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溶解性的分类的标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是按什么
按温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溶解性是由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
1、难溶或不溶: <0.01g ;
2、微溶: 0.01~1g ;
3、可溶: 1g~10g;
4、易溶:>10g。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扩展资料
如果一种溶质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溶剂里,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如果溶解的程度不多,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如果很难溶解,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
实际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这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映溶质的溶解-沉淀平衡关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淀过程(那时它叫溶度积)。因此,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也就不难解释了。
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性
2023-07-19 广告
溶解性的分类标准为: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溶解性是由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
1、难溶或不溶: <0.01g ;
2、微溶: 0.01~1g ;
3、可溶: 1g~10g;
4、易溶:>10g。
如果一种溶质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溶剂里,我们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如果溶解的程度不多,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如果很难溶解,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
扩展资料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分类:
1、常见难溶或不溶物质: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2、常见微溶物质:氢氧化钙、硫酸钙等;
3、常见可溶物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等;
4、常见易溶物质:氟化银、高氯酸银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性
1. 易溶:指在常温下或加热后,物质在溶剂中能够迅速分散并形成均匀的溶液,且不产生沉淀或凝固现象。例如,糖、盐等在水中易溶。
2. 可溶:指在常温下或加热后,物质在溶剂中能够分散并形成较为均匀的溶液,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溶解。例如,乙醇、乙酸乙酯等在水中可溶。
3. 微溶:指在常温下或加热后,物质在溶剂中只能分散成少量的微小颗粒,难以形成均匀的溶液。例如,氨气、氯气等在水中微溶。
4. 难溶:指在常温下或加热后,物质在溶剂中无法分散并形成均匀的溶液,即使长时间搅拌也无法完全溶解。例如,氧化铁、氧化铝等在水中难溶。
溶解性的分类标准通常是按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来划分的。以下是常见的溶解性分类及其标准:
1. 易溶(Soluble):指物质在特定溶剂中能够完全溶解。在给定的溶剂中,易溶物质以可见的量溶解。
2. 可溶(Sparingly soluble):指物质在特定溶剂中能够部分溶解。可溶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较低,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强烈的搅拌才能达到饱和。
3. 微溶(Slightly soluble):指物质在特定溶剂中只能稍微溶解。微溶物质的溶解度非常低,通常以微量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4. 难溶(Insoluble):指物质在特定溶剂中几乎无法溶解。难溶物质在给定的溶剂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计。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性的分类是相对的,取决于物质和溶剂的特性以及实验条件。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在特定情况下,具体物质的分类可能有些微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