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有哪些权力,为什么说节度使制度毁了唐朝?
唐朝的节度使是相当于现在的地方性军区,换句话说,唐朝的节度使是之所以能够造成为割据势力,主要由于它的兵力雄厚,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七四六年,任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掌握天下劲兵,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
由于唐朝是沿袭了隋朝的三省六物质,同时也保留下了节度使这个官职,因此节度史在唐朝发展的也非常迅速,甚至远远超过了隋朝所发展的速度。而节度使得壮大,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辽、金都仿唐制置节度使,往往有名无实,地位也远不如宋朝的使相高。元朝将节度使废除。
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