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损失惨重,全军覆没后,为什么平壤之战也以惨败结束?
平壤之战对于清军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并且有充足的作战准备,却因为最高统帅贪生怕死,弃国家和民族利益不顾,最后导致惨败的结局。
清朝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经济科技落后,国家处于危在旦夕之间
明治维新对于日本来说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改革,从此之后由农业生产逐渐转向西方工业生产,经济军事医学等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并且日本上至统治者,下至人民都在为国家的兴亡和侵略扩张做准备,可以说当时的日本无论是朝廷还是人民生活稳定,这也为之后以武力进行侵略打好扎实的根基。
反观这时的清朝政府反而拒绝西方一些先进的知识,科技进入国内,清朝的统治者想继续用封建落后的教育来误导和麻痹人民。因此,当西方列强用鸦片企图从精神上蚕食国人,想借此来控制和削弱清朝的势力。这时曾经不可一世的东方帝国已经成为待宰的羔羊,谁都想要分一杯羹。
日本将手伸向朝鲜半岛,通过侵略的方式占领朝廷,并跟中国军队兵戎相见
首先耐捺不住的是日本,当时属于中国蕃属国的朝鲜半岛发起了“东学党起义”,这场仅仅只有半年的农民起义却掀起来了甲午战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朝鲜统治者向清朝请求出兵平叛,但是日本方面却以保护朝鲜岛上的居民为借口派兵力驻守朝鲜半岛,其实是想以武力驱赶清朝政府在岛上的兵力,日本想侵占朝鲜半岛。
很快日本军队以偷袭的方式将朝鲜政府控制,并强迫皇室成员下达驱逐清军的命令,取而代之成为朝鲜半岛的统治者。并且在两日之后,日军多次向清军发起攻击,最终中日开战,从始引爆了甲午战争的导火索。
清军占领有利的优势,但日军蓄谋已久,战术十分清晰明确
清朝政府火速派派遣精锐部队总共1万三千多的军队登陆朝鲜半岛,在平壤会合与日军进行战斗,并随时对汉城进行支援。当时由叶志超为主的各个军队占据非常有利的地势,再加上当地人在这场战争中对清军十分信任,并且在行动上面支持清军与日作战。不得不说清军占据了主场性的优势,但没有料到最后的结局却事与愿违。
一万六千多万的日军以合围的方式进攻清军,日军对于这场战争经过精心准备和布署,无论是调配还是战术非常成功,很快将清军的退路切断,并向平壤北面发起强烈的进攻。
日军在江南岸战斗中失利,但日军很快在牡丹台战争取得胜利的优势
清军在南岸的城南城北分别派兵驻守,由总统领叶志超亲自带兵,可是清军却坏了军纪,在当地大肆抢夺杀戮弄得民不聊生,一个军队没有军纪,失了民心,也是平壤之战失败的原因之一。
日军赶到各个地点进行进攻,在江南岸的清军借助有利的地势攻打日军,最后日军伤亡四百多人宣布失败告退。但是在另一支进攻城北的日军却不断的向牡丹台和玄武门发起攻击,没打多久牡丹台很快就沦陷在日军之手,玄武门的情况也伤亡惨重统帅左宝贵宁死不屈,战斗在最后一刻,最后英勇就义。
清朝总帅弃城逃跑,一将无能连累三军,最后清军在平壤之战中大败
后来,日军向西南方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清军进行拼死的抵抗,一时之间双方战争陷入僵局当中,但是因为城北方面失守,以及左宝贵的阵亡让总指挥叶志超吓的失了魂魄,居然做了逃兵。没有想到日军居然了解清军的作战方案,很早在各个地方设下机关,结果清军数千人被打死或被俘,最后清在此战争中军失败并撤离朝,朝鲜半岛被日军所占领。
其实,在整个战争当中,只有城北失利,其他地方还在清军的掌控当中,如果继续战斗谁负谁胜还不一定,并且清军地势,粮草和武器上都十分有利,并且还获得当地人的支持。相对来说日军不但在硬件上面,物质上面,以及供应上面的比较困难。可就是在这种有利的情况之下因为清军最高统帅的临阵脱逃,最后导致战争的失利。
平壤之战可以说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朝廷非常重视这场战争,但是可惜的是却败在了官僚主义上面。清政府官员贪污腐化,无论是平壤之战还是之后的甲午战争都因为政府腐败无能最后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