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对身体有危害吗
一般适量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危害。味精的主要构成成分为谷氨酸钠,由粮食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在长时间的高温下味精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口感的同时还有轻微的毒性,但对人体影响很小,只需注意合理存放即可。
其实适量食用味精对人体有一定好处,味精进入人体会生成谷氨酸,可以促进蛋白质生成,能够起到保护肝脏及补脑的作用,也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增进食欲等。在日常制作菜肴时,最适宜添加味精的时间段是菜即将做熟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内添加味精能使味精快速溶开,还可提升菜肴的口感。凉拌菜可以将味精在热水中溶开后拌入。味精中的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人体可直接吸收补充,但每日食用量不应超过6g,避免引起不适。
但是过量食用也有一定的危害,例如摄入过多会导致钙、镁的吸收减少,也会产生心悸、头晕等症状。老人、儿童及生长发育期的少年过量食用味精可能会对骨骼不利,使其受到影响。长期大量食用还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维生素吸收减少,故味精需适量食用。
2023-06-12 广告
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有人还会出现焦躁、心慌意乱;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
另外,过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还会抑制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妨碍骨骼发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
味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
/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b0312db83b2ac65c1138b65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b0312db83b2ac65c1138b65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b0312db83b2ac65c1138b65b"/>
扩展资料:
味精的安全性:
味精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曾一度蒙受“不白之冤”。由于人们对味精的营养特性缺乏全面、科学的了解,认为味精没有营养,甚至对人体有害。一些人进餐后感到头痛、胸闷、恶心、呕吐、心悸、腹痛等不适就归咎于味精,称之为“味精症状”。
此外,味精在长时间高温情况下会转变为谷氨酸钠,不显鲜味的同时还具有轻微的毒性,加之对“味精毒害健康”这类话题的反复炒作,味精曾一度被怀疑是不可安全食用的增鲜调味品。
1973年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组织一度规定,味精的ADI值0mg~120mg,即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人体体重不得超过120mg。但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都做过味精的各种毒理试验,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依据,即证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1973年,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CAC)把谷氨酸钠归入推荐的食品添加剂的A(I)类(安全型类)。
随后在1987年荷兰海牙举行的第19届联合国粮农及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会议正式宣布,取消对味精食用加以限量的有关规定,并一致认为味精是食品风味的增强剂,使用是安全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搜集了9000种以上的文献和试验数据后,又追加以新的动物试验,得出了“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条件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的结论。
1999年,我国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这是我国首次独立完成对国内味精的试验,试验得出与国际上一致的结论,即使用味精是安全的。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91%B3%E7%B2%BE/411503?fr=aladdin#4_1"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味精">百度百科-味精
味精是一种常用的调味料,是由粮食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可用来提升菜肴的口感和增进食欲。味精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可生成谷氨酸,而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能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
另外,味精含盐量高,高血压患者若食用味精过多,会使血压更高,所以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味精味的摄入量,而且味精属于高嘌呤类食材,痛风患者不建议食用。
日常使用味精作为调料品时,应注意用量,适量食用对人体是没有害的。
味精也会影响我们对多种元素的吸收,特别是对锌的吸收,会影响发育,尤其是小孩子。对于孩子而言锌是成长和智力发育的很重要的一种营养素,长期吃味精重的孩子会有部分几率导致视网膜变薄。
参考资料: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b907e627e731e146e7891c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