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我来答
百度网友9109e9b
2018-09-19 · TA获得超过80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5万
展开全部
  • 1.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处理:(1)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2)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3)对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处理:(1)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果病情允许,可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稳定患者紧张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 3.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处理:(1)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2)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

  • 4.空气栓塞: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处理:(1)如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3)有条件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文文讲历史文化
推荐于2017-11-17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2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19万
展开全部
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质量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而引起。
护理:(1)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 求采纳 谢谢楼主
(2)立即测生命体征,并且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至病情平稳
(3)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
(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6)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肺水肿常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量过多有关
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流,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是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利尿剂等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论扎
(7)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及老年人、儿童尤应慎重
3.静脉炎:常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期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护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2)超短波理疗
(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4.空气栓塞:常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进入血液循环有关
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立即为病人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位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飘逸到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口,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检查生命体征直至平稳
(5)预防:输液前输液管内的空气绝对排净,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拔出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评论 |

2013-04-01 21:25热心网友
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措施
一 常见的临床输液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二 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1、药物方面因素
1.1 药物本身输液质量中药品自身的质量至关重要。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青霉素因制剂中含有微量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而引起变态反应
1.2 运输储存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碰撞或是瓶口松动等可能导致漏气、产生玻璃碎渣等而污染输液;含糖量高的输液,如储存条件不当则容易霉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3 热原累加 临床上合并用药很常见,由此产生的热原叠加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尤其是三联、四联用药。临床处方中,将4~6种小针剂同时加入到250ml或500ml的输液中混滴,其中热原便累加起来,可能超过人体的耐受量而发生热原反应。某医院某病区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甲硝唑0.5g,庆大霉素16万U静滴,连续有8例出现热原反应。经实验检查分析认为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累加超过了阈值,致发生热原反应。
1.4 微粒增加有些中药注射液及粉针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原因是中草药的成分比较复杂。有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有些生物碱、皂苷配伍后pH值改变可析出产生大量微粒。在输液操作中,多次穿刺橡胶塞、折断针剂等都会造成颗粒增加。
1.5 药物配伍临床上输液多数被作为药物载体。通过静脉滴注,配伍1种或多种药物。随配伍药物的增加,微粒数也增加,尤其是中草药针剂。药物配伍不当,配制后的溶液颜色、澄明度会受到影响,可产生结晶、气泡、沉淀或pH值改变等变化,也可因pH值变化、稳定剂等的溶解度改变而导致分解或沉淀、含量及效价变化、渗透压和离子平衡从而使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受到影响。另外,患者生理状况不同,对配伍变化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2 、 输液操作因素
2.1 输液环境输液环境的卫生条件影响输液的安全。输液配制一般由护士在病区内完成,环境中的细菌和微尘有可能进入药液而造成污染和出现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后易引起热原反应、毛细血管栓塞、异物肉芽肿等严重后果。尤其在急诊室病情严重的患者较多,环境中的各种病菌和微粒也多,对环境卫生的要求相应提高。如果输液室及配液室环境没有不定期消毒,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就会增加输液被污染的几率。
2.2 无菌操作无菌观念要强,在操作上无菌原则执行认真,如配药前注意洗手,配药时注意戴口罩,切割安瓿时正确消毒等,如操作不当,这些都是造成输液反应的原因。
2.3 微粒引入反复多次针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导致碎屑脱落,进入液体,直接成为不溶性微粒;安瓿折断时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碎屑,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微粒吸入药液。
2.4 输液速度输液速度不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报道,1例患者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快速滴注时,致口麻、颈胸部瘙痒等症状。临床上应用时应注意滴速的药物有:肠外营养药物、治疗指数窄的药物、易刺激血管的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如氨基酸类、脂肪乳、氨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多巴胺、间羟胺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条件和不同的药物选择适宜的输液速度,以减少和避免发生输液反应。
3、 输液器具 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的质量至关重要,即使是质量合格的器材,操作不当及储存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污染。由于劣质输液器材造成输液反应甚至酿成严重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临床应用时仍需严格检查,防患于未然
4 、 患者方面因素
4.1 患者年龄某院对158例输液反应进行统计分析,55岁以上患者占70%。老年患者,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耐受范围缩小,输液速度应较青壮年患者慢1/3~1/2。新生儿输液速度稍快便可引起心衰等输液并发症。
4.2 疾病 血栓性疾病患者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输液中微粒特别是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这样会加重疾病发生发展,甚至危及生命。
4.3 个体差异合格的输液不等于绝对没有热原,只是含量极微,一般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热原反应,而有些体质弱,对热原耐受性差的患者在同样条件下就有可能引起发热反应,这是因为进入体内的热原已经达到该患者发热反应的作用剂量。
三、预防临床输液反应的措施
1 把好药品生产和输液器具购进关 购进应选用生产规模大,生产条件好,质量可靠,信誉好的厂家。
2 输液中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输液时多种药物联用会使药液中内毒素累加,多种药物联用,由于溶媒pH值的改变,药物相互配伍的变化或其他原因造成药物的沉淀、结晶等现象。另外,由于反复多次穿刺胶塞会使药液中微粒增加,由于含有较多微粒的液体输入人体也会发生热原样反应。故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加药后的药液应做澄明度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弃去。
3 提高输配液间的空气质量增加有效的空气进气过滤装置,在有条件的医院输液添加药物应在符合GMP要求的配液中心进行,没有条件时也应在洁净的环境中操作,操作时应避免空气流通和人员走动,输液间最好是在装有空气自净器的房间进行,条件不具备时,输液时也应在输液间或病房清扫完卫生之后进行,同时减少人员走动。为了使进入液体瓶内的空气洁净,应增加有效的空气进气过滤器,减少细菌和微粒对液体的污染。
4 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首先,轻轻提起液体瓶对着光线充足的地方检查液体中是否有异物,瓶身是否有裂纹,再将液体瓶轻轻翻转竖立,自上而下观察是否有玻璃屑、沉淀或其他异物存在,同时注意瓶口及瓶身是否漏气,铅盖是否松动等。检查时切记不可振摇。检查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注意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在添加其他药物前应用少量的液体冲洗输液器,以减少输液器中可能存在的微粒和内毒素的输入。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灵活又朴素灬小草d
2014-08-05 · TA获得超过1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8.3万
展开全部
常见的输液反应: 一、发热反应 二、循环负荷过重 三、静脉炎 四、空气栓塞 五、过敏性休克 应对输液反应三步曲1.不要拔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拔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费时,费事,易错过抢救时机.2.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葡萄糖,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决定. 采用抢救五联方案: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体重/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体重/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体重/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体重/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末梢神经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针5mg(小儿0.1~0.5mg/kg体重/ 次);如收缩压小于90毫米汞柱,在快速补液的同时,用654-2针10~30毫克静滴,对输液反应疗效较好.两类药物应慎用肾上腺素.除药物过敏外,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应慎重,因一般的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但其升压效应会使高血压患者病情恶化.当然,在能判断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正确的.镇静剂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后大多患者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如果过早,过多地使用镇静剂,反而会掩盖病情变化.

希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因为爱所以穷
2020-11-04 · TA获得超过1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860
采纳率:54%
帮助的人:436万
展开全部
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4-01
展开全部
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措施
一 常见的临床输液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二 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1、药物方面因素
1.1 药物本身输液质量中药品自身的质量至关重要。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青霉素因制剂中含有微量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而引起变态反应
1.2 运输储存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碰撞或是瓶口松动等可能导致漏气、产生玻璃碎渣等而污染输液;含糖量高的输液,如储存条件不当则容易霉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3 热原累加 临床上合并用药很常见,由此产生的热原叠加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尤其是三联、四联用药。临床处方中,将4~6种小针剂同时加入到250ml或500ml的输液中混滴,其中热原便累加起来,可能超过人体的耐受量而发生热原反应。某医院某病区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甲硝唑0.5g,庆大霉素16万U静滴,连续有8例出现热原反应。经实验检查分析认为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累加超过了阈值,致发生热原反应。
1.4 微粒增加有些中药注射液及粉针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原因是中草药的成分比较复杂。有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有些生物碱、皂苷配伍后pH值改变可析出产生大量微粒。在输液操作中,多次穿刺橡胶塞、折断针剂等都会造成颗粒增加。
1.5 药物配伍临床上输液多数被作为药物载体。通过静脉滴注,配伍1种或多种药物。随配伍药物的增加,微粒数也增加,尤其是中草药针剂。药物配伍不当,配制后的溶液颜色、澄明度会受到影响,可产生结晶、气泡、沉淀或pH值改变等变化,也可因pH值变化、稳定剂等的溶解度改变而导致分解或沉淀、含量及效价变化、渗透压和离子平衡从而使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受到影响。另外,患者生理状况不同,对配伍变化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2 、 输液操作因素
2.1 输液环境输液环境的卫生条件影响输液的安全。输液配制一般由护士在病区内完成,环境中的细菌和微尘有可能进入药液而造成污染和出现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后易引起热原反应、毛细血管栓塞、异物肉芽肿等严重后果。尤其在急诊室病情严重的患者较多,环境中的各种病菌和微粒也多,对环境卫生的要求相应提高。如果输液室及配液室环境没有不定期消毒,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就会增加输液被污染的几率。
2.2 无菌操作无菌观念要强,在操作上无菌原则执行认真,如配药前注意洗手,配药时注意戴口罩,切割安瓿时正确消毒等,如操作不当,这些都是造成输液反应的原因。
2.3 微粒引入反复多次针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导致碎屑脱落,进入液体,直接成为不溶性微粒;安瓿折断时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碎屑,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微粒吸入药液。
2.4 输液速度输液速度不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报道,1例患者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快速滴注时,致口麻、颈胸部瘙痒等症状。临床上应用时应注意滴速的药物有:肠外营养药物、治疗指数窄的药物、易刺激血管的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如氨基酸类、脂肪乳、氨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多巴胺、间羟胺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条件和不同的药物选择适宜的输液速度,以减少和避免发生输液反应。
3、 输液器具 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的质量至关重要,即使是质量合格的器材,操作不当及储存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污染。由于劣质输液器材造成输液反应甚至酿成严重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临床应用时仍需严格检查,防患于未然
4 、 患者方面因素
4.1 患者年龄某院对158例输液反应进行统计分析,55岁以上患者占70%。老年患者,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耐受范围缩小,输液速度应较青壮年患者慢1/3~1/2。新生儿输液速度稍快便可引起心衰等输液并发症。
4.2 疾病 血栓性疾病患者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输液中微粒特别是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这样会加重疾病发生发展,甚至危及生命。
4.3 个体差异合格的输液不等于绝对没有热原,只是含量极微,一般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热原反应,而有些体质弱,对热原耐受性差的患者在同样条件下就有可能引起发热反应,这是因为进入体内的热原已经达到该患者发热反应的作用剂量。
三、预防临床输液反应的措施
1 把好药品生产和输液器具购进关 购进应选用生产规模大,生产条件好,质量可靠,信誉好的厂家。
2 输液中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输液时多种药物联用会使药液中内毒素累加,多种药物联用,由于溶媒pH值的改变,药物相互配伍的变化或其他原因造成药物的沉淀、结晶等现象。另外,由于反复多次穿刺胶塞会使药液中微粒增加,由于含有较多微粒的液体输入人体也会发生热原样反应。故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加药后的药液应做澄明度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弃去。
3 提高输配液间的空气质量增加有效的空气进气过滤装置,在有条件的医院输液添加药物应在符合GMP要求的配液中心进行,没有条件时也应在洁净的环境中操作,操作时应避免空气流通和人员走动,输液间最好是在装有空气自净器的房间进行,条件不具备时,输液时也应在输液间或病房清扫完卫生之后进行,同时减少人员走动。为了使进入液体瓶内的空气洁净,应增加有效的空气进气过滤器,减少细菌和微粒对液体的污染。
4 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首先,轻轻提起液体瓶对着光线充足的地方检查液体中是否有异物,瓶身是否有裂纹,再将液体瓶轻轻翻转竖立,自上而下观察是否有玻璃屑、沉淀或其他异物存在,同时注意瓶口及瓶身是否漏气,铅盖是否松动等。检查时切记不可振摇。检查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注意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在添加其他药物前应用少量的液体冲洗输液器,以减少输液器中可能存在的微粒和内毒素的输入。
5 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要适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