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方法减少社交烦恼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09-27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3亿
展开全部

1.过去的“创伤”经历

作者认为,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出生在一个相对“严格”或“专制”的出身家庭。从小他们就需要按照父母的意愿说话做事。如果不能让父母满意,父母会不高兴甚至当场发脾气,然后训斥惩罚。

这会导致他们从小就学会“顺从”防御,从而获得父母的爱。即使长大了,他们还是会按照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行事:“我需要乖顺听话,遵从别人的意愿,这样我才能被爱,才能安全。”

所以很多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他们觉得自己一定要做个好人,否则会被别人排斥和讨厌。

另一方面,家人过度的“评论”,如“我家孩子注定一事无成”“我家孩子不爱说话”,以及成长过程中痛苦的社交经历,如表白被拒、说话被嘲笑等,都会影响一个人正常的社交发展能力。

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别人嘲笑、拒绝、告诉他自己没有价值,他的大脑就会形成一种机制,即自动将社会交往与潜在的巨大痛苦联系起来。

为了保护自己,他会隐藏真实的自己。为了避免受伤,他会远离让他痛苦的社交场合。

2.取悦者的思维

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特别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害怕被讨厌和被贬低,总是想尽办法“讨好”和“讨好”别人,导致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别人影响。

如果他们受到大家的喜爱,他们会感觉很好;相反,如果他们受到批评,或听到一些对自己不好的评论,他们会感到很受伤,并为此痛苦几天。

这就是为什么社交恐惧症患者总觉得累。他们的重心都在别人身上,生怕因为自己的言行而惹怒了别人。

也正是因为这种取悦者的思维,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过度“危言耸听”,担心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负面评论。

3.把别人的意见当成事实

因为这种讨好的思维,社交恐惧症患者很容易把别人的话当成“圣旨”,认为别人的话是对的,比如“她很丑”、“他是个失败者”、“他真的很难接近”。

一旦不加区分地相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或者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成自己的特点。

这些负面的评论和观点会成为他们的枷锁,让他们无法或不敢做真实的自己,而别人越不肯定或不认同他们,他们就越在意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持有顽固的消极信念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每一个社交恐惧的人,一定都有过人际交往失败而痛苦的经历。于是,他们形成了一些“深信不疑”的负面信念,导致他们缺乏采取行动的勇气和信心。

这些消极的信念包括:

完全不会聊天。其他人都比我强。

大多数人都是自私虚伪的。没有必要和这些人交往。

我必须完美,这样别人才会真正喜欢我。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不爱交际的人。

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念深信不疑,他就会朝着坚定信念的方向行动。信仰就像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你怎么看待自己,你会找到相应的证据。

如果你认为自己内向、害羞、不善交际,那么你的大脑就会倾向于寻找支持你信念的证据,然后过滤掉所有你不害羞的情况。

即使有人告诉你,你很友好,善于倾听,很好相处,你也会拒绝这种善意,固执地认为别人说的不是礼貌就是虚伪。

社交恐惧症患者越是持有这些消极的信念,他们就越难以社交。

如何克服?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克服社交恐惧呢?

1.摆脱受害者的思维

很多社交恐惧症都有一种“受害者思维”,比如

“父母总是贬低我,这就是我自卑,不爱社交的原因。”

“人们总是说这个不好或者那个不好,这就是我和别人相处时感到紧张的原因”。

笔者认为,要克服社交恐惧,就要摆脱这种带着一些怨恨和渴望他人同情的“受害者思维”。

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而不是责怪外界因素。一旦我们愿意为此承担责任,改变就会开始发生。

因为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应该由我们自己决定,而不是别人。也就是说,即使别人说你坏话,只要你自己不相信,那么他们也无法让你相信。

当我们不再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而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时,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夺回自己生活的主导权。

2.停止取悦他人,转而接纳自己。

作者指出,当我们讨好别人的时候,其实背后有一个潜台词,那就是“我觉得我不够好,所以我需要假装成你喜欢的人,这样你才能喜欢我,夸我”。

我不喜欢自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身材不好,懒惰,不够阳光,总是悲观等等。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即使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也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平心而论,不管一个人是平凡还是杰出,都会有人说他坏话,也会有人嫌弃他。

在有限的生命中,通常有几个人很爱我们,也有几个人很恨我们,剩下的都是不痛不痒的关系。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简单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喜欢我们。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你只能过别人的生活。

我们越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和赞同我们,我们在社交场合就越不会感到不自在。

换句话说,我们和自己相处得越和谐,越舒服,就越能接纳自己,在社交场合就越不会坐立不安。

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是此生最重要的关系,也是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关系。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其实决定了别人如何对待我们。

3.认识到“观点和事实”是两回事。

有一句名言:“人们所处的最大监狱是对他人观点的恐惧”。

尤其是当别人对我们有负面评价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抑郁和自卑。但是作者告诉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别人的看法是非常主观的,很多都是基于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并没有经过理性推理的验证。他们甚至包含很多偏见和刻意的攻击,他们说的不一定是事实。所以不要把别人的想法看得太重。

区分“意见和事实”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不会轻易把别人的想法当成真理来接受,我们的情绪也不再轻易被别人左右。

这本书还引用了美国畅销书作家和演说家韦恩·戴尔的一句话:

“每当你发现自己因为别人对你的看法而焦虑、沮丧、抑郁或尴尬时,那一刻你真正要说的是,别人对我的看法比我对自己的感觉更重要。”

完全无视别人的想法可能不太实际,但至少不要把别人的声音当成我们前进的巨大障碍。

4.改变态度,质疑消极的信念。

就像别人的看法不一定是真的一样,一些对自己的负面看法也不一定是真的。

我们建议你在面对社交恐惧时,列出你所有的负面信念,然后逐一测试。你可以试着问这个问题:

这种信念是一种观点,还是已经被验证的事实?

是什么让你持有这样的信念?

持有这种信念的证据是什么?

你能找到反对这种观点的证据吗?

有没有可能是你忽略了一些被故意屏蔽的正面证据?

持有这种信念对我有什么好处?

把这些问题都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重新组织信念,用更积极更好的信念代替。

例如: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不喜欢社交”变成了“当我感到放松和舒适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乐意表达自己。我愿意倾听别人,也希望被别人倾听。”

"人们总是盯着我看,这让我浑身不舒服。"变成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们没有那么多空闲时间盯着你看,也不会随意评判你。就像我不会老盯着别人看一样,我也不会随意评判别人。”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说,“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是,一个人只要改变态度,就可以改变他的生活。”

如果你始终相信自己无法改变,注定孤独一生,那么你总会逃避自己强加的恐惧。

如果你永远过不了社交这一关,那就意味着以后你在与人交往的任何场合都会继续感到不舒服和“受伤”。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