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吗?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争议最大的一次北伐。这一次北伐,是诸葛亮最有可能取得战果的北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北伐失败了。在这次北伐中,最关键的一战就是街亭之战。当时直接指挥这场战斗的是马谡。马谡被曹魏的将领张郃打得大败,丢失了街亭。诸葛亮被迫撤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有很多人因为这一次失败对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产生了质疑。认为他的军事指挥部署有误,使得马谡守街亭是自寻死路。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过第一次北伐经过,就会对诸葛亮感到遗憾。他精心安排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得不明不白,还落得个千古不白之冤。在他九泉之下,也难瞑目。
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和魏延有过一个“子午谷奇袭”之争。魏延要奇袭潼关,而诸葛亮要出祁山。如果按照魏延的方案,很可能会拿下关中,但是诸葛亮拒绝了。诸葛亮的理由是“此计太悬危”。
但是,这个理由不是诸葛亮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魏延要的是占领曹魏潼关以西的地盘,而诸葛亮要的是消灭曹魏的有生力量,一举光复汉室。
我们看诸葛亮的布置,就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诸葛亮不知兵的印象。比如诸葛亮的分兵,他让赵云去斜谷出疑兵,可被曹魏轻易识破,根本就没有起到作用。
在张郃的军马赶到之前,诸葛亮已经取得三郡,可却留下陇西一郡不攻。当张郃增援陇西的时候,诸葛亮不去堵塞陇坻,却放张郃通过天险的陇道。
至于守街亭就更让人迷惑了。街亭是个五总路口,虽然有城寨,可险要根本不如陇坻。在这样一个地方抵抗张郃,并非上佳的地方。而守卫街亭,诸葛亮派了马谡,而不是他手下最强的魏延吴懿,这更是出乎大家的意外。
这样的部署,如果让任何人一看,都会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产生疑惑。可是,我们看诸葛亮南征南中的时候,他采取的是多路分兵,打得也很出色。所以说,诸葛亮不懂军事是不可能的。可是,他这样的部署,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这是因为,诸葛亮的最根本的目标不是陇西,更不是什么蚕食雍凉。他的目的不是占领土地,而是消灭曹魏的主力军队,彻底解决战争。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是抱着这个目的。可是,他的对手就是不和他野战,不给他机会,使得他壮志难酬。
纵观诸葛亮的北伐进程,只有第一次北伐有成功的把握。因为,只有这一次,曹魏给了诸葛亮野战的机会。曹魏的军队,在张郃的指挥下,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完美的进入了诸葛亮的圈套。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陇西,就是要吸引曹魏的主力军队,在陇西消灭它。这在现在,我们称之为“围点打援”。诸葛亮故意留下陇西郡不攻,放开陇道,就是要吸引曹魏的主力机动兵团前来增援,然后一举歼灭。
而赵云的那一路人马,起的作用就是在战役开始阶段,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诸葛亮的主力在陇西展开。在诸葛亮的主力展开后,赵云就要故意显示实力,让敌人知道自己是一支故意虚张声势的小部队。
这样,曹魏判断出诸葛亮的主力所在,就面临一个选择。要救陇西,那么就要从遥远的东线抽调军队,千里驰援。如果不救,那么只能眼睁睁看着诸葛亮占领陇西。最终,曹魏选择了前者,派张郃率领中央机动兵团千里驰援。
当张郃历尽千辛万苦,闯过陇道的时候,面对街亭的蜀军,肯定心里十分忐忑不安。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处境极为不利。他身后是陇道天险,前面是蜀军主力。如果此战一败,他的五万大军将退无可退,全军覆没。
由于张郃率领的是曹魏最精锐的中央机动军团,以骑兵为主,是曹魏主力中的主力。如果张郃的主力被歼灭,将完全改变三国的实力对比。诸葛亮就可以席卷关西。而东吴的孙权必然会趁火打劫,兴兵北伐。在蜀吴的夹击之下,曹魏的未来不堪设想。
可是,这一切都被马谡给毁了。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而不让魏延吴懿去守,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诸葛亮只是让马谡去堵住张郃的去路,让张郃进退两难。魏延吴懿这支人马是当时蜀汉仅存的一支有相当战斗力的主力,诸葛亮留有重用。
在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后,张郃处于不利的态势。随着时间的延续,张郃的军队会越来越困难。在这个时候,马谡在街亭当面吸引张郃,魏延吴懿则发挥他们的特长,迂回包抄,这样前后夹击,张郃必然会败,而且很可能全军覆没。这样一来,诸葛亮的战略设想就成功了。
可是,马谡却违反了诸葛亮的节制,弃水上山扎营。表面上,马谡是想建功,说什么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实际上,这是马谡胆怯畏惧的表现。诸葛亮只给他两万人马,只让他拖住张郃,并没有让他打败张郃。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是恰当的。可惜,诸葛亮被他的表面现象所蒙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马谡被张郃打败,丢失了街亭,诸葛亮的精心计划也没能实现。幸好蜀汉主力未失,在诸葛亮的指挥下撤回了汉中,还带回了西城的百姓。
正是因为马谡的怯懦无能,才使得诸葛亮精心的计划遭到了破产。本来的“围点打援”没能够实现,更为恶劣的是,诸葛亮的战略被曹魏识破,自此之后,曹魏不再给诸葛亮野战的机会,这使得诸葛亮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