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文的文言文
1. 用文言文写一篇关于学习的作文
小女不知也,癫狂无度,昂昂自若。
现年十四岁,居于深圳。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寝。
性嗜玩,忙碌而不能常得。小女知其如此,或置作业于不顾,期在必累,既累而退,曾不。
环视,破乱不堪,或忙于收拾,;或两眼一闭,懒于动弹。,晏如也。
入校常跑上跑下,难得一闲,事务,有时极累。学业繁重,作业堆叠,摇摇欲坠。
或,便失机遇。忙至几欲崩溃时趴桌小睡,且欲与清闲者等不可得,安求其能事事如意也?但求学业有成,锻炼自身,混于之社会,期在混出模样,不至于。
常著文章自娱,以示己志。目标较为明确,奋发进取。
欲与世俗,难以实现。闲时常听音乐,以此放松心情。
记于心,仇恨清于心,最骄傲之本为人品。忘怀得失,逍逍遥遥,以此自终。
赞曰:东晋有言:“衣沾,但使愿无违。”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苹果著此文,以乐其志。
2. 用文言文怎样写作文
那要看你文言文功底如何了 2001年的满分作文,建议仔细研究下。
《赤兔之死》原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
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
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锇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绍而斩其婚使。
‘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
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
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不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
士为知已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
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特写:一篇古白话 十年阅读功 以一篇《赤兔之死》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高考考完后,他就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里才赶回南京。
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蒋昕捷是在妈妈的电话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满分,他说,当时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用古白话书写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心里也没个底,但他坚持认为,写这样的故事用古白话更恰当,表现历史人物更生动,当然自己运用起来也更自如。
刚拿到题目时,他觉得这次作文题目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写好很难,当做到现代文阅读时,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马,他一下子像见到了老朋友,随之吕布和关羽的形象也浮现在脑海中,他联想到这两个人物都与“诚信”相关,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单纯做成人物评论,作文就缺乏感染力。接着他想到赤兔马早年跟从吕布,后来又追随关羽,关于“诚信”的话题,它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就编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
整个写作花了50分钟的时间。 一位阅卷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到“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在高考临场作文时如何能发挥得如此自如?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
从5岁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小小的半导体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一天要听七八场书。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文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事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
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也许是因为阅读广泛的原因,他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
高中开始,老师要求他们写日记、周记,文体不限,他就最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抒写,偶尔也作诗、填词。但蒋昕捷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议论文常写不好。
虽然对文学有如此之浓的兴趣,蒋昕捷的高考志愿却填的全是计算机系。他说,从高中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编程方面。
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是文理兼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是融会贯通的,自己也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但在现实中,这种矛盾却总让他一筹莫展,看文学书籍要花时间,做理科练习同样也要花时间,由于理科较为薄弱,老师和家人常督促他多做题目,他却总有点排斥心理,结果高考果然“吃了亏”,数学题有好几道明明会做却因为计算错误白白丢分。以后不管学文科还是理科,他两样都不想放弃,看来这样的“时间冲突”以后一直都会存在了。
作文要想写得好有什么秘诀呢?记者问了很多热心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蒋昕捷笑笑说,其实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书,尤其是中。
3. 用古文写文章
心之所寄(称呼): 与汝阔别,三日有余。终不见汝,吾心戚戚,情难自抑,满卷相思。
昔见汝于(何处,自己填),得睥芳泽,惊为天人。秋波滟滟,青丝垂肩,娇态依依。
复多日与汝相处相知,吾之情生不吾由。吾不禁心中狂呼,此乃梦中鸿雁也。
夫弱水三千,则取一瓢足矣。夫理工芳草,惟独爱汝而无别乎。
易安居士曾午夜梦回,泪眼低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吾疑,何故?今吾身受体历,方知古人之不余
欺也。
景庄亦言:“为伊消得人憔悴。”吾亦疑,甚矣。今吾人涉情土,身陷情潭,幡然醒悟,终悟其中之义也。
每忆汝,辗转难眠,心有所思,情不自吾。
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夜夜肠断处,无处话凄凉。
虽汝与吾间之千里,思念长伤吾心,然吾怪之罪何有于汝乎?反,吾思与日俱增,吾情与时俱进。于汝,情痴
一 片,思浓于海,山不可动,海不可淹,火不可灭。爱慕之情,时时加之,岂有他人可吾及乎?
吾知才疏学浅,身非八尺,貌不扬人。然吾之情之心,可昭日月,天地共鉴。
文短情长,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所未尽者,尚有万千,何止其乎?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4. 以文言文为话题写作文
诸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将唐代的游记推向高峰,被称为山水文章之祖。其时因提倡新政失败,坐王叔文党而获罪被贬谪至永州的柳宗元,亲友皆与之断讯,彷佛被世界遗弃,这个敏锐的文人看到永州这偏僻之处亦被世界遗忘了的山水,不禁感同身受,遂兴发亲切感,山水成了他投射心情的对象。一日,至小丘西小石潭,看到潭水清冽,不免心乐之,看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但看著看著,又勾起他寂寥的情绪,最后怅然而去。《小石潭记》写著:「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一小段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却是几经折腾的人生经验,凝结而成最精简也最有力道的字句。
孩子们读古文,在年少时未必能领悟其中心思,但行过悠悠人生路,再次重逢,便成为心情及际遇的最佳注脚,叹赏之外更有无限温暖,古文字句就这么准确地抚慰了一个寂寥惆怅难言的生命。
这正是古文的魅力。
5. 对文言文的认识写作文
美使人感受到一种情感、思想、智慧的愉悦、满足和升华,使心灵变得更美好开阔,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等.如200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则简答题:阅读《宋史·文天祥传》选段,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这道题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过零丁洋》和《谈骨气》两篇课文,从舍生取义的角度来谈文天祥亲自率领军队抗元,失败被俘后坚决拒绝投降元朝的铮铮铁骨;亦可谈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以身许国出使元朝,后奋战不息,最终以死报国,重于泰山,“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而赢得中华子孙的敬仰.学生从这悲壮的美中可受到震撼,体验到强烈的情感节操的感染和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世代传承.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与思辨的阅读近来颇为流行,它对初中生的思想认识、综合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2002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卷中要求学生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并辨析:(《爱莲说》)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在现实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我个人认为:“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对立的观点实质归结为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环境是次要的,在一定条件下亦起相应的作用.人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会在成长中(一般情况下)表现得更优秀;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出淤泥而不染”,即改造环境,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磨炼得更坚韧,另一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被环境影响改变.这就表明人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学习科学文化诸多方面的知识,如此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有用人材.实践证明:竞争的实质,归结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优秀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广大师生难道还不能由此窥一斑而见全豹吗? 重视文言文阅读中简述题的能力测试趋向,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诸多能力,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所做的一切必须都是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为与时俱进的人材,对他们的教育与影响将是终身的.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有新的发展动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6. 用简单的文言文写的作文
我身边的小事
初中者,酸甜苦辣具备也,故其小事甚多。别初中之际,吾心不免悲伤,今记初中小事之二三,以抒余念念不舍之情。
一
初中乃学习之佳时,放眼班内,奋笔疾书者遮天蔽日。唯有一泼皮,不思进取,整日迷恋于玩耍取乐,班SIR甚恶之。
一日班SIR之课,整班寂然,无敢哗者,此泼皮则不知天高地厚,取一MP3而听之,因恐班SIR视之,故稍稍遮于书堆之中。听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乃班SIR之手,指一弯而MP3为其所收。此泼皮正听音乐,不觉讶然一惊。班SIR则斜眼冷笑而视之,其眼神似曰:“学生之变诈几何哉?徒增笑耳!”
二
班中有一奇人,甚爱苦茶,因其茶过苦,周围人恶之。一日,问余曰:“君可喜饮苦茶乎?”余对曰:“茶虽苦,但其回味乃甘甜”此人眼瞪如珠,嘴咧似盆 大喜曰:“班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此人问曰:“何不多饮几杯?”余对曰:“吾已念WC久矣!”说毕,乘奔御风而去。旦日,吾眼圈极黑,精神恍惚,友人问其故,曰:“吾立誓自此不饮苦茶”
三
琴棋书画游戏,可爱者甚蕃,初二学子甚爱棋。余独爱五子棋之简单易行,千变万化。初,吾乃班中五子棋第一高手,无人能敌,故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而吾忘此言之意也。未几日,班中初现高手,吾时时而败阵,一月之余,泯然众人矣!友人劝余曰:“不学无术!”故余痛改前非,苦心专研,悬梁刺股。一月,与友人下棋,三盘过后,友人赞曰:“善!非复吴下阿蒙!”吾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老表何见事之晚乎?”余与友人皆大笑。
吾忆身边小事之时,笑面如花,心忽感悲伤。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7. 求一篇关于高中生活的文言文作文
尝闻一说曰:“师者,乃人生之导师也。
授学业于弟子,布恩泽于他人,不为他求,只求众生中出一二栋梁之材,桃李满天下耳。” 余由此铭记于心。
盖余每日所学者,皆出于师矣,然尚未悟出师之良苦用心。 考期将至,余与同窗皆发愤苦学,终日沉游于题海之中,欲以一己之努力而成功名耳。
然题海无涯,泅渡疲惫,余与同窗皆苦不堪言,夙夜忧叹。观吾师也,内心虽焦虑万分,却并未显露于色,日以阳光之微笑迎接众学子,令吾等如沐春风,心内之结始解,心境豁然开朗矣。
余由此而悟之:师者虽焦虑万分,然以温暖之笑意悦吾等之心,只为吾等能以绝佳之状态而直面中考矣。其用心良苦非他人所比,吾等焉得不争取向上而报师者之恩也? 一日,同舍生皆于外嬉戏,余独正襟于座埋头苦思,所思者,乃一数学题也。
忽一人于后呼余,曰:“汝学习甚苦。考期降至,不必再解此刁难人意之题也,当细览书本,从中获利,此则汝将受益甚多矣!”言罢便递过一茶杯,余观之,杯内乃龙井妙茶也。
余谢而接之,畅快尽饮,便觉此香茗之味胜过琼浆玉露耳!不由得心旷神怡,周身焕然,此皆神茶之奇功也! 余由此而复忆前者之语。师者奉献吾等之不胜枚举,而吾等所能做者,仅以辉煌之学业回馈恩师也。
余始觉“一日师,终身父”之语实信然矣。师者予吾等之关爱,为博爱;父母予吾等之关爱,为善爱。
使吾等缺此师者博爱,则人生之路寸步难行矣。由此观之,师者乃吾等导师之言不虚也。
现如今余正于考场之中全力答题,非成功名也,只为报父母、师者及众人之恩也。余此时心静如止水,只因师之关爱于我心中沉淀甚多,积攒甚多,此爱足为解题之动力矣! 余欲言者甚多,不可胜言。
文至落笔,不能不报吾师言:“师者予吾之关爱,将永记心中。余不求闻达,亦不求飞黄,只求以刻苦之奋斗报师者之大恩也!” 今当与师告别,然余坚信一时之离散,将来必有欢聚之日。
笔已沉重,心已汹涌。今当远离,临文涕零,不知所言。
8. 【古人写有关读书的文言文,求一些古人写的有关的文言文,古诗也
您好!【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1]嗜:特别爱好.[2]无从:没有办法.[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5]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6]走:跑.[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10]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11]尝:曾经.[12]趋:奔向.[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问.[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20] 叱咄:训斥,呵责.[21]至:周到.[22]复:这里指辩解.[23]俟:等待.[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30]汤:热水.[31]沃灌:浇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33]容臭:香袋.[34]烨(yè)然:光彩闪耀的样子.[35]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6]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37]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8]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39]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0]流辈:同辈的人. [41]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2]撰:同“撰”.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