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清明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我整理的扬州清明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
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
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南宋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译文:
在扬州,清明时分,城中的人们都会外出,家家户户都会去展拜先人的坟墓;即使有些人家有许多墓要拜,也一定要在当天展拜完。因此轻盈的马车,装饰华丽的游船来来往往,展转行驶。平民百姓也带着菜肴和纸钱,来到墓地。祭拜完后,便席地而坐,共饮祭酒,啖祭品。……
这一天,四方客居的外乡人、徽州与山西的商人,和有名的艺妓,所有好事之徒,没有不聚集在一起的。
然而,那些景观团团簇拥在一起,就有如画家的横幅;唯有今天这景象是象鱼那样连贯,象雁那样排列飞行,舒展开有三十余里,正如画家狭长的横幅画卷。
南宋作了《清明上河图》,追摹了汴京的景色,充满了思念故国之情。而我睁大眼睛观赏,能不会有这种感情吗!
赏析:
这是山幅用文字描绘的、可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卷媲美的“清明扬州图”。其气魄之宏伟,描绘之精细,丝毫不减于《清明上河图》。
首先,描写扬州城中,在清明节这天,男女毕出,家家都出城去扫墓的情景。有的人家,即使有数墓,也必在这一天全部祭扫完毕。故陆路上,轻车骏马络绎不绝;水路上,箫鼓画船穿梭来往。即使路线不顺,“转折再三,不辞往复”。那些小户人家,虽不用车马船只,也要带上酒肉果品纸钱等物,去到墓地祭扫,祭扫完毕,便席地而坐,吃喝赏春。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对其重视固然全国皆然,但尤以扬州为盛。
接着,写从扬州城钞关至蜀冈平山堂一带,三十里之间,行人如潮,文章以“靓妆藻野,弦服褥川”八个字来描绘形容,极为准确鲜明。艳丽的月艮装装饰着整个郊野,使其五彩斑斓,黑色的礼服遍及河两岸,使其庄严肃穆。“靓妆”主要指春游的妇女儿童,“弦服”主要指祭扫的主人奴仆。如果说,这是概括扫描的'长镜头的话,下面介绍货郎和博徒则是特写镜头了。货郎摆摊陈列各种骨董、古玩和小儿玩具,以吸引带着小孩的妇女为主。博徒则以各种衣服、用具及食物做赌注,招徕参赌者,以钱掷于地而看成色。虽然赌博方式极为简单,却“百十其处,人环视之”,显得极为热闹。通过以上点面结合的描写,清明节扬州之热闹景象,已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三层,采用鸟瞰的方式来描绘人群的种种活动。从身分来说,除扬州城中的普通居民外,特别点出四方流寓者、徽商、西贾、名妓和一切好事之徒,在这一天“无不咸集”。这些人,在长塘丰草之间走马放鹰去打猎,在高阜平冈上面斗鸡蹴毱正玩乐,在茂林清荫之下弹奏古乐器以消遣。浪子在进行两人相扑的体育竞技,儿童们在放各式风筝,老和尚在讲因果报应的故事,盲人正在起劲地说书。对这各种各样活动的描写,作者用了两组极为整齐对称的排比四字句,精炼准确,读来琅琅上口。接着又用“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来总括人数之众多,场景之纷纭复杂。而当日暮人群散去时,于车马纷沓之中,独写宦门淑秀急于归家的情景,“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又以点代面,以独特来显示一般。我们真要惊叹张岱这一枝生花妙笔,真是左旋右转,无施不可,变幻多端,出神入化!
文章最后,写作者的感受。先以西湖之春、秦淮之夏、虎丘之秋来烘托,使扬州之清明更加令人注目。接着,又将前三者比成“团簇一块”的横幅画,而将后者比成“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的长卷画,并与《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那么,扬州清明在张岱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这篇文章能于尺幅之内现千里之势,构思时高瞻远瞩,全局在胸,气势宏伟,构图严密而完整。描写时既有鸟瞰式的概括描写,又有特写式的细笔精描。再加上语言整齐、凝练而又富有变化,善于运用排比句以增强气势,提高表现力。故给人的印象既全面完整,又重点突出,的确起到了长卷画同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