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到底死在哪里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到今天为止,对李自成的死地记载最具体可靠的,还是《明史》。 《明史》的记载是:“自成走延宁、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秋九月,自成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可曰村民方筑堡,见贼少,争前击之,人马俱陷泥淖中,自成脑中锄死,剥其衣,得龙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惊,谓为自成也。时我兵遣识自成者验尸,朽莫辨,获自成两从父伪赵候、伪襄阳候,及自成妻妾二人,金印一。”(列传第197) 《明史》创修于顺治二年,也就是李自成死难的那年。虽说一度停修,但是在康熙十八年(1679)也就是李自成死后34年便再开馆纂修,乾隆四年(1736)刊印,其中列传是康熙三十五年(1914)“进呈”的。这就是说,再馆修纂时间距李自成死难时间不过三十多年,列传完稿时间距李死也不到七十年,三几十年前的事,“故老犹在”,应该是信而可征的。至于“剥其衣,得龙衣金印”,“荻自成从父伪赵候伪襄阳候及自成妻妾二人,金印一”,“为村民所困……遂缢死”,“村民……争击之……脑中钥死”那样的细节,三百多年前的谍报工作不会有那样准确。清兵“验其尸,朽莫辨”,也是可以理解的。史可法守杨州,被清兵杀害,也没有认清尸体。葬了个衣冠冢在梅花岭。史是清兵捉住杀掉的(《清史稿·世祖本纪》:“故明阁史可法不屈,杀之”)都认不清尸体,李是地方武装所杀,等清兵闻讯后,派人去验尸,“尸已朽”,怎么能验得出呢? 从李自成遇难不久修《明史》,直到现在,记载具体的还是《明史》。因此,李自成到底死在哪里的问题虽说争论了几百年,民国初年(1914——1927年)修《清史稿》,只说“自成窜九宫山,自杀”,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也是说“死于通城九宫山。”只是在1955年李墓重修以后,通山提出异议,郭沫若才把通城改为通山,以后新版的《辞海》等书,也就都改为通山了。象这样的重大历史事实,轻率地修改,是很成问题的。 从地理形势上讲,通城扼两湖交界的咽喉。远的不说,从太平天国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证明通城县是兵家必争的要冲。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是通山不可比的。李自成率部往湖南撤退(余部在湖南坚持到康熙三年即1664年),通城是必经之路。《明史》死于通城的记载,不该有任何怀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