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六国论》与苏洵《六国论》的异同点是什么?

 我来答
水滴一滴一滴_
高粉答主

2023-04-0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022
展开全部

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观点的区别如下:

1、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同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相争以用土地贿赂秦国的方式以求自保,但却在无形之中削弱了自身的国力,同时使自身失去了可依靠的互助国。

而苏辙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能利用好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势力,即韩、魏国的国力,他认为若韩魏将武力抗衡进行到底,六国最终的结果变不会至于此地。

2、论证角度不同

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而力亏”的角度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最后引出“为国者无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

苏辙的《六国论》则从“韩魏附秦”招致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批评六国之士的“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3、主旨不同

苏洵《六国论》的主旨在于批评秦的过失,揭示秦王朝覆灭的原因,总结历史教训,希望汉文帝明白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以仁义治天下。

苏辙《六国论》实为借古喻今,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向契丹、西夏割地献物,妥协投降。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违反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本文论述亦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扩展资料: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苏辙的《六国论》所选取的角度与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却很难联系起来。诚然,“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击中了北宋统治者的弊病,不无鞭笞告诫的意味。

但北宋王朝毕竟不是象六国那样外于分裂状态,它的“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并非表现在牺牲“韩魏”自毁屏障这一方面。

因此苏辙所选的角度也就缺乏现实的针对性,不可能强烈地震撼人心,迸发出思想光彩和战斗锋芒。当然,苏辙不因袭乃父,勇于提出新的见解,旧题翻新意,其独到精神还是应该肯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国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