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方近代文明的成就及其问题

 我来答
love美美的春天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08-3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748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751万
展开全部
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洛克的自然状态,他所认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授予;美国国父们建国的基础在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无需明证的真理;西方人对制度设计坚持从人性的幽暗意识出发,这应该极大程度上得益于绝对个人意识作用下对世俗权力不信赖的本能。 综上所论,雅典民主政治时代公民较强的个人意识、斯多亚学派关于个人意识的进一步催生、基督教传统创造的绝对独立的个人意识, 三者是西方世界运用分化思维确立个人意识的悠久传统。而如我们所知,尤其是在基督教催生出绝对的个人意识之后,它使得个体坚持个人主义的原则去构造“我与他者”共在的社会生活世界。因而,在个人主义原则下,西方人相信国家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独立的个体自由,因而有现代自由宪政、人权保护的主张;西方人也相信通过个人合理的自私能够实现共同的幸福,因而有现代自由市场经济的产生。总之,西方人在面对社会生活世界之中我与他者必须共存这一问题时,将各种能够保障“你我共存有序”的制度设计都扎根在个人主义之中,而这种个人主义来源于绝对的个人意识。由此我们不难得知,在西方的社会生活世界之中,既有井然有序、高度文明的共同体生活,也有极具彰显自我个性的私人生活。这些,在世界其它文明之中确实不曾出现。

(六)西方文明的某种危机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西方文明通过其特有的分化思维在认识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世界取得了丰硕成果。这种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对世界进行探讨的思维使得西方文明对于各种问题都有极为深刻的理解。但深刻的理解并不等同于这种理解就是正确的,西方文明采用分化思维而得出的各种理解有时也可能是错误的。从西方人对主观世界的理解来看,它将人分为灵魂和肉体两部分,并认为人拥有理性、意志、情感等多种能力。对人具体构成的这种划分,在赋予人之丰富的多样性时,也必然造成多样性之间某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如

我们所知,通过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作用,西方文明就开始逐渐突出人在认识世界之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将人看成是认识世界绝对的主体,要求按照人对自己的理解来重塑一切。
启蒙以来,蒙田、笛卡尔等先驱的怀疑论调激起了西方人重新认识自我的极大热情。在这之中,西方人开始挖掘人的全部特质,并根据人自己立法的乐观精神,将这些特质视为合理。在这种乐观精神的指引下,人已然成为了主宰世界的主体,人之所能皆为合理。所以我们看到,西方文明逐渐将先前被视为过度发展就会带有缺陷的特质也合理化,例如将人的欲望、对信仰的怀疑也视为是合理。如我们所知,适度的欲望、基于理性对信仰的适度怀疑是合理的,但由于西方文明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交由每个人去完成,而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最终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其中伤害最大的是追逐自我利益的享乐主义和某种狂妄的无神论调。所以西方文明用分化思维来理解主观世界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将理解自身的绝对权利交由了每个人,而这导致分化之后再也无法形成共识。我们说一生万物,对于西方文明而言,其文明危机来自于分化出来的万物可能再也没有了交集,再也没有了对于作为整体的一的共识,导致其向心力逐渐衰退甚至整个文明秩序的坍塌。
西方文明对主观世界采取分化思维最终导致的上述情形,深刻影响着其社会生活世界状况。因为在客观世界中,人们必然采用的是实证方法,因而西方文明采用分化思维而成的对于主观个人的各种理解影响不到它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而在社会生活世界,由于这个世界由具体的个人组成,因而各种相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得社会生活世界可能出现失序的状况。正如我们所知,围绕着社会生活世界秩序的整合,西方人利用各种价值相互争论。自由主义立足于人的权利,捍卫保障权个人权利的秩序模式;社群主义认为仅仅保障基于抽象而成的

权利有可能导致道德状况不佳,因而需要将善优先于权利,构建具有德性的政治。针对具体的领域,西方人都有大量的争论。其实,在今天的西方,其价值能够得到全部认同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窄。宗教宽容是对信仰多元化的无奈,现代政治是主动放弃古典政治关注德性的结果。所有的迹象表明西方文明已经很难以一种具有统构性的价值来整合自己了。坚持多元、保持宽容是西方文明秩序得以支撑和延续的根本。当然作为关涉整体生存的群体秩序,西方文明应该能够在坚持多元和宽容的原则下实现秩序的优良。也正如我们所知,西方近代的法西斯和共产主义危机,其危害根源于它们企图依据一种统构性的价值来重塑西方文明,并对其他任何合理性的价值予以消灭。所以历史教训昭示着:西方文明由于其不断的分化,它再也不可能回归到中世纪的神圣帝国时代、也不可能实现第三帝国、共产主义世界等等狂妄的世界梦想。在多元和宽容的基础上,在各种价值中实现交迭共识,建构一种最不坏的秩序安排,这才是西方文明得以存续的本源。 由于西方文明不断的在宽容人的多样性,所以注定它的生存秩序必定因为多样而变得世俗。与张扬美德的古典西方相比,现代西方显得相形见绌。当然,由于现代西方建构了基于世俗合理意见而成的秩序模式,它能够给人带来高度发达的物质享受并保障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和安全,所以它也有其高明之处。但正如我所说,现代西方由于它的世俗,因而与古典西方相比,它显得不够高雅。所以,经过分化思维不断塑造的西方文明,它再也不可能拥有那般古典美了。这是西方文明走向现代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当然对于一批带有怀古倾向的知识分子,他们还是希望回到过去。为此,他们要将西方的古典美重新拉回到现实之中。在这之中,卢梭是个典型,他希望通过道德理想国的构建,使得现实能重现当年雅典民主时代、罗马共和时代的美好。但历史有时是无情的,它宣判了此类梦想的破碎。今天也可看到,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在批判西方世界的现代性,希望能够整合西方文明的危机。但现实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今天的西方仍然不能摆脱现代性所带来的某些根本危机。这些知识分子企图整合文明危机的各种尝试终究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上,很难对改变现实带有根本性的影响。但这些知识分子出于知性的真诚甚至是信仰的真诚,其所体现的对自身文明的深切关注,却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正是因为有了来自于他们的批评和建议,才使得西方文明在一次次危机之后能够恢复到某种正轨。
但也正如我们所知,不断分化的思维决定了西方文明必然始终与危机相伴。它的危机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得到解决;它只能做到对危机进行适度调试以使秩序继续得以维持。对于生活在西方社会生活世界之中的个人而言,基于不断分化而成的西方文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自由,因而必须由他们自己去思考“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事实上,让自己运用自由去选择有时也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好的。所以对于拥有自由的西方人而言,他们选择时不断伴有焦虑和不安。所以这是一个诸神之争的自由时代,每个西方人都在信念伦理和职业伦理、世俗之城与上帝之城等非此即彼的问题上进行艰难的选择。现代后现代的西方,在将大写的人立起来之后,也把每个人置于了独自承担自由选择后果的境地之中。由于后果不可能事先知晓,因而每个人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幸福,反倒是必须独自承受生活带来的焦虑和困惑。
所以从其文明内核来看,现代西方人很难能够轻易获得至善的幸福,总有无聊、空虚、无常与其相伴。尼采笔下查拉图斯特拉的孤僻、加缪在《局外人》揭示的个人生存的荒谬感、卡夫卡《审判》之中主人公K的悲剧、萨特所言的“他人即地狱”的痛苦,深刻表明了现代西方人的无奈。其实,现代性所带来的困惑又何尝不在我们身边呢?我们在反思人生的意义时,所投射出的孤独、彷徨、焦虑、无聊、苦闷、虚无,充分说明了我们生存的囧态。

生命报以美好期待提供了可能,所以在感伤之后我们依然继续勇敢的生存下去。然而生命可能真是一个骗子,很多的美好却总也不能在现实中实现。但只要时间依然在向前位移,那我们就会短暂的忘记生命给予的痛苦,继续朝着期待向生活迈进。这是一个无限回转的过程,人总在失望与希望之中独自徘徊。这样的生命很难说的上是完完全全的幸福,它布满了各种酸甜苦辣。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本质。只要活着,就得选择,而选择有可能带来希望也可能带来绝望。所以,人生就像一场赌局,需要不断的投掷骰子,以求取更大的收益,但生命的底牌你我永远不可得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