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南方以籼稻为主,北方以粳稻为主。
2008年中国稻谷产量预估为18,570万吨! 粳米传统上在北方生产和消耗,南方以籼米为主。2000年籼米产量约占全国大米总产量1.88亿吨(糙米)的60%,粳米产量约为29%,剩余为糯米和其他传统的大米品种。中国每年生产早稻籼米、晚稻籼米、一季稻籼米,在长江流域生产一季稻粳米和晚稻粳米;在北方生产一季稻粳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约占全球粳米好吃,籼米口感不好,感觉沙子一样没什么粘性。
2007年全国稻谷产量约1.865亿吨,折合成大米产量为1.35亿吨。中国的产量约占全球1/3。
籼米和粳米所占的比例变化应该不大,主要收到土壤,气候和耕地资源的限制。要说到具体那一个品种,这就很难说了,这么细的资料你只能联系农业部门了。
2008年的还没有统计出来吧。 大米总产量的1/3以上。
2008年中国稻谷产量预估为18,570万吨! 粳米传统上在北方生产和消耗,南方以籼米为主。2000年籼米产量约占全国大米总产量1.88亿吨(糙米)的60%,粳米产量约为29%,剩余为糯米和其他传统的大米品种。中国每年生产早稻籼米、晚稻籼米、一季稻籼米,在长江流域生产一季稻粳米和晚稻粳米;在北方生产一季稻粳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约占全球粳米好吃,籼米口感不好,感觉沙子一样没什么粘性。
2007年全国稻谷产量约1.865亿吨,折合成大米产量为1.35亿吨。中国的产量约占全球1/3。
籼米和粳米所占的比例变化应该不大,主要收到土壤,气候和耕地资源的限制。要说到具体那一个品种,这就很难说了,这么细的资料你只能联系农业部门了。
2008年的还没有统计出来吧。 大米总产量的1/3以上。
展开全部
近年来我国粮食供给越来越充裕
我国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在粮食的供给中占到了90%左右,其中前三种占87%左右。自2004年以来,除大豆外其他三大粮食作物均连续增产,而且幅度明显,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偏紧问题。粮食库存量对于粮食的供求平衡和粮食安全状况也有着重要影响。粮食库存量,主要包括企业存粮和农户存粮两个方面。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国有企业粮食库存都包括在企业存粮之内。企业存粮逐年增加,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和中央、地方储备粮总体规模较大,目前已超过其当年生产量或消费量的一半以上。除个别年份外,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企业粮食库存规模逐年扩大。农户存粮大多为精细粮和当年新粮,基本能够满足农户近半年的口粮需求。从2004/2005年度开始,我国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作物由前几年每年的2000-3000万吨产需缺口转变为产略大于需,每年还有1000万吨左右的节余来充实库存。2003/2004年度三大粮食作物的期末库存量只有19158万吨,到2007/2008年度已回升到20297万吨,增长了6%。
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变化相对平稳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加快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深化改革,并陆续彻底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环节,粮食收购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由于大豆进口量已占到国内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二,国内大豆价格与国际大豆价格的关联度非常高,在2007年也出现了大幅度上涨,2007年11月达到了4182元/吨,同比上涨76%。除大豆外,其他三个主要粮食价格在经历了2003年底的较快上涨后,近几年基本保持稳中略升。其中小麦价格基本维持在1400-1500元/吨之间,粳稻价格基本维持在1700-1800元/吨左右,晚籼稻维持在1500-1700元/吨之间,玉米维持在1200-1450元/吨之间。相对这种国际上出现的这么大的一个意想不到的价格上涨的过程当中,我们国内的价格上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短期内,国内粮价不会跟随国际价格上涨。
粮食消费水平还在不断提高。
我国粮食的消费需求主要包括6 个方面:食用消费(即口粮消费)、饲料用粮、种子用粮、工业用粮、粮食损耗和出口用粮。城乡居民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不断下降,城市的下降速度快于农村。由于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的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总量不断减少。但随着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与此相关的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也呈加快发展态势,在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中,饲料粮的增加越来越成为主要因素,工业用粮消费的重要性也迅速提高。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越来越成为推动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玉米的消费中,饲料用粮的消费已经占60%以上。
国内外粮食价差拉大,我国价格竞争力增强,但仍呈净进口格局
价格竞争力是反映粮食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国内外粮食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确保其可比性,我们选取国内外近似品质的产品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市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国际粮食价格快速上升,国内粮食价格相对平稳,再加上因石油涨价导致的国际运费大涨,国际粮食进入国内市场后的价格与国产粮食的价格相比越来越高,国内外粮食价差不断拉大,我国粮食的价格竞争力有所增强。在综合考虑运费、保险、进口环节税费等因素后,2006年12月国际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进入国内市场的批发价格分别比国产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批发价格约高出400元/吨、550元/吨、370元/吨和80元/吨。2007年11月,国际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进入国内市场的批发价格分别比国产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批发价格约高出700元/吨、2000元/吨、800元/吨和300元/吨。尤其是对国际贸易依赖程度很低的小麦、大米和玉米,国内外价差扩大尤其明显。
尽管近两来我国粮食价格竞争力有所增强,但总体来看,自200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粮食净进口状态,每年约净进口约2000万吨。造成这种净进口格局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豆消费增长快速,国内生产仅能满足三分之一,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大豆来弥补产需缺口,预计2007年仅大豆就需进口3000万吨。如果剔除大豆,除2004年 外,近年来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一直保持净出口格局。其中主要是玉米的净出口量比较大,小麦和大米的进出口量都比较小
近几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有所恢复主要得益于粮食生产效益的逐步提高。2003年,每亩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净产值为316元、401元、134元、265元和302元。2006年,每亩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净产值达到461元、670元、204元、334元和344元,分别增长了46%、67%、53%、26%和14%。
但中国粮食供应并不是高枕无忧,尤其今年,国内粮食生产形势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有利条件在减少,不利因素却在增多,粮食安全存在的隐患,应该引起重视。随着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耕种的收入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打工,致使大面积的耕地被荒废,与此同时,受建筑占用耕地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我国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在粮食的供给中占到了90%左右,其中前三种占87%左右。自2004年以来,除大豆外其他三大粮食作物均连续增产,而且幅度明显,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偏紧问题。粮食库存量对于粮食的供求平衡和粮食安全状况也有着重要影响。粮食库存量,主要包括企业存粮和农户存粮两个方面。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国有企业粮食库存都包括在企业存粮之内。企业存粮逐年增加,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和中央、地方储备粮总体规模较大,目前已超过其当年生产量或消费量的一半以上。除个别年份外,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企业粮食库存规模逐年扩大。农户存粮大多为精细粮和当年新粮,基本能够满足农户近半年的口粮需求。从2004/2005年度开始,我国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作物由前几年每年的2000-3000万吨产需缺口转变为产略大于需,每年还有1000万吨左右的节余来充实库存。2003/2004年度三大粮食作物的期末库存量只有19158万吨,到2007/2008年度已回升到20297万吨,增长了6%。
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变化相对平稳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加快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深化改革,并陆续彻底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环节,粮食收购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由于大豆进口量已占到国内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二,国内大豆价格与国际大豆价格的关联度非常高,在2007年也出现了大幅度上涨,2007年11月达到了4182元/吨,同比上涨76%。除大豆外,其他三个主要粮食价格在经历了2003年底的较快上涨后,近几年基本保持稳中略升。其中小麦价格基本维持在1400-1500元/吨之间,粳稻价格基本维持在1700-1800元/吨左右,晚籼稻维持在1500-1700元/吨之间,玉米维持在1200-1450元/吨之间。相对这种国际上出现的这么大的一个意想不到的价格上涨的过程当中,我们国内的价格上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短期内,国内粮价不会跟随国际价格上涨。
粮食消费水平还在不断提高。
我国粮食的消费需求主要包括6 个方面:食用消费(即口粮消费)、饲料用粮、种子用粮、工业用粮、粮食损耗和出口用粮。城乡居民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不断下降,城市的下降速度快于农村。由于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的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总量不断减少。但随着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与此相关的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也呈加快发展态势,在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中,饲料粮的增加越来越成为主要因素,工业用粮消费的重要性也迅速提高。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越来越成为推动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玉米的消费中,饲料用粮的消费已经占60%以上。
国内外粮食价差拉大,我国价格竞争力增强,但仍呈净进口格局
价格竞争力是反映粮食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国内外粮食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确保其可比性,我们选取国内外近似品质的产品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市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国际粮食价格快速上升,国内粮食价格相对平稳,再加上因石油涨价导致的国际运费大涨,国际粮食进入国内市场后的价格与国产粮食的价格相比越来越高,国内外粮食价差不断拉大,我国粮食的价格竞争力有所增强。在综合考虑运费、保险、进口环节税费等因素后,2006年12月国际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进入国内市场的批发价格分别比国产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批发价格约高出400元/吨、550元/吨、370元/吨和80元/吨。2007年11月,国际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进入国内市场的批发价格分别比国产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批发价格约高出700元/吨、2000元/吨、800元/吨和300元/吨。尤其是对国际贸易依赖程度很低的小麦、大米和玉米,国内外价差扩大尤其明显。
尽管近两来我国粮食价格竞争力有所增强,但总体来看,自200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粮食净进口状态,每年约净进口约2000万吨。造成这种净进口格局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豆消费增长快速,国内生产仅能满足三分之一,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大豆来弥补产需缺口,预计2007年仅大豆就需进口3000万吨。如果剔除大豆,除2004年 外,近年来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一直保持净出口格局。其中主要是玉米的净出口量比较大,小麦和大米的进出口量都比较小
近几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有所恢复主要得益于粮食生产效益的逐步提高。2003年,每亩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净产值为316元、401元、134元、265元和302元。2006年,每亩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净产值达到461元、670元、204元、334元和344元,分别增长了46%、67%、53%、26%和14%。
但中国粮食供应并不是高枕无忧,尤其今年,国内粮食生产形势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有利条件在减少,不利因素却在增多,粮食安全存在的隐患,应该引起重视。随着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耕种的收入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打工,致使大面积的耕地被荒废,与此同时,受建筑占用耕地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粳米传统上在北方生产和消耗,南方以籼米为主。2000年籼米产量约占全国大米总产量1.88亿吨(糙米)的60%,粳米产量约为29%,剩余为糯米和其他传统的大米品种。中国每年生产早稻籼米、晚稻籼米、一季稻籼米,在长江流域生产一季稻粳米和晚稻粳米;在北方生产一季稻粳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约占全球大米总产量的1/3以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南方以籼稻为主,北方以粳稻为主。
2008年中国稻谷产量预估为18,570万吨!
2008年中国稻谷产量预估为18,570万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粳米好吃,籼米口感不好,感觉沙子一样没什么粘性。
2007年全国稻谷产量约1.865亿吨,折合成大米产量为1.35亿吨。中国的产量约占全球1/3。
籼米和粳米所占的比例变化应该不大,主要收到土壤,气候和耕地资源的限制。要说到具体那一个品种,这就很难说了,这么细的资料你只能联系农业部门了。
2008年的还没有统计出来吧。
2007年全国稻谷产量约1.865亿吨,折合成大米产量为1.35亿吨。中国的产量约占全球1/3。
籼米和粳米所占的比例变化应该不大,主要收到土壤,气候和耕地资源的限制。要说到具体那一个品种,这就很难说了,这么细的资料你只能联系农业部门了。
2008年的还没有统计出来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