏激情,要想手下的人有激情,那简直是白日做梦。最常见的情况是,领导工作不在状态,员工必然上行下效,人浮于事,缺乏创新和主动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司成了一潭死水。
反之,则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如果领导者本身是一条充满活力的“鲶鱼”,那么,通过整顿纪律,规范制度,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人、财、物,就能将那些无能的“沙丁鱼”吃掉、赶走,使有能耐的“沙丁鱼”得到正面的激励,从而使整个组织架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因此,作为领导者,如果自己的公司没有激情,首先不要怪员工,而是要去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激情。只有自己先成为“鲶鱼”,才能影响员工,才能使整个组织的活力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克敌制胜。
要引进“鲶鱼”型员工
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一条“鲶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团队战斗力的重新爆发。在这一方面,日本的本田公司就做得非常出色。
一次,本田对欧美企业进行考察,发现许多企业的人员基本上由三种类型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约占二成;二是以公司为家的勤劳人才,约占六成;三是终日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材,占二成。而自己公司的人员中,缺乏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的人员也许还要多些。
那么,如何使前两种人增多,使其更具有敬业精神,而使第三种人减少呢?
后来,本田先生受到鲶鱼故事的启发,决定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他首先从销售部着手,因为销售部经理的观念离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守旧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必须找一条“鲶鱼”来,打破销售部只会维持现状的沉闷气氛,否则公司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不断的努力,本田先生终于把松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受到了销售部员工的一致好评,员工们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活力大为增强。
从此,本田公司每年都会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的、思维敏捷的、30岁左右的“鲶鱼”,有时甚至会聘请一些常务董事级别的“大鲶鱼”,这样一来,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触电式的感觉,业绩蒸蒸日上。
然而,这一效应也需慎用。
领导者把握的度很重要,如果总是故意将注意力集中于新人身上,势必会引起其他成员的不满,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很上进的员工,他们会因为领导没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而变得消极怠工。
我觉得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奋斗,如果公司员工整天都是无所事事,能过一天是一天,总想着摸鱼,这样的公司也根本不会长久,我认为前面已经给足了他们面子,该提醒的也提醒了,如果屡教不改那也没有留下的必要了,我觉得就应该开除一两个员工,杀鸡儆猴,这样后面的人就不敢再走老路了。
所以说该处罚的时候手段一定要硬,不要觉得害怕得罪人,不惩罚的下场就是越来越严重,助纣为虐,回头把你这个领导也不放在眼里了,等到了那个时候想要再管就更难了,做领导一定要及时行使你的权利。
2024-11-0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