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我来答
南溪687955
高粉答主

2020-12-05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214万
展开全部
文化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对外来文化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同时,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

传统文化其实也是持续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要拘泥于“传统”两字。古人尚且没有被“传统”束缚住手脚,奈何我等今人,要被困在“传统”和“外来”之间呢?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来就是吸收了许许多多其他文化的营养而综合形成的文化,这才是我们历经数千年而一直延续下来的根本。所以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关键就在于“包容”。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3.吸收外来文化的合理部分,容纳一切优秀人类文化,创造出具有新特质的新文化.

有人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那看看我们现在的地产流行文化:欧陆文化、欧美文化、地中海文化、夏威夷文化。就象看到企业文化、官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人们的家里又有了厨房文化、厕所文化、阳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一方面,我们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固步自封,辩证的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万成咨询
2023-10-19 广告
鲁迅曾经用拿来主义来形容我国对待外来文化,不分青红皂白拿来就用,外国文化就是精髓,我国文化就是糟粕,显然我们都在摒弃这种想法。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理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根本,要怀着一颗宽容博大的心,与时俱进,健康发展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必须...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万成咨询提供
闽南客
2019-09-26 · TA获得超过3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万
展开全部
1.兼容并包。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要盲目崇外。首先要学好祖国的传统文化,使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文艺素养,才有可能对外来的文化吸收、借鉴、和评判,才看得懂“比较文学”。
2.客观地态度。不管对待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要客观地看待,辩证地分析,多视角地审视。例如:从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军事、地理、气候和当时的格局、流派、哲学思想等等方面综合考虑。
3.不能尽信书、尽言书。要大胆地设问,多方查证,结合当下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成一家之言”。
4.善于借鉴。对有着国内外丰富经历的人讨教,结合他们的个人观点,有条件的话可以亲力亲为,进行游历,搜集数据,多方交流。
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须瑞宏皓
2020-03-21 · TA获得超过3.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744万
展开全部
是物是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要有创新意识,要用扬弃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外来文化,要发挥主心骨作用,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有利部分.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化观察家
2020-1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69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2.8万
展开全部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听听西安市智库文化创意研究院董小权院长怎么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