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电影《八佰》为什么有争议?

 我来答
阿派老师

2021-08-17 · TA获得超过121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7万
展开全部

由胡管执导的抗战电影《八佰》自8月21日上映以来,截至9月8日,票房已突破24亿,这对电影市场爆发后,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但由于情节和历史事实有些不符,作为唤醒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杰作,厌恶这部影片的人指责它是歪曲历史事实、颂扬韩国军队的票房失败之作。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号称“八百壮士”(实际上只有420人) 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奉命坚守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历史。当时国军以80多万人的军队,数倍于日军,却节节败退,最后只能被迫撤出淞沪战区,四行仓库之战实际上是淞沪战役的谢幕之战,其表演性质多于实际意义,正如片末特派员对团长谢晋元所说的“虽然国军把你们当牺牲品,但历史和人民会记住你们”,这本是一场打给西方列强看的“表演战”,以引起西方列强的同情和支持,然而不仅目的没达到,八百壮士却成了牺牲品。


《八佰》的战场在四行仓库这一密闭空间,观众的注意力也更集中,情绪更容易被感染,跟随着这四百多人一起恐惧、愤怒、反抗,直至泪下。影片中最巧妙的设定和手法是南北两岸的鲜明对比,南岸是歌舞升平、霓虹璀璨的上海租界,北岸则是背水一战、烽火连天的四行仓库,所谓“一面天堂,一面地狱”真是如此,另外飞艇上国际观察员组成的“观众团”,更是对这场战争的一大讽刺,一个国家沦落到要靠四百多人来打一场无谓的表演战来博取别人的同情和支援,多么让人痛心疾首。

我想起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战争有时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动荡年代人性的善恶。当战争结束,当往事尘埃落定,岁月的错误会被抹去吗?其实,过去并不如尘埃,即使尘埃落定,也会有风吹尘的一天,当过去悄悄爬上心头,就像蛀虫啮齿动物吃你的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