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几时下西洋,有多大船队规模?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明朝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曾七次下西洋,到达西南太平洋、南亚、印度洋、东非等地,历经30余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据《明史》记载,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率领大小船舶200 余艘,官兵27800 余人,其中大型宝船62艘,最大者长44丈,宽18丈,设有九桅十二帆,最远航线达6000海里以上,绘制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图。郑和船队,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组织之严密,是15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
关于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规模,各家着述记载不一,出入较大,兹将诸书所载,有关郑和历次出使的人数,综合排比如下:
第一次是永乐三年(1405年),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是27800 余人。《明史。职官志。宦官》记载是2 万人。而查继佐《罪惟录》记载是永乐四年(应为三年),37000 人。
第二次是永乐五年(1407年),各书均未记载。
第三次是永乐七年(1409年),根据曾随郑和同下西洋的费信《星槎胜览》和陆容《菽园杂记》的记载,是27000 余人。根据郑晓《皇明四夷考》(此文收在《吾学编》中)的记载是3 万人。
第四次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根据曾随郑和同下西洋的马欢《瀛涯胜览》的记载,是27670 人。
第五次是永乐十五年(1417年),人数未详。
第六次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人数未详。
第七次是宣德六年(1431年),根据祝允明《前闻记》的记载,是27550 人。此外,没有载明年代,却记载郑和下西洋人数的,有《郑和家谱》,它的记载是27411 人。明代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记载是38600 余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对郑和下西洋时,使团的具体人员的编制、组织情况记载最详。
据此书记载,郑和某次下西洋时,使团人员的组织是:总兵官一员,挂征西大元帅之印;副总兵官一员,挂征西副元帅之印;左先锋一员,挂征西左先锋大将军之印;右先锋一员,挂征西右先锋副将军之印;五营大都督:中都、左都、右都、坐都、行都,各挂征西大都督之印;四哨副都督:参将、游击、都事、把总,各挂征西副都督之印。
指挥官100 员,千户官150 员,百户官500 员,管粮草户部官一员,观星斗阴阳官10员,通译番书教谕官10员,通事的舍人10名,打干的余丁10名,管医药的医官医士132 名,三百六十行匠人,每行20名,雄兵勇士3 万名有零,神乐观道士250 名,朝天宫道士250 名。郑和船队组织得如此严密完备,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航海经验的丰富。
郑和船队,据《三室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所述:第一种是宝船,有36艘,长44.4丈,宽18丈,九桅,为正使太监郑和等坐船。第二种是战船,有180 艘,长18丈,宽6.8 丈,五桅,是船队中的战舰。
第三种是坐船,有300 艘,长24丈,宽9.4 丈,六桅,作载运兵员用。第四种是马船,有700 艘,长37丈,宽15丈,八桅,为运输用船。第五种是粮船,有240 艘,长28丈,宽12丈,七桅。共计1456艘。这些数字不免有夸大之处,但也可见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宏大。
根据现在可看到的各种郑和下西洋的史料,有关使团人员的记载,分歧较大,有2 万人、27411 人、27550 人、27670 人、27800 余人、2.7 万余人、3 万人、3.7 万人、38600 余人,而其中以2.7 万余人的着述较多。而各家着述的作者多系明朝人,而且有的是跟随郑和同下西洋的人,他们的记述当有所本,因而难以断定孰是孰非。
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原来藏于明朝中央机构的兵部,可惜在成化年间(1465至1487年)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焚毁,使今天难于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因而郑和下西洋时,规模究竟有多大?使团人员究竟有多少人?四五百年始终无法弄清,这个谜可能永远无法解开了!
关于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规模,各家着述记载不一,出入较大,兹将诸书所载,有关郑和历次出使的人数,综合排比如下:
第一次是永乐三年(1405年),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是27800 余人。《明史。职官志。宦官》记载是2 万人。而查继佐《罪惟录》记载是永乐四年(应为三年),37000 人。
第二次是永乐五年(1407年),各书均未记载。
第三次是永乐七年(1409年),根据曾随郑和同下西洋的费信《星槎胜览》和陆容《菽园杂记》的记载,是27000 余人。根据郑晓《皇明四夷考》(此文收在《吾学编》中)的记载是3 万人。
第四次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根据曾随郑和同下西洋的马欢《瀛涯胜览》的记载,是27670 人。
第五次是永乐十五年(1417年),人数未详。
第六次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人数未详。
第七次是宣德六年(1431年),根据祝允明《前闻记》的记载,是27550 人。此外,没有载明年代,却记载郑和下西洋人数的,有《郑和家谱》,它的记载是27411 人。明代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记载是38600 余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对郑和下西洋时,使团的具体人员的编制、组织情况记载最详。
据此书记载,郑和某次下西洋时,使团人员的组织是:总兵官一员,挂征西大元帅之印;副总兵官一员,挂征西副元帅之印;左先锋一员,挂征西左先锋大将军之印;右先锋一员,挂征西右先锋副将军之印;五营大都督:中都、左都、右都、坐都、行都,各挂征西大都督之印;四哨副都督:参将、游击、都事、把总,各挂征西副都督之印。
指挥官100 员,千户官150 员,百户官500 员,管粮草户部官一员,观星斗阴阳官10员,通译番书教谕官10员,通事的舍人10名,打干的余丁10名,管医药的医官医士132 名,三百六十行匠人,每行20名,雄兵勇士3 万名有零,神乐观道士250 名,朝天宫道士250 名。郑和船队组织得如此严密完备,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航海经验的丰富。
郑和船队,据《三室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所述:第一种是宝船,有36艘,长44.4丈,宽18丈,九桅,为正使太监郑和等坐船。第二种是战船,有180 艘,长18丈,宽6.8 丈,五桅,是船队中的战舰。
第三种是坐船,有300 艘,长24丈,宽9.4 丈,六桅,作载运兵员用。第四种是马船,有700 艘,长37丈,宽15丈,八桅,为运输用船。第五种是粮船,有240 艘,长28丈,宽12丈,七桅。共计1456艘。这些数字不免有夸大之处,但也可见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宏大。
根据现在可看到的各种郑和下西洋的史料,有关使团人员的记载,分歧较大,有2 万人、27411 人、27550 人、27670 人、27800 余人、2.7 万余人、3 万人、3.7 万人、38600 余人,而其中以2.7 万余人的着述较多。而各家着述的作者多系明朝人,而且有的是跟随郑和同下西洋的人,他们的记述当有所本,因而难以断定孰是孰非。
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原来藏于明朝中央机构的兵部,可惜在成化年间(1465至1487年)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焚毁,使今天难于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因而郑和下西洋时,规模究竟有多大?使团人员究竟有多少人?四五百年始终无法弄清,这个谜可能永远无法解开了!
2014-05-22
展开全部
郑和七次下西洋
时间为 1405-1433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1、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首先,人数多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
第二次:27000人
第四次:27670人
第七次:27550人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
2、船舶种类齐全
航海活动离不开船.从中国造船历史看,由木筏—独木舟—船,由木船—金属船—合成材料的船,船的大小、形状、种类、材料都不断变化.郑和下西洋的船,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这是我们许多船史专家长期研究的结论.
答案补充 (1)数量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宝船”数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间,而西方航海时哥伦布3—17艘;达加马4艘;麦哲伦5艘.
(2)种类
一些学者根据文献如《龙江船厂志》、《武备志》、《西洋记》、碑刻等记载结合郑和航海的需要进行研究,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船最少有7种,包括:宝船、马船、战船、座船(战座船)、粮船、水船等.宝船——帅船,取宝之船.马船——快速的综合补给船,搭载中层官员、军需品、各国朝贡的动物,并能作战.战船——护航用,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员,保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座船——用于船队防海盗袭击和执行两栖作战.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品.水船——储存运载淡水.在当时世界的航海,都没有此船,配置专用的水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说明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航海能力.答案补充
关于郑和宝船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目前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船型、船的尺度。
3、装备先进
郑和下西洋船队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在宋代之前是冷兵器时代,从北宋到清代中叶是冷兵器和火器并存时代。明初,火器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不仅种类多,而且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热兵器所占比例增多。郑和船队中装备了先进的兵器;如碗口铣,一种可灵活操作的火炮;喷筒,用于水战、攻城池用的。在一些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些,水陆通用的。出现了新兵器“赛星飞”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水雷雏形的记载。
答案补充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庞大的船队,船与船、分船队与分船队之间需要联络、指挥、调度,当时还没有近代通讯方式,以及现在的电讯方式。茫茫大海上,晚上怎么联系?刮风下雨雾天怎么办?这都是古代航海要面临解决的问题。这么大、这么多、这么长时间、这么远,如何来管理?而且每次都安全返回,说明中国古代人在指挥和管理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那么郑和船队用什么方式联系呢?船队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史书记载,船队“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 虞。”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郑和船队是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作战需要来进行编组的,在统一指挥下形成一支严密的船队,这是创造郑和成功远航的重要基础.
时间为 1405-1433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1、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首先,人数多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
第二次:27000人
第四次:27670人
第七次:27550人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
2、船舶种类齐全
航海活动离不开船.从中国造船历史看,由木筏—独木舟—船,由木船—金属船—合成材料的船,船的大小、形状、种类、材料都不断变化.郑和下西洋的船,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这是我们许多船史专家长期研究的结论.
答案补充 (1)数量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宝船”数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间,而西方航海时哥伦布3—17艘;达加马4艘;麦哲伦5艘.
(2)种类
一些学者根据文献如《龙江船厂志》、《武备志》、《西洋记》、碑刻等记载结合郑和航海的需要进行研究,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船最少有7种,包括:宝船、马船、战船、座船(战座船)、粮船、水船等.宝船——帅船,取宝之船.马船——快速的综合补给船,搭载中层官员、军需品、各国朝贡的动物,并能作战.战船——护航用,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员,保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座船——用于船队防海盗袭击和执行两栖作战.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品.水船——储存运载淡水.在当时世界的航海,都没有此船,配置专用的水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说明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航海能力.答案补充
关于郑和宝船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目前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船型、船的尺度。
3、装备先进
郑和下西洋船队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在宋代之前是冷兵器时代,从北宋到清代中叶是冷兵器和火器并存时代。明初,火器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不仅种类多,而且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热兵器所占比例增多。郑和船队中装备了先进的兵器;如碗口铣,一种可灵活操作的火炮;喷筒,用于水战、攻城池用的。在一些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些,水陆通用的。出现了新兵器“赛星飞”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水雷雏形的记载。
答案补充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庞大的船队,船与船、分船队与分船队之间需要联络、指挥、调度,当时还没有近代通讯方式,以及现在的电讯方式。茫茫大海上,晚上怎么联系?刮风下雨雾天怎么办?这都是古代航海要面临解决的问题。这么大、这么多、这么长时间、这么远,如何来管理?而且每次都安全返回,说明中国古代人在指挥和管理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那么郑和船队用什么方式联系呢?船队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史书记载,船队“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 虞。”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郑和船队是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作战需要来进行编组的,在统一指挥下形成一支严密的船队,这是创造郑和成功远航的重要基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