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的“黄老无为而治”具体指什么

一定要具体... 一定要具体 展开
百度网友89acd57
2008-11-22 · TA获得超过2.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8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02万
展开全部
说简单点
黄,就是皇帝,老,就是老子,黄老之术指的是道家的方略,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皇帝则是道家的源头

西汉初年,由于暴秦之后,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当时的统治者顺应历史要求,以黄老清静之术治理天下,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于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蔚然大兴,盛极一时。当时以研究黄老之学而著名的人物有陈平、田叔、黄生、邓章、郑当时、司马谈等人。此时的方士们也喜欢研究黄老,如司马季主、严君平等,都是以方士身份而研究黄老之学的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说:“(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依老子、庄周之旨著书十万余言。”他们不但研究黄老,还以老庄之书教人,这是方士们和黄老之学相结合的开始。不过此时的道家及黄老之学,基本上仍是一种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潮,从这时的《黄老帛书)、(淮南子)、(老子指归)、(论衡)之中可以证明。西汉政权巩固之后,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不再为统治者所用,汉武帝改为“独尊儒术”,但是黄老之学此时仍然具有较大影响力。此时的汉武帝既崇尚儒术,又崇尚神仙。这时的治黄老学者转向从事道家学术和神仙方术的研究,以维护其发展。这时儒家有神化孔子的趋向,谶讳学说也随之兴起。黄老学者与方仙道的方士结合,开始神话黄帝,宣扬神仙之学。从此之后,讲神仙之名皆托于黄帝,而老子仍属道家。

到了东汉,黄老之学演变成为黄老崇拜、(后汉书·楚王英传):“英晚节更喜佛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给他沼书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词,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此时的黄老,己经近于宗教信仰,与西汉的黄老之学大不相同。东汉桓帝延熹八年中(158一166),桓帝事“黄老道”,(后汉书·王涣传)又说桓帝为相信黄老道的缘故“悉毁诸房祠”,黄老道的名称始见于此时,黄老之学也在此时正式发展,成为黄老道,(后汉书·祭祀志)中说: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周为坛,饰淳金知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也。

(隶释)卷三有延熹八年(165)的(边韶老子铭),其中说当时信道的人附会了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不自生也”和“谷神不死,是谓玄化”的话,说老子“离合于混浊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设,降升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傍,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度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御览)第一也引后汉王阜(老子圣母碑)说: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具。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更将老子说成了是“道”的化身。当时的黄老道是己经将老子作为他们的教主了。此时的黄老道,没有什么组织,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宗教色彩,只是在崇奉黄老的基础之上公认老子是他们理想的教主,老庄之书便是他们的经典。他们就是这样在当时的社会中自然形成了一个信仰集团,东汉末年所兴起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它的流派。据(后汉书·皇甫嵩传):“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证明早期道教组织太平遭系由黄老道演化而来。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将老子奉为“太上老君”,为道教教祖,以《老子想尔注》作为早期道教经典。

道教兼重黄老,试图以黄老的源流证明道家为中国上古文化传系之正统,以与当时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相对抗。但是为何不将黄帝奉为道教的教祖,而将老子捧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一方面黄帝为儒家“三皇五帝”之中的一位先祖,儒家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若将黄帝立为道教教主,势必与“敬天法祖”的儒家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史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也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又史载老子“最知其所终”②, (后汉书·襄楷传)中襄楷上桓帝书说:“最言老子入夷而胡”。因此,只有将老子奉为道教教祖。而将黄帝搁置一边,才不会与儒家发生冲突。又因为孔子曾向老子问礼,也可说明道教地位不在儒教之下;同时又以老子化身而为佛陀的传说,说明佛教亦为道家的分支。这样,就能在儒、释、道三教的斗争之中,借道家始祖老子的身份,而为道教争取相对有利的地位。老子被神化之后,黄帝的地位虽相对减弱,但仍为道家宗祖。道经之中托名黄帝的著作仍旧保存不少,比较重要的是中医方面的著作。由于传说(素问)、(灵枢)为黄帝所留,因而为(道藏)收入。据统计,有关中医的道经在(道藏)之中共有14种。

所以,黄老之学发展成为黄老道,黄老道又演变成为道教,可是道教并没有将黄老道视为自己的母体,而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视为自己的母体,“老子之道”成为道教“最高信仰”;道教除了以神仙信仰为特征之外,同时还信仰老子之道,因此道教的信仰似乎是一种交叉信仰,这一点是道教与其它宗教的不同之处。在道教历史上,道教对道家的承袭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之中。汉末道教以神化(老子)为主,汉代以后又神化(庄子)。至唐代尊(老子)为(道德真经)、(庄子)为(南华其经)、(列子)为(冲虚其经)、(文子)为(通玄其经)、(庚桑子)为(洞虚其经)。宋代以后编纂(道藏),几乎把先秦以来的道家著作网罗无遗,统统纳为道教经典,而将(老子)始终奉于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且历代注解和诠择(老大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傍,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度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御览)第一也引后汉王阜(老子圣母碑)说: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具。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更将老子说成了是“道”的化身。当时的黄老道是己经将老子作为他们的教主了。此时的黄老道,没有什么组织,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宗教色彩,只是在崇奉黄老的基础之上公认老子是他们理想的教主,老庄之书便是他们的经典。他们就是这样在当时的社会中自然形成了一个信仰集团,东汉末年所兴起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它的流派。据(后汉书·皇甫嵩传):“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证明早期道教组织太平遭系由黄老道演化而来。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将老子奉为“太上老君”,为道教教祖,以《老子想尔注》作为早期道教经典。

道教兼重黄老,试图以黄老的源流证明道家为中国上古文化传系之正统,以与当时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相对抗。但是为何不将黄帝奉为道教的教祖,而将老子捧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一方面黄帝为儒家“三皇五帝”之中的一位先祖,儒家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若将黄帝立为道教教主,势必与“敬天法祖”的儒家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史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也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又史载老子“最知其所终”②, (后汉书·襄楷传)中襄楷上桓帝书说:“最言老子入夷而胡”。因此,只有将老子奉为道教教祖。而将黄帝搁置一边,才不会与儒家发生冲突。又因为孔子曾向老子问礼,也可说明道教地位不在儒教之下;同时又以老子化身而为佛陀的传说,说明佛教亦为道家的分支。这样,就能在儒、释、道三教的斗争之中,借道家始祖老子的身份,而为道教争取相对有利的地位。老子被神化之后,黄帝的地位虽相对减弱,但仍为道家宗祖。道经之中托名黄帝的著作仍旧保存不少,比较重要的是中医方面的著作。由于传说(素问)、(灵枢)为黄帝所留,因而为(道藏)收入。据统计,有关中医的道经在(道藏)之中共有14种。

所以,黄老之学发展成为黄老道,黄老道又演变成为道教,可是道教并没有将黄老道视为自己的母体,而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视为自己的母体,“老子之道”成为道教“最高信仰”;道教除了以神仙信仰为特征之外,同时还信仰老子之道,因此道教的信仰似乎是一种交叉信仰,这一点是道教与其它宗教的不同之处。在道教历史上,道教对道家的承袭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之中。汉末道教以神化(老子)为主,汉代以后又神化(庄子)。至唐代尊(老子)为(道德真经)、(庄子)为(南华其经)、(列子)为(冲虚其经)、(文子)为(通玄其经)、(庚桑子)为(洞虚其经)。宋代以后编纂(道藏),几乎把先秦以来的道家著作网罗无遗,统统纳为道教经典,而将(老子)始终奉于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且历代注解和诠择(老大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傍,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度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御览)第一也引后汉王阜(老子圣母碑)说: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具。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更将老子说成了是“道”的化身。当时的黄老道是己经将老子作为他们的教主了。此时的黄老道,没有什么组织,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宗教色彩,只是在崇奉黄老的基础之上公认老子是他们理想的教主,老庄之书便是他们的经典。他们就是这样在当时的社会中自然形成了一个信仰集团,东汉末年所兴起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它的流派。据(后汉书·皇甫嵩传):“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证明早期道教组织太平遭系由黄老道演化而来。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将老子奉为“太上老君”,为道教教祖,以《老子想尔注》作为早期道教经典。

道教兼重黄老,试图以黄老的源流证明道家为中国上古文化传系之正统,以与当时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相对抗。但是为何不将黄帝奉为道教的教祖,而将老子捧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一方面黄帝为儒家“三皇五帝”之中的一位先祖,儒家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若将黄帝立为道教教主,势必与“敬天法祖”的儒家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史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也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又史载老子“最知其所终”②, (后汉书·襄楷传)中襄楷上桓帝书说:“最言老子入夷而胡”。因此,只有将老子奉为道教教祖。而将黄帝搁置一边,才不会与儒家发生冲突。又因为孔子曾向老子问礼,也可说明道教地位不在儒教之下;同时又以老子化身而为佛陀的传说,说明佛教亦为道家的分支。这样,就能在儒、释、道三教的斗争之中,借道家始祖老子的身份,而为道教争取相对有利的地位。老子被神化之后,黄帝的地位虽相对减弱,但仍为道家宗祖。道经之中托名黄帝的著作仍旧保存不少,比较重要的是中医方面的著作。由于传说(素问)、(灵枢)为黄帝所留,因而为(道藏)收入。据统计,有关中医的道经在(道藏)之中共有14种。

所以,黄老之学发展成为黄老道,黄老道又演变成为道教,可是道教并没有将黄老道视为自己的母体,而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视为自己的母体,“老子之道”成为道教“最高信仰”;道教除了以神仙信仰为特征之外,同时还信仰老子之道,因此道教的信仰似乎是一种交叉信仰,这一点是道教与其它宗教的不同之处。在道教历史上,道教对道家的承袭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之中。汉末道教以神化(老子)为主,汉代以后又神化(庄子)。至唐代尊(老子)为(道德真经)、(庄子)为(南华其经)、(列子)为(冲虚其经)、(文子)为(通玄其经)、(庚桑子)为(洞虚其经)。宋代以后编纂(道藏),几乎把先秦以来的道家著作网罗无遗,统统纳为道教经典,而将(老子)始终奉于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且历代注解和诠择(老大庄)等道家经典的著作,亦一概纳入道经的范畴之中。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道教文化是道家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分支。因此老庄之“道”家学说,为道经之中道学的来源之一。
百度网友a3acbe0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18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8万
展开全部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
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
他们人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930390
2008-11-22 · TA获得超过54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6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无为的思想我就不用多解释了,楼上的几个人都说了
我说说具体的吧
汉高祖刘邦登基以后,他所面临的是国家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的严峻局面,惟有实行清净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才能维护国家稳定,这是由社会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你可以想想,百姓经过秦后的暴政,再经过楚汉之争,百姓唯一想做的就是想过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这个时候,你如果还对外战争,或者频繁的更换命令和制度,百姓怎么适应的了,这样是极端不稳定的.
再比如说在立法指导思想方面“轻徭薄赋”、“约法省刑”。这些都是无为而治,与人为善的道家思想.
如果说你要文具体是指什么的话,可以答1轻徭薄赋 就是减轻赋税徭役,2约法省刑 把刑罚放宽. 3不对外战争 4不大兴建宫殿皇宫 5 皇家用度不奢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j000960
2008-11-22 · TA获得超过86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7万
展开全部
黄是假托黄帝,老是老子。黄老思想实际上是道家的政治思想,它在政治上强调"寂若无治国之意,漠如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即"无为而治"。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形势是处在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之后,人口散亡,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刘邦为了巩固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采纳了陆贾的建议,以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为指导,在政治上基本沿用秦的中央集权制,在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orzamilan999
2008-11-22 · TA获得超过1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9万
展开全部
遵循老子、庄子的中庸学说,不求更大的发展,守住旧有的体制。
这里有个典故:汉初高祖刘邦和丞相萧何死后,曹参任丞相,但他整天无所事事,汉惠帝以为曹参在欺负他年幼,有点不高兴。就令曹参的儿子曹窋私下里劝劝曹参。曹参没有听儿子的谏,还打了儿子200大板。后来汉惠帝就责问曹参为什么打了曹窋。曹参没有直接回答皇帝,而是反问汉惠帝:“陛下和先帝谁更圣明?”汉惠帝说:“我怎么能和先帝笔呢?”曹参又问:“我和萧何萧丞相谁更有才能?”汉惠帝说:“你好像也不及萧何。”曹参说:“高祖和萧何定了天下,法令已经很完善了,现在陛下做皇帝,我做丞相,按照高祖和萧何(等前人)的法令,治理天下,不就可以了吗?”汉惠帝认为不错,是这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