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却在长平之战中覆灭,其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战国时期的赵国作为七雄之一,其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甚至在七国当中也是称得上大国。秦国向各国发起战争的时候,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却在长平之战中覆灭,这一战直接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毕竟在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实力非常优秀,对秦国而言,如果连赵国都战败了,其他几国自然不在话下。
一、外因是长平之战的失败
外人看来赵国失败的原因就是长平之战的战败,但这不过是最浅显的一个原因罢了,虽然在该战之前我们会认为赵国军事实力比秦国更为强大,实际上秦国为了统一六国,早已做好战略部署,而且一直养兵蓄锐,甚至秦始皇还在颁布了一系列的制度。而赵国早期对秦国的态度是置之不理,认为他们没有实力能够打败自己,所以并没有做好相关的军事部署。也正是因为轻视敌方,所以导致自己最终的失败,如果早期赵国能够重视起秦国的进攻,也不会在长平之战中失败的那么落魄不堪。
二、内因是赵国的用人不善
长平之战只不过是最简单的一个原因,但其中的内因却是因为赵王的用人不当。在一场战争中,看似是军事实力的比拼,甚至以人数决定最终结果,但实际上更看重的是双方的军事部署,毕竟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也不在少数。而且秦国在军事部署上非常有谋略,总体力量相比,秦国也更加有优势。
再者而言,秦国的将领有勇有谋,用兵如神,在长平之战中,白起与赵括的战争中,白起就是抓住了赵括的弱点,佯装败退实则却是诱敌深入,从而分割战场实现了包围敌方,直接歼灭了敌军。赵括是当时非常有凝聚力的一名将领,但他急于求胜,才会在与白起一战中落败。不仅仅是赵王的用人不善,也是士兵将领的用人不善,正是因为这几大原因,所以导致赵国最终在长平之战战败。
三、赵国行军策略摇摆不定
秦国一统六国的决心非常坚定,所以在战争中从来没有摇摆过,反观赵国的几位将领,在战役指挥上不仅摇摆,也没有精心部署好其行军策略。不说赵括与白起的战争,且看廉颇在军事指挥上,自知军力不如秦国,所以想要打消耗战,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用处。
赵国还有过求和的意向,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一直摇摆不定,所以导致最终求和没有成功,再者而言,秦国一直都不是想要求和,而是想要统一六国,所以求和作用不大。总而言之,赵国在常平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自身用人不善,行军策略也没有做好,再者就是在军事部署上没有任何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