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怎样让家长坚持自己的原则?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和他们斗智斗勇的过程,往往有的时候家长说的道理是对的,可遇上孩子情绪不对,不管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再好的道理也是对牛弹琴。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因为耐心耗尽,而对孩子做出一些比较极端的行为,比如说指责甚至是打骂,希望用这种方式尽快让孩子听话,解决问题。
但是暴力手段只能是一时的让孩子听话,家长的火气发出来了,但愤怒和压抑会一直在孩子心中累积,不仅不利于亲子关系的维持,还有可能让孩子今后变得叛逆,更不听家长的话。
父母对于孩子不听话这件事很多时候是无可奈何,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强迫他们听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对于家长的要求孩子会假装听不见来进行消极反抗,家长要学会从表面看本质。
孩子“听不见”家长的要求都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大多数时候都会出现在孩子正在兴头上玩,家长要他们做其他的事情,孩子就会假装听不见。又或者让他们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做家务,做作业,看书,孩子也会有“听不见”的情况发生。
问题并不在孩子不听上,而是家长当时的要求违背了孩子更基本的需求,当他们想要的和家长要求的不一致的时候,孩子才会出现不听的情况。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并不是用非常手段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做,而是要引导孩子表达出来他们自己的想法,并且要学着和父母沟通,达成双方都能满意的结果。
孩子希望尝试掌握主动权,希望能够自主去做一些决定,这个时候家长的要求和他们的想法是冲突的,家长这个时候可以从有限的选择中照顾一个令双方都能比较满意的解决方式,去圆满地让这件事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满足家长的要求。
要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去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出一个小小的调整,让孩子能接受家长的意见,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部分想法。
当孩子出现听而不闻的情况时,家长就要明白这个时候一定是孩子想做的和家长让他们做的之间产生了分歧,这个时候不应该严厉地要求孩子必须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而是先问问他们想要做什么。
有的时候甚至都不用问,眼下的情况已经一目了然,孩子正在玩,家长想要让他们去做作业,“听不见”的原因就是想要多玩一会。
如果眼下的情况并不明了,家长就要做出倾听的姿态,摆出耐心,来问问孩子现在他们想做什么,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倾听的姿态本身也是在给孩子做出榜样。告诉他们别人说话的时候至少要给出回应,而不是装听不见。
避免过程中喊叫,惩罚和唠叨,这只会让情况越来越严重。要赢得合作,而不是单方面强制要求孩子听话。
当孩子能够感觉到自己被赋予了选择权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愿意和父母配合,而不是消极反抗。
父母很多时候在对孩子作出要求之后,因为他们的不配合就会改变初衷,甚至完全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这样就会导致父母权威下降,下一次再下命令的时候,孩子总是会和家长讲条件。
倾听并不代表妥协,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尊重他们的意见,但父母说出的要求也不能轻易更改。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教会孩子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任,只要是自己提出的要求,那就要贯彻执行,家长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始终如一,孩子可能就只能学会半途变卦,做一个不坚定的人。
即使有的时候孩子做出的选择是错误的,家长也要让他们知道,坚定地执行自己的想法的重要性,即使是错的也没关系,但一定不能随便放弃。下一次他们才能学会在做决定之前要仔细周全地考虑,而不是轻易地就把承诺说出口。
家长言行一致才能带动孩子做一个懂得坚持,讲诚信的人。如果过程中家长轻易更改,或者当孩子听而不闻的时候家长就放弃要求了,那么下一次孩子就知道了用“听不见”这一招可以违抗父母的指令,对家长的要求变相地逃避。
家长提出了要求就要让孩子贯彻执行,如果孩子不听,家长就要及时走过去和孩子讲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有理有据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一般来说孩子都会接受家长的要求和命令的。
家长的解释是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执行最基本的尊重,因为孩子对很多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者是伤害都没有基本的意识,这就会造成对父母的要求的不理解,比如说糖吃多了会有蛀牙,孩子只是听未必会明白能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所以就会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定要买糖,而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家长和孩子及时沟通讲道理,最后坚持自己的决定,限制孩子吃糖。
家长表现得很专横并且一直在用命令的语气,就很容易导致孩子觉得父母是在强迫自己,于是就反抗得更厉害。
所以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着想的事情,即使说了第一次孩子听而不闻,家长也不能放弃,最好走过去和孩子慢慢沟通,讲道理,直到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满意的做法,让这件事有圆满地解决,而不是孩子不听家长就放弃,最后不了了之。
这就要求家长在下命令之前,就先想好了这个要求是不是必须要让孩子去做的,因为一旦要求说出口就不能轻易放弃和妥协,要用行动去贯彻执行。
如果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妥协,其实就是在给他们一个错误的信号,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和家长谈条件,眼泪和撒娇能让自己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