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

 我来答
影伶12mk
推荐于2018-05-19 · 超过5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质疑的能力。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应该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和渴望,让学生自觉地完成学习过程。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思维活动产生于质疑,问题产生于已知和未知之间。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从认知规律出发,质疑、析疑、解疑是不可分割的思维过程。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质疑、解疑的认知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善于质疑的方法。一、 根据课题提问题。课题一般都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文眼。抓住课题来分析思考,学生就能提出较好的问题。在教学《“扫一室”和“扫天下”》一课时,我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通过我的引导点拨,学生提出:“‘扫一室 ’和 ‘扫天下 ’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还有学生提问:“‘扫一室’和‘扫天下’分别是什么意思?”另一学生提出“‘扫一室’和‘扫天下’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这些问题都紧紧围绕课题和文章主要内容。我把这些问题都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一边学文一边思考。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学文,学习起来更有目的了。二、根据课文的中心句提问。文章的中心句是全文的核心,它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如《林中乐队》的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提问,学生们大都能提出比较满意的问题,“课文为什么要这么说?”“哪些地方在写各有各的唱法?哪些地方在写各有各的奏法?”“它们是用什么来做乐器的?”“为什么说这些动物能组成林中乐队?”在后来的学文指导中,我让学生带着先前所提问题分小组讨论学文,学习效果很不错。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心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问。学生提出:“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里?物产丰富表现在哪里?”“海底有没有植物、动物?”“海底有矿物吗?”这些问题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愿意提问,愿意学习。三、启发学生创造力提问。根据课文内容联想,发挥想象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毽子里的铜钱》一课时,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砍刀老伯伯,年想对他说什么?”学生纷纷举手:“二婶回家后会把欠老伯伯的一个铜板还给他吗?”“二婶买烤山薯时都会故意少给老伯伯一个铜板,这是为什么呢?”“二婶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为什么老伯伯不追着她要回那个铜板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发挥创造力想像出来的,我认为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从中能够能够让他们理解老伯伯的善良和二婶的贪小便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四、在似懂非懂的问题上提问。教学《草原》一课时,学生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比较深刻,他们知道本文重点放在“蒙汉情深”,但对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去描写草原风光的意图却似懂非懂。于是学生便质疑:“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一段?这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由此看出,学生已对某些有困难的地方质疑,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能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在教学《井底之蛙》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东海鳖的话:“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而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面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或进或退,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学生针对这段提问:“为什么说十年九涝,海面没有增高?八年七旱,海面没有降低?”“我不理解‘大快乐’是什么意思?”从学生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这里似懂非懂,于是就需要老师加以点拨,解惑。我让他们描绘自己做了解的大海,他们都说大海非常辽阔,深不可测,是不会因为洪灾和旱灾而升高降低。五、利用文中的标点符号提问。文章中的一些标点符号看似简单,但是在教学时,如果教师注意挖掘,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执教《圆圆的沙粒》一课时,文中一共有两处省略号的使用。第一处是同伴们对沙粒议论纷纷。讲到这里时,学生们就开始提问:“为什么这里要用省略号呢?”“到底省略了什么呀?”“同伴们都议论沙粒什么呢?”学生们都纷纷扮演起沙粒的同伴:“你真是不自量力,别异想天开啦!”“你真是个傻瓜,你的梦想永远也不会实现的!”“你再也看不见美丽的海洋和明媚的阳光了!”还有学生用轻蔑的神情表示对沙粒的嘲笑……学生们的好奇心已经被沙粒的执着充分调动了起来,他们都很想知道沙粒有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最后有没有梦想成真,变成晶莹的珍珠。文中第九自然段只用了一个省略号,这让学生大惑不解,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九自然段就只有一个省略号呢?”“这里又省略了什么呢?”有的学生回答:“一定是过了很多年,时间过了很久吧。”“有可能是同伴们把沙粒都忘记了。”“他一定在慢慢变化吧!”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惊喜不已,他们把我课前预设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了。质疑的方法有很多,不仅可以从以上角度提问,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质疑,理解中心思想时质疑,可以根据写作方法 让学生质疑。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因地制宜,对学生加以点拨,相信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美国学者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应遵循最高准则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现在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